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月娇,陆慧仙,王轶婷
(1.云南省中医医院老年病中心一病区,云南 昆明 650000;2.云南省中医医院骨科一病区,云南 昆明 650000)
糖尿病患者服药依从性较差,血糖水平控制低下,使得病情迁延,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1]。因此,改善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提高服药依从性,提升血糖控制效果对改善睡眠质量具有重要意义[2-3]。临床针对糖尿病患者主要采用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护理模式,不仅能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而且能实时跟踪治疗效果,有助于提升血糖水平控制效果。基于此,本研究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7月于本院就诊的100 例糖尿病患者,旨在探讨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7月于本院就诊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实验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38~79岁,平均(54.20±5.10)岁;病程1~20年,平均(10.20±4.10)年。对照组男 27 例,女 23 例;年龄 36~78 岁,平均(53.96±5.37)岁;病程1~18 年,平均(10.14±4.26)年。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出现多尿、多饮、多食及体质量下降等症状表现,经糖耐量试验,均符合《2012 年糖尿病诊疗指南》[4]中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意识正常,沟通顺畅者;配合度较高;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身体重要脏器功能障碍者;恶性肿瘤者;严重糖尿病并发症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包括糖尿病相关知识普及、饮食调节、药物指导及电话随访等。
1.3.2 实验组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护理模式,具体内容:①建立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小组。由1名糖尿病专科医生、1名营养师、1名科室糖尿病专科护士及3名社区医护人员组成。住院期间,糖尿病专科医生对血糖水平进行评估,制定后期治疗方案。营养师根据病情状况、饮食喜好,制定日常饮食搭配。社区医护人员定期随访,了解服用降糖药物、日常饮食等情况,评估自我管理行为及睡眠质量。②院内护理。住院治疗期间,建立健康档案,包括病情状况、日常饮食等,对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跟踪。营养师制定饮食搭配前,先讲解饮食疗法在血糖控制中的重要作用,然后根据每例患者体质量、饮食热量、糖分含量等搭配饮食,并严格按照饮食搭配控制每天进食。出院当天,科室糖尿病专科护士核对临床资料,如姓名、电话及住址等,再次检测血糖水平,并告知日常生活中注意事项,强调遵医嘱服用降糖药物,控制饮食重要性。同时,建立微信群,加强对病情状况跟踪,并为患者提供医疗咨询服务。出院后,将健康档案转入患者当地卫生服务社区,方便社区了解病情状况。③社区护理。社区医护人员面带微笑与患者交流,根据健康档案每周给予1 次针对性护理,包括血糖检测、日常饮食及运动等,每次30 min。同时,每月开展1次社区讲座,向患者普及糖尿病相关知识,结束后预留30 min回答提出问题,纠正对糖尿病错误认知,提升自我管理行为。每月对血糖水平、体重指数及睡眠质量等数据进行分析,调节降糖药物、运动计划及饮食搭配等。针对年龄较大,无法定期到社区检测血糖水平患者,可提供上门服务。血糖控制效果低下,还应将实际情况向医院反馈,进一步完善护理计划,提升血糖控制效果。④家庭护理。每个月家庭随访1次,每次随访30~60 min。随访时,带上糖尿病宣传手册,让患者及家属对糖尿病有初步了解。同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了解最近饮食、服药及运动等情况。及时指出不良行为习惯,使其保持日常良好行为习惯。此外,还应多与家属沟通,鼓励家属参与护理工作中,监督日常服药、饮食及运动,提升血糖控制效果。针对睡眠质量较差患者,应鼓励多进行运动锻炼,消耗能量,同时,促进快速睡眠,提升睡眠质量。家属还应营造安静、舒适休息环境,避免打扰患者,提升睡眠质量。
1.4 观察指标 ①使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评估两组自我管理行为,包括普通饮食(14 分)、检测血糖(14 分)、运动治疗(14 分)、足部护理(14 分)、遵医嘱服药(7分)及特殊饮食(14 分),满分为77 分,得分与自我管理行为呈正相关。②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估两组睡眠质量改善情况,包括睡眠质量(3 分)、入睡时间(6 分)、睡眠时间(3 分)、睡眠效率(9 分)、睡眠障碍(27 分)、催眠药物(3分)、日间功能障碍(6分),得分与睡眠障碍呈正相关。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自我管理行为比较 实验组自我管理各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比较(,分)
组别实验组对照组t值P值特殊饮食12.13±0.68 10.24±0.81 12.64<0.05例数50 50普通饮食12.20±2.03 9.67±2.10 2.13<0.05检查血糖13.01±0.51 12.02±0.60 8.89<0.05运动治疗12.54±1.42 10.00±1.33 9.23<0.05足部护理11.41±1.14 8.10±1.01 15.37<0.05遵医嘱服药4.21±0.84 3.36±0.71 5.47<0.05
2.2 两组睡眠质量比较 实验组睡眠质量各项目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睡眠质量评分比较(,分)
组别实验组对照组t值P值例数50 50睡眠质量1.01±0.31 1.82±0.32 12.86<0.05入睡时间3.32±0.62 4.01±0.65 5.43<0.05睡眠时间0.92±0.31 1.62±0.35 10.59<0.05睡眠效率4.21±0.62 7.01±0.61 22.76<0.05睡眠障碍11.21±1.72 14.92±1.80 10.54<0.05催眠药物0.62±0.52 1.21±0.61 5.21<0.05日间功能障碍2.53±0.49 3.58±0.60 9.58<0.05
糖尿病患病率主要与医疗水平提高、人们寿命延长及不良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尤其是饮食不节制、不规律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呈逐年增加的趋势[5]。患病后,通常给予降糖药物治疗,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但研究发现自我管理行为较差是导致血糖控制低下的主要原因,长期未按时服用降糖药物、过度进食含糖量较高食物等,将促进病情发展,导致治疗失败[5]。且随着病情迁延,还将并发多种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睡眠质量及生活质量。因此,改善自我管理行为,提升睡眠质量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6]。
糖尿病治疗周期较长,常规护理模式中无延续护理,无法对出院后情况进行实时跟踪,对病情状况了解不全面[7]。随着护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发现“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护理模式不仅能实现对病情状况进行跟踪,还能准确把握自我管理行为,对血糖控制效果较高。住院治疗期间,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和饮食搭配,将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出院后,将健康档案转移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后期护理,并随时提供医疗资源[8]。同时,定期随访,做好家庭护理措施,督促患者遵医嘱按时定量服用药物,调节饮食等。陆军燕等[9]研究发现,实施三位一体护理模式后,血糖持续保持稳定,波动幅度较小,证实该护理模式在血糖控制中效果显著。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自我管理行为各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睡眠质量各项目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符霞军等[10]研究结果相似。说明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护理模式在改善自我管理行为和睡眠质量更具有优势,主要原因为,糖尿病治疗除坚持服用降糖药物外,还应纠正日常不良饮食、行为习惯,通过加强监督管理,才能真正达到控制血糖目的;且实施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护理模式后,日常生活质量也得到显著改善,症状缓解明显。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患者中实施医院-社区-家庭三位一体护理模式对自我管理行为及睡眠质量改善效果显著,具有一定推广和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