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肿瘤患者中医舌象客观参数分析研究*

2021-09-08 15:05:36燕海霞谢国群周小芳李福凤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21年6期
关键词:舌色客观化舌象

钱 鹏,燕海霞,谢国群,周小芳,杨 帅,李福凤**

(1.上海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上海201203;2.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上海200437;3.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学实验中心 上海201203)

肿瘤是全球范围内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位居世界第2大死因。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恶性肿瘤整体发病率不断上升,2011年为250.28/10万,到2014年,上升至278.07/10万,且发病率还在不断上升中,全国每天约1万人确诊为肿瘤[1,2],死亡率排前的肿瘤主要是消化道肿瘤。肿瘤是全身病变的局部体现,手术及放化疗虽然可以针对局部肿瘤进行施治,但会产生毒副作用。中医通过整体观理论进行辨证施治,减轻放化疗的不良反应,从整体上调节人体机能,提高抗肿瘤效果。舌诊是中医望诊的重要内容,舌象中包涵很多重要的临床信息,是中医辨证的重要依据之一,曹炳章的《辨舌指南》中指出:“四诊以望居先,察目色,观目神,辨舌苔,验齿垢四者之中,尤以辨舌最为重要,盖舌为心之外候,苔乃胃之明徵。”它能客观地反映出人体气血的盛衰,疾病的性质,病位的深浅,病情的转归,能反映出机体的生理及病理变化[3,4]。舌诊被应用于肿瘤的发生、发展、变化、转归、预后的评价以及用药指导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临床观察舌象受光线、医生经验等主客观因素影响,缺乏统一的规范、标准,影响了推广应用[5]。很多研究者已开展了舌诊的客观化研究,如舌色、苔色、舌形特征(胖瘦、点刺、齿痕、裂纹等)、苔质特征(厚薄、润燥、腻腐、剥落等)的研究。消化道肿瘤在舌象上有明显的变化,且舌象变化有时先于其他症状出现,其中舌色、瘀斑、瘀点及舌下络脉对消化道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但舌象客观化研究尚未建立统一的规范、标准,且研究患者舌象变化多以描述为主。本研究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在课题组前期研究基础上,比较胃肿瘤患者与健康人群舌象客观化参数差异,为建立有中医特色的、客观的肿瘤疗效评价体系奠定基础,为研究肿瘤舌象变化机制提供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于2016年11月至2018年1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肿瘤科住院部且均为住院接受化疗的胃癌中晚期肿瘤患者46例,另采集上海中医药大学校健康教职员工及“张江杯”老年健身球赛的运动员50例作为健康人群(正常组),所有参与本研究受试者均已签订知情同意书。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胃肿瘤患者组与正常组年龄、性别比较(xˉ±s)

1.1.2 纳入标准

1.1.2 .1 正常组①全身体检,无器质性病变者;②精神状态良好;③性别不限,年龄20-85岁;④对本研究知情,同意签订知情同意书者。

1.1.2 .2 胃肿瘤组①符合肿瘤西医诊断标准(均需经病理学、影像学、B超等诊断为肿瘤)的患者;②舌诊判断标准采用《中医诊断学》[6]中对舌诊特征的定义;③性别不限,年龄20-85岁;④对本研究知情,积极配合、同意签订知情同意书者。

1.1.3 排除标准

①应用特殊治疗,治疗后出现明显副作用的患者;②有严重的精神类疾病患者;③妊娠、哺乳期妇女;④对本研究不予配合者、不同意签订知情同意书者;⑤重复就诊者;⑥资料不全者。

1.2 方法

1.2.1 采集方法

舌象采集与分析方法:运用上海中医药大学自行研制中医舌诊数字化检测系统(Smart TCM-I)。采集时研究对象取坐位,面对暗箱的镜头及光源,将下颌放于固定框上,表情自然放松,保持姿势5秒,由医师通过计算机控制相机,拍摄患者面部照片,将照片保存后再嘱咐患者伸出舌头,保持放松并尽量伸出,点击拍摄保存;然后进行参数分析。

舌诊参数:包括舌苔和舌质两部分,舌质参数有舌色RGR值(RGB颜色空间R分量、G分量、B分量)、舌色HSV值(HSV颜色空间H分量、S分量、V分量)、老嫩特征值、胖瘦特征值、齿痕特征值、点刺特征值、裂纹特征值、瘀斑特征值;舌苔参数有苔色RGB值、苔色HSV值、苔厚薄值、苔润燥值、苔腐腻值、剥苔特征值等。

1.2.2 统计学方法

数据管理:采用双人双核录入数据确保数据准确无误,采用Excel 2013对数据进行管理。

运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两组计量资料进行正态性Kolmogorov-Smirnov检验,服从正态分布数据采用均值±标准差(xˉ±s)表示,非正态分布数据用中位数、25%位数和75%位数[M(Q,R)]表示;两组间二分类或多分类无序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所有统计推断均采用双侧检验,以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46例为肿瘤患者舌象与50例正常对照组舌象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如下。

2.1 胃肿瘤患者舌象特征

46例胃肿瘤患者与50例正常人舌象一般特征计数统计结果如下表2-表3。

表2 胃肿瘤患者舌象一般特征-1(n(%))

表3 胃肿瘤患者舌象一般特征-2(n(%))

结果显示:胃肿瘤患者舌色以暗红色居多,绛舌次之;舌形多胖,有较多裂纹及瘀斑;苔色以白苔为主黄苔次之;腻苔、薄苔较多。正常人舌象以淡红舌薄白苔居多,间或有些许厚腻黄苔。不同性别间同一舌象特征差别情况基本一致。

