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婷婷 王敏
摘 要:高中地理核心素养包括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四大方面,本文针对新教材“地球的历史”这一内容,以维也纳自然历史博物馆为载体,通过主题式教学情境设计,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主题式教学;地理核心素养;地球的历史
主题式教学指的是通过解读课程标准,将某一主题情境结合一系列问题,从而串联起整节课的内容和知识点,将教学内容情境化、地理知识问题化,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教学方法[1]。《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明确了地理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以及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并倡导问题式教学,即将某节课的知识点和内容落实到具体的主题情境中,通过一系列问题的发现及问题的解决来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提升思维能力、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达到相应的教学目标[2]。
一、教学思路设计
1.教材分析
“地球的历史”是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节,是新教材新增的教学内容,主要讲述地球的演化过程,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上可承接“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两节对地球地理环境的描述,其下可展开地球地质构造的学习。从1.1“宇宙环境”及1.2“圈层结构”到1.3“地球的演化过程”促使学生由内到外、由静到动地构成了对地球自然状态的整体认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地球的历史”内容要求为: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具体又可划分为两部分内容,其一为化石和地质年代表,其二为地球的演化过程[3]。
2.教学思路
“地球的历史”涉及46亿年的时间,在时空尺度上我们真实的生活难以将“地球的历史”模拟重现,因此为了拉近学生与久远历史的距離,本文选取维也纳自然历史博物馆开展主题式情境教学。维也纳自然历史博物馆是奥地利最大的博物馆,也是世界十大自然博物馆之一,展出空间达到8 700平方米,分为四大展厅:矿物岩石展厅、地球历史及化石展厅、史前文化展厅和生物演化展厅。其路线规划及展品摆设也经过精心设计,由矿物到地球生命的起源,再到前寒武纪、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至史前文明。本节课首先对地层概念、化石、地质年代表等基础知识进行储备,然后通过云参观矿物岩石展厅和地球历史及化石展厅,了解地球不同历史时期的特征,具体教学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二、教学目标确定
1.课标解读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对“地球的历史”内容要求为: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指出教学过程中学生要会使用地质年代表,使用时可以只选取较大的地质年代单位,如“宇(宙)”“界(代)”“系(纪)”。“描述”一词指出了教学过程中应锻炼学生地理语言的表达能力,能够针对地理过程运用文字或语言来进行表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为学生提供“描述”的机会。“地球的演化过程”指地球在不同时期的更替过程,包括距今的年份、地球海陆演化情况、地壳运动的情况、古生物情况等。描述“地球演化过程”需要学生在描述中突出地球的时空变化过程,注重动态发展的内容和年代间的转换,对学生的时空综合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学情分析
本节课在高一新生刚入学时开展,学生的学习思维还习惯于由具象到抽象。此外,本节课的相关知识点也比较零散、繁多、记忆量大,学习起来易枯燥乏味,课程设计也较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提升课堂的趣味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营造合适的、贴近学生生活的主题教学情境,通过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地理教材,思考地理现象背后所蕴含的地理知识及地理原理,并在教材挖掘及教材知识点联结过程中使学生形成知识网络。
3.教学目标
①区域认知:描述地球演变历程,掌握不同时期地球的地理环境特点。②综合思维:能够依据生物演化特点及地质矿产等,结合地质年代表,辨别地球所处的地质年代以及相应地质年代的特征。③人地协调观:通过漫长的地球历史感悟人类的渺小及人类文明存在的短暂,建立协调的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④地理实践力:能够模拟沉积物的形成过程,说出化石及地层的形成过程,且能够通过不同时期化石的特征掌握地球的演变过程。
三、教学过程设计
通过云参观维也纳自然历史博物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渗透区域认知、人地协调、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具体的教学设计过程如表1所示。
四、结语
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一直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尤其是对于教材中的一些结论性文字,教师很容易陷入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忽视学生地理思维的培养,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提高。
主题式情境教学基于真实的教学情境,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新教材中“地球的历史”这一内容首先是有关地层、化石、地质年代表的基础知识铺垫,在教师的讲授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概念的直接陈述,导致学生觉得乏味,不利于对概念的理解。本节课以“维也纳自然历史博物馆云参观”为情境,从参观前的知识储备到参观过程中的线路设计,再到在不同展厅所看到的不同化石特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在参观过程中也有利于学生感受“地球历史”在时间上的演化过程。此外,虽然高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开始逐渐占主导地位,但对于高一新生而言,还是需要呈现直观资料来引导学生关注地球历史演变的动态发展内容和年代间的转变。教学设计中不同展厅所直观陈列的化石种类及特征的不同,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并进行探究。
主题式教学情境中问题链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地理思维的形成及培养。地理思维的起点在于问题的发现,问题的解决则是思维发展形成过程,设计层次性及阶梯性的问题有利于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在思考探究的过程中建构逻辑清晰的地理思维。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观察是什么”—“对应哪个时期”—“为什么”—“有什么特征”的问题链设计,层层递进,启发学生地理思维,并在启发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在思考中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并落实核心素养。
主题式情境教学设计为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了较好的方法手段,针对新教材、新理念,地理教师要善于研读《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立足学生核心素养,设计真实具体的教学情境,在情境问题的探究解决过程中落实学生地理核心素养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付媛媛,户清丽,李洁琼.基于问题式教学的高中地理新教材“活动”栏目教学策略——以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模块为例[J].地理教育,2021(05):44-4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 蔡志山.新教材地理1《地球的历史》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J].课程教育研究,2018(46):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