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柏茁
(辽宁省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医院)神经外科,辽宁 阜新 123000)
高血压脑出血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与患者存在高血压基础疾病密切相关。高血压导致患者血管功能降低,造成动脉粥样硬化,受情绪波动等影响,极易导致脑部实质性出血[1-3]。高血压脑出血具有起病急、病情危重、死亡率高等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目前,临床治疗该病主要采用手术方式。传统开颅手术通过机械设备打开患者相应部位颅骨,吸除血肿,治疗效果显著[4]。但由于老年人体质普遍较弱,术后恢复速度缓慢,且该病损伤患者神经,极易导致患者机体功能障碍,降低其生活质量,老年人术后恢复效果不理想。随着医学技术不断发展,微创技术在临床上逐渐普及,显微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广泛应用于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5]。本研究旨在观察显微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病患者90 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抓阄法分为观察组(n=46)和对照组(n=44)。观察组男29 例,女17例;年龄61~80岁,平均(76.26±3.74)岁;出血量32~45 mL,平均(37.47±4.63)mL;发病原因:高血压38 例,药物导致8例;出血部位:脑叶11 例,丘脑12 例,基底节23 例。对照组男30例,女14例;年龄63~84岁,平均(76.52±3.57)岁;出血量35~44 mL,平均(37.37±4.25)mL;发病原因:高血压39例,药物导致5例;出血部位:脑叶15例,丘脑9例,基底节20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纳入标准:均符合高血压脑出血病诊断标准,出现头痛、呕吐、抽数等症状,头颅CT扫描结果提示出血部位、出血量≥30 mL,血肿呈高密度影;有高血压史。排除标准:深度昏迷者;合并全身性严重疾病者;严重神经系统疾病者。
1.2 方法
1.2.1 急救 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救治,包括紧急输氧、降压、清除患者呼吸道异物,保证其呼吸道畅通,同时,根据患者具体症状采用针对性治疗方式。
1.2.2 对照组 对照组行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具体操作如下: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协助其取手术位,建立静脉通路,采用气管插管方式进行全身麻醉。根据患者相关检查结果进行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于CT引导下行切开、钻孔操作,颅骨骨窗选择3 cm直径。切开硬脑膜,观察血肿位置,充分暴露血肿位置,吸除血肿。
1.2.3 观察组 观察组行显微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具体操作如下:术前建立静脉通路,滴注200 mL 20%的甘露醇。结合脑CT检查结果,明确患者脑血肿具体位置,在距离血肿最近且避开重要脑功能处做手术切口,切开脑皮,翻开骨瓣,骨窗直径以2.5~3.5 cm 为宜,根据标准操作流程逐层切开。将显微镜置于血肿腔内,并将显微镜吸引器头部置于血肿腔中央,采用吸引器吸取血肿,使用电凝止血,止血成功后逐层进行窗口缝合,按照硬脑膜、肌骨瓣、头皮顺序依次缝合。术后给予患者抗生素进行预防感染治疗。
1.2.4 术后治疗 两组术后治疗方式相同,均给予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基础治疗,同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调整血压,密切关注患者术后症状变化。
1.3 观察指标 ①采用NIHSS 量表评估两组手术前后神经缺损情况。该量表包括11个项目,总分42分,分数越高表明神经缺损越严重,分别于术前、术后4周、术后8周进行评估,0~1分:正常或接近正常;2~4分:轻度卒中;5~15分:中度卒中;16~20分:中-重度卒中;21~42分:重度卒中。②结合NIHSS变化情况评估两组治疗效果,痊愈:患者临床症状均消失,且NIHSS评分减少>90%;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且NIHSS评分减少>46%但<89%;有效:患者临床症状趋于改善,且NIHSS评分减少>18%但<45%;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均为消失且有加重趋势,NIHSS评分减少<18%或死亡。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③采用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该量表共43 个条目,12 个因子,采用5 级评分制,43~215分,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NIHSS 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NIHS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4、8周,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NIHSS评分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NIHS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表1 两组NIHSS评分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NIHS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a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术后8周4.73±0.46a 6.94±1.17a 11.889 0.000例数46 44术前30.47±5.64 30.26±5.37 0.181 0.428术后4周13.47±4.27a 19.38±5.17a 5.924 0.000
2.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Table 2 Comparison of therapeutic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n(%)]
2.3 两组治疗前后SS-QOL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SSQOL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SS-QOL 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SS-QOL评分比较(,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SS-QOL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core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SS-QOL评分比较(,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SS-QOL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cores)
组别观察组(n=46)对照组(n=44)t值P值治疗前79.17±7.47 79.53±7.23 0.232 0.408治疗后173.47±9.88 127.73±11.53 20.238 0.000 t值51.218 23.871 P值0.000 0.000
高血压脑出血病具有较高致死率及致残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高血压脑出血病诊断标准包括脑出血量,出血量未达到该标准,一般采用药物保守治疗,出血量超过该标准则采用手术治疗。相关研究[6-8]表明,对高血压脑出血病患者进行手术,有效吸除血肿,能减轻血肿对脑神经造成的损害,降低残疾发生率;同时,及时进行手术,能有效改善脑部血液循环,促进脑神经恢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传统开颅手术在打开患者脑颅的基础上进行,以准确定位血肿位置并有效清除,治疗效果显著。但由于该手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大,尤其老年患者,术后受损神经恢复慢,且极易出现意识障碍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降低生活质量。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微创手术在颅脑疾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显微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属于微创术式之一,该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通过显微镜扩大手术视野,结合颅脑CT 检查结果确定血肿位置,在显微镜的协助下,将吸引头放置于血肿中央,对液体血肿进行吸除[9-1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4、8周,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采用显微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能降低手术对患者颅脑神经造成的损害,利于术后肢体功能恢复;治疗后,观察组SSQOL 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行显微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后,对患者机体造成的损伤更小,促进术后恢复,进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预后效果显著。相关研究[12]表明,高血压脑出血发病后采用微创手术,避免开颅,缩短手术时间,能为患者争取更多治疗时间,治疗效果显著;同时,该手术方式对患者造成的二次伤害较小,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提升生活质量,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采用显微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病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患者神经受损程度,促进患者恢复,提高生活质量,预后效果理想,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