2.2 胃肿瘤患者舌象特征参数

46例胃肿瘤患者与50例正常人舌象特征参数统计结果如下表4-表6。

表4 胃肿瘤组与正常组舌象特征参数(M-QR)比较-特征指数

表6 胃肿瘤组与正常组舌象特征参数(M-QR)比较-整体苔色

结果显示:胃肿瘤男、女患者的舌色RGB_R、RGB_G、RGB_B、HSV_H、HSV_V高于正常组(P<0.05);胃肿瘤男、女患者的舌色HSV_S低于正常组;胃肿瘤男、女患者的苔色RGB_RT、RGB_GT、RGB_BT、HSV_HT、HSV_VT高于正常组;胃肿瘤男、女患者的苔色HSV_ST低于正常组(P<0.05)。以上结果说明:胃肿瘤患者舌体较正常人厚胖,且有多齿痕、裂纹、瘀斑、点刺;舌苔较正常组腻苔数量明显增多;舌色深于正常人且偏暗红或绛;苔色偏深偏黄、略淡;男性与女性出现差异的参数基本一致。

3 讨论

舌诊是中医望诊的一部分,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依据之一。但是,传统舌诊缺乏客观判断标准,阻碍了中医舌诊的应用与发展。因此,实现舌诊的标准化、定量化、客观化极为迫切。随着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的飞速发展,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等人体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已越来越受到世界范围内科学研究界的重视,并广泛地应用于中医学[7-9]。本研究应用舌象特征参数于胃肿瘤患者舌象的分析,并与正常组比较,发现胃肿瘤患者厚薄指数、胖瘦指数、齿痕指数、瘀斑指数、腐腻指数、剥苔指数、点刺指数均与正常组有差别(P<0.01),胃肿瘤患多以薄腻苔、剥苔或少苔、胖舌、齿痕舌、点刺舌、瘀斑舌居多。胃肿瘤组的舌色参数R、G、B,H、V值高与正常组(P<0.01),而舌色参数S低于正常组(P<0.01);苔色参数R、G、B,H、V高于正常组(P<0.01),而苔色S制低于正常组(P<0.01),说明胃肿瘤组:①舌色与正常比较均偏暗红或绛;②舌苔色调淡,润泽度差,舌苔颜色偏黄。有研究者[10-12]研究晚期胃癌患者中医证候特征发现舌象特征为:舌暗红、青紫舌、舌胖、齿痕、舌紫暗或瘀斑、舌苔白薄、燥苔、无苔。与本文结论基本一致。中医理论认为,胃肿瘤患者气血不和,脏腑失调,使经脉阻滞有关。脾是先天之本,主气血升化,具有承载的特性,与胃同居于中焦。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互联络属于脾胃,脾和胃互为表里。胃在中医中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以降为和[13]。胃肿瘤也是由于脾胃的虚弱,导致毒邪入侵,日久化热化火,火热伤气,烧灼脏腑,瘀毒内陷,久而不愈,形成阴疮恶疽[14]。有研究[15-17]显示胃肿瘤患者舌质红、绛,苔白或剥苔、无苔,多数医家认为胃肿瘤是本虚标实之证,脾胃肾虚为本,气滞、血瘀、痰凝、邪热为标;初期以标实为主,后期以本虚为主,出现气血两亏,脏气衰弱。本研究中胃肿瘤患者舌象特征参数与正常组差异与文献报道基本吻合。癌毒猛烈,癌毒对机体有着强烈的毒害作用,其毒害超过普通的热毒或湿毒,到了中晚期,癌毒深重,重阴必阳,可化热化火,更伤正气,病势凶险,致使舌象变化强烈。本研究肿瘤患者舌象参数结果与中医辨证理论相契合,说明舌象参数可辅助诊断肿瘤疾病。

表5 胃肿瘤组与正常组舌象特征参数(M-QR)比较-整体舌色

近年来诸多科研工作者不断尝试把传统的中医学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融合以期量化中医舌诊信息,改变了现有临床中主要是通过医生的目测观察、语言描述、经验辨析来判断病证,避免了环境差异、医生的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和诊断技能等对舌诊结果的影响,提高诊断的精确性和重复性。本研究将胃肿瘤患者舌象客观化参数与健康人群进行比较,发现舌象客观化参数可用于患者临床诊察,为统一临床肿瘤的辨证分型标准,量化舌象客观化参数与肿瘤相关性提供了研究基础。在后续研究中我们将引入肿瘤患者的生化指标及肿瘤指标,并与舌象客观化指标进行比较,以期为肿瘤患者舌象形成提供生物学支持。

肿瘤相关中医诊断及辨证分型、治法均需参考舌象特征,通过人眼观察结合舌象辩证施治存在一定的主观性,舌象特征参数及颜色特征参数给出了一条舌诊客观化的可行路径。我们可以预见随着舌诊客观化研究的深入,中医四诊客观化研究成果有望更广泛地被研究者和临床医生接受,更好地为大众健康服务,随着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在中医诊断领域的研究应用,中医舌诊数字化特征参数必将为人类疾病的快速、精准诊断提供数据支撑。

猜你喜欢
舌色客观化舌象
574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康复者舌象特征分析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肿瘤舌象研究可视化分析(2001-2020年)
中医舌象特征客观化研究领域科学知识图谱与可视化分析
基于Citespace糖尿病舌象研究的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
中医舌诊客观化技术发展分析及应用探讨
舌象仪临床应用研究的方法学及报告质量评价
“舌色”源流考❋
民事司法视野下的“期待可能性”内涵探讨
基于数字化技术对糖尿病两虚证舌色的研究
电子制作(2016年11期)2016-11-07 08:43:34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舌象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