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患者的心理护理

2021-09-08 19:27段桂琼朱丽平雷婧
健康之家 2021年6期
关键词:抑郁情绪心理护理青少年

段桂琼 朱丽平 雷婧

摘要:目的:分析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NSSI)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将2020年1月~12月30例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患者纳入研究,对其开展心理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心理护理后患者SCL-90及SDS量表评分均降低(P<0.05)。结论: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患者实施心理护理效果显著,在改善抑郁情绪的同时,能提升心理调适能力。

关键词:非自杀性自伤;青少年;心理护理;心理调适能力;抑郁情绪

非自杀性自伤(NSSI)前提是个体无自杀动机,且不以自杀为目的刻意、直接造成身体伤害的行为。在多因素联合作用下,青少年成为NSSI高发人群。而诸多研究证实,青少年NSSI的发生,与精神疾患有直接关系,进而影响青少年正常生长和发育[1]。本研究分析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NSSI)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和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将我院2020年1月~12月30例青少年NSSI患者纳入研究,男16例,女14例;年龄13~19岁,平均(15.14±0.58)岁。

1.2 方法

1.2.1 心理筛查

及时建立专业的NSSI高危人群筛查系统,通过定期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展开筛查工作,可借助《外显攻击行为量表》、《自杀态度与心理健康问卷》等量表进行筛查;确定高危人群后,实施针对性的防范措施。

1.2.2 改善环境

父母是启蒙者,言传身至关重要,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要求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梳理好自身情绪和情感,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1.2.3 强化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通过正确且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引导青少年客观、正确地认识心理矛盾和冲突,理性评价、接纳自我。家庭、学校是青少年活动的主要场所,但父母、教师并不具备专业的护理技能,因此要求护理人员通过定时家访和电访,来开展相关护理。对既往有过NSSI的青少年,叮嘱父母严加看护,严格管理家里的刀具、玻璃等危险工具。护理人员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自身的负性情绪,若自己无法解决,可寻求家长和教师的帮助,还可通过交友、运动等方式及时发泄和疏导负性情绪。

1.3 观察指标

心理状况、抑郁情绪。心理状况借助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实施0~4分的5级评分法,分值和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呈反比关系。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量表评分,无抑郁<53分,轻度抑郁53~60分,中重度抑>60分。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护理后患者SCL-90各因子评分及SDS评分较护理前降低,P<0.05。見表1。

3讨论

青少年NSSI流行病学特点分析:(1)发生率:NSSI界定以及测量方法具有明显差异,各国、各地区检出率不尽相同。但诸多研究指出,我国青少年NSSI发生率明显比西方国家高。(2)行为特征:青少年NSSI共有12种行为方式,例如常见的切割、划伤、击打等。其中,约42.3%的NSSI者选择一种自伤方式,有超过28.8%的NSSI者选择两种或以上的自伤方式[2]。

青少年NSSI危险因素分析:(1)个体:研究指出,非自杀性自伤者早期会出现自我价值感缺失,导致抑郁、自卑等心理。(2)情绪:面临负性事件时不善于调节情绪,同时在高情绪强度以及情绪调节困难下会出现过激行为。(3)环境:家庭、学校、社会的不良环境,如童年早期性虐待、躯体虐待的儿童,更容易出现NSSI。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SCL-90及SDS量表评分较护理前降低(P<0.05)。证实了对青少年NSSI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效果和价值。

参考文献

[1]刘珍珍,汪心婷,刘贤臣,等.自杀行为暴露与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关系的纵向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9,40(12):1573-1577.

猜你喜欢
抑郁情绪心理护理青少年
青少年发明家
焦点解决护理对颈椎病患者抑郁情绪和睡眠质量的效果研究
发病6个月以上性早熟女童与在校女童社交焦虑及抑郁情绪差异研究
饮食和心理辅导在肝胆护理中的综合应用探究
浅析高校生命教育视域下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应对策略
团体音乐治疗对于改善大学生抑郁情绪的实证研究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
他为青少年开展普法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