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措施在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安全服药中的应用

2021-09-08 04:02张红丽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17期
关键词:心血管病体位类药物

张红丽

广东省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510180

在临床治疗中,药物治疗属于病情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口服用药为一种较为方便快捷的药物疗法[1]。由于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存在年龄大、记忆力差、基础疾病多及服药种类多等特点,在服用心血管类药物时存在一定风险,一旦用药不当,可能会引发心律失常、血压降低、心动过缓、休克甚至心脏骤停等后果,这也给临床安全服药护理工作带来了很大挑战[2-3]。本文对在我院服药治疗的120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加强安全服药护理干预,旨在为提高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服药安全性提供更多参考依据,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4月在我院服药治疗的120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62~85岁,平均年龄(70.72±5.76)岁;疾病类型:冠心病48例,风湿性心脏病42例,主动脉夹层18例,先天性心脏病12例。所有患者均需服药治疗,所用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地高辛、倍他乐克、华法林、开博通、呋塞米、安体舒通、地尔硫卓、胺碘酮、波立维及氨茶碱等。120例患者每日服药种类为3~12种,其中服用3~4种药物45例,服用5~9种药物60例,服用10~12种药物15例。

1.2 干预措施 护理人员在患者入院后2d内需认真地观察患者的服药情况,了解其服药时间的准确性及造成不准确的具体原因;服药体位和方法的准确性;对于服药引发不良反应的认知情况;自备药物的实际使用情况。在完全了解患者的服药现状后,制定干预方案如下:(1)规范服药时间:①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家属并协助其将床头柜清理干净,确保患者可轻易地看到并拿到口服药物,以防延迟服药或漏服;对于年龄较大、记忆力较差者,护理人员需定时地督促其服药。②对于接受肠镜、B超等检查者,护理人员需于其病床旁悬挂服药提示牌来提醒服药,同时在交接班时做好交接工作,及时地提醒患者服药,防止漏服。③对于用餐前、后以及特殊时间点服药者,需将药物进行单独包装,同时标明药物名称与具体服药时间,嘱咐患者严格遵医嘱用药,避免提前或延迟服药,并让患者知晓提前或延迟服药会严重影响血药浓度,从而易影响疗效甚至会引发严重不良反应;尤其在服用洋地黄类药物时,要严格地把握服药时间与剂量,以防引发药物中毒。(2)规范服药体位:因老年患者贲门、幽门收缩能力较差,如果体位不当可能会引起食物反流,造成药物滞留在患者食管内,所以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并向其示范正确的服药体位,包括站位、坐位以及半卧位等,以防体位不当引发误咽、呛咳等,在服药完成后保持站位或行走3~5min,以促使药物完全到达胃内;若患者需长期卧床休养,护理人员需将患者扶起让其在端坐状态下服药。(3)规范服药方法:对于需含服或整片吞服的药物,比如控释片、缓释片等,护理人员可将其单独放置并标明用法,以便患者记忆和正确服用;对于存在吞咽困难的患者,可将药物切成小块或嚼碎再服用,防止误入气管引发呛咳,造成严重后果。(4)规范饮食配合:应用提示卡来提醒患者服用需饮食配合的药物,提示卡上需标注食物或水果的图片和文字,以便于患者理解;在服用排钾利尿类药物时,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多进食钾元素丰富的蔬果,包括西瓜、香蕉、橘子以及冬瓜等,而在服用保钾利尿类药物时,则需控制上述高钾类食物的摄入;在服用磺胺类药物或排尿酸类药物时,护理人员要嘱咐患者多饮水。

1.3 观察指标 (1)安全用药水平:应用我院自拟的安全服药调查问卷对120例患者的服药时间、服药体位、服药方法及饮食配合的正确与否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分为“正确”、“不正确”,对比干预前后患者的安全用药水平。(2)不良事件:记录并对比120例患者干预前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以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安全服药水平 和干预前比,干预后患者的服药时间、服药体位、服药方法及饮食配合正确率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患者安全服药水平比较[n(%)]

2.2 不良事件发生率 干预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7%(2/120),较干预前的7.50%(9/120)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69,P<0.05)。

3 讨论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其生理器官的形态、功能出现了退行性改变,认知能力、记忆力均明显下降,同时对于各类刺激的适应、应变能力以及对药物的吸收能力也有所下降。特别是老年心血管病患者需长期口服药物治疗,一旦药物的存放、使用不当,极有可能导致误服、漏服或服用过期、变质的药物,严重威胁老年患者的生命安全[4]。因此,在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服药过程中加强护理干预,从而提高其安全服药水平,对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对120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加强安全服药护理干预,结果发现,和干预前比,干预后患者的安全服药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张慧玲等[5]研究指出,对居家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加强用药安全护理干预可有效地降低用药差错的发生率,促进患者合理服药,并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积极度。和本文结果较为相似。分析原因如下:护理人员根据患者服药期间存在的实际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用药护理干预,其中规范服药时间可让患者更准时地服药,有效地避免提前、延迟服药或漏服现象的发生,提高服药时间正确率。向患者讲解并示范正确的服药姿势从而规范患者的服药体位,有助于促使患者保持正确的体位进行服药,提高服药体位正确率[6]。对于一些存在吞咽障碍的患者,护理人员指导其将药物切成小块或嚼碎再服用,同时嘱咐患者要含服或整片吞服控释片、缓释片等药物,让药物可在规定时间内恒定地释放药效,一旦碾碎或是咀嚼将会破坏其缓慢释放药效的特性,影响血药浓度和治疗效果,此干预措施可有效规范患者的服药方法,提高服药方法正确率。在提示卡上标注饮食配合的食物或水果,以便于患者理解,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认知度,主动地做好饮食配合工作[7];同时,在服用排钾利尿类药物时,指导患者多进食钾元素丰富的蔬果,而在服用保钾利尿类药物时,则需控制高钾类食物的摄入,在服用磺胺类药物或排尿酸类药物时,嘱咐患者多饮水,可让患者知晓服用相关药物时的饮食配合注意事项,从而有助于提高患者饮食配合正确率[8]。

本文结果显示,干预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67%,较干预前的7.50%更低。可见对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加强安全服药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究其原因在于规范服药时间可避免提前或延迟服药而引发的不良反应;规范服药体位可避免服药体位不当引发误咽、呛咳等不良事件[9];规范服药方法可避免存在吞咽障碍患者将整片药物误入气管引发呛咳,也可避免将含服的控释片、缓释片等药物以碾碎或是咀嚼等方式服用,影响血药浓度;规范饮食配合可避免未按照饮食配合的要求服药,从而影响药效甚至引发不良事件[10]。

综上所述,在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安全服药中加强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安全服药水平,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猜你喜欢
心血管病体位类药物
后路全髋置换术后髋关节保护体位影响脱位率吗?一项7项研究6 900例荟萃分析/CROMPTON J,OSAGIE-CLOUARD L,PATEL A//Acta Orthop,2020,91(6):687-692.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分娩镇痛与体位管理联用于产妇中的效果观察
磷脂酶相关脂蛋白A2在冠心病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时的应用
体位对轻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睡眠结构的影响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征稿启事
正电子类药物全自动核素分装仪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