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通道下椎管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单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

2021-09-08 04:01沈学豪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17期
关键词:椎弓椎管经皮

沈学豪

广东省南雄市人民医院 512400

腰椎管狭窄症在临床中是常见的骨科疾病,主要因外伤、脊柱炎症及病变等因素所致,常表现为椎管各径线缩短、马尾神经与神经根炎性反应及神经功能损伤等情况,患者在休息或静坐时疼痛、麻木及乏力等症状不明显,当行走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甚至发生大小便异常现象,为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学习等造成严重危害[1]。目前对于该病保守治疗不佳者多会开展手术治疗,以往多是给予开放式减压内固定术治疗,但由于术中需剥离较多肌群,使得创口较大,同时还可能存在损伤周围神经及血管等风险,效果甚微[2]。随着近年来医疗技术及设备的更新与发展,后路通道下椎管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逐渐被用于治疗腰胸椎骨折疾病中,获得了显著成效,为此,本文分析该治疗方式用于治疗单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100例单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按照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实验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35~70岁,平均年龄(55.15±2.53)岁;病程5个月~5年,平均病程(2.64±1.05)年;椎管狭窄节段:L3~420例、L4~513例、L5~S117例。对照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34~71岁,平均年龄(55.79±2.17)岁;椎管狭窄节段:L3~419例、L4~515例、L5~S11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选择标准

1.2.1 纳入标准:经临床影像学检查结合症状表现确诊为单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经至少3个月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符合手术治疗指征;自愿参与且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纳入研究前3个月不存在腰椎手术史、重大外伤史;研究已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2 排除标准:患有多节段病变;肝、肾、心等重要器官伴严重器质性病变;合并腰椎滑落、椎体感染、骨折、恶性肿瘤疾病;伴先天性椎管狭窄;精神疾病及严重认知障碍。

1.3 方法

1.3.1 实验组行后路通道下椎管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予以气管插管全麻处理,采取俯卧位,在C臂机引导下对椎弓根进行标记,常规消毒铺巾,定位克氏针锚定椎弓根螺钉进针点,置入穿刺针, 适当调整角度与方向将穿刺针置入椎弓根行扩孔后,放置微创椎弓根螺钉,并切开伤椎棘突后正中约4cm,逐层剥离,使用工作套管扩张组织,创建微创开窗通道,切除伤椎部分椎板内侧的骨质,并开窗扩大处理,减压处理椎弓根,用连接棒适当扩张及固定伤椎,将突入椎管骨折块按压复位及伤椎撬拨复位,由C臂机引导下明确伤椎复位情况,得到满意结果后,在伤椎空隙中植入切除的自体骨颗粒,将伤椎重建,应用植骨棒打压,将连接棒与螺钉锁定,使用生理盐水充分冲洗,常规留置引流管,关闭手术切口。

1.3.2 对照组常规开放式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麻醉与体位选择和实验组相同,沿着伤椎中心呈正中线切开,充分暴露伤椎上及下邻近椎骨,并安装椎弓根螺钉,按术前影像学诊断情况评估患者椎管狭窄及脊髓损伤程度,对于严重者行椎板间隙开小窗,明确椎管情况予以减压处理,剩余患者行椎管减压与伤椎重建。术后给予抗感染,并按恢复情况拔除引流管,并予以康复训练。

1.4 观察指标 (1)手术情况: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2)临床疗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除,术后3个月可恢复到正常工作表明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劳累活动后偶尔有腰痛及下肢酸痛等症状,但不会影响到正常生活则表明为有效;治疗后未到达上述标准则表明为无效。治疗显效与有效之和占比为总有效率。(3)疼痛程度:分别在术前与术后1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的疼痛程度,10分制,得分越低表明疼痛感越轻微。(4)血清炎症因子:分别在手术前后抽取患者静脉血液,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α(IL-1α)。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手术时间更长,切口长度、住院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更少(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χ2=21.428,P=0.000<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术后1周实验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术前两组患者血清TNF-α、IL-1α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两组TNF-α、IL-1α均呈上升趋势,而实验组比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3 讨论

单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是骨科常见的疾病,目前关于其发病机制还尚未明确,但根据解剖结构分析主要是由于腰椎管、椎间孔及神经根管纤维性增生,骨结构肥厚或内陷,造成占位性变化,导致腰椎管狭窄,压迫到马尾神经根,当患者劳累活动后会出现下肢肿痛、腰痛等症状[3]。该病发生较为隐匿,并且病程较长,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治疗,将会累及到其他系统,造成不可预计的后果,危害到身心健康[4]。尽管保守治疗具有一定疗效,但无法彻底治愈,并且见效缓慢,导致疗效欠佳。

临床认为经3个月以上保守治疗的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症状未缓解或有加重,需及时开展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主要是消除压迫神经根脊髓组织,对椎管进行减压,进而促进患者回归到正常生活中[5]。黎启福等[6]研究发现,伤椎置钉技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可改善患者腰椎骨折的腰椎功能,减轻疼痛程度。本文结果显示实验组围术期指标,如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等均比对照组更佳,但手术时间更长,与刘选等[7]研究结果相符合,这表明后路通道下椎管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更具有微创性,可减少手术创伤,提高手术安全性,从而加快围手术期身体康复。该治疗方式主要特点包括:(1)借助C臂机可更清晰地观察到椎管狭窄情况,并精准定位,有助于获得更彻底的减压效果;(2)在减压操作时可保护好硬膜囊,避免损失到周围的神经根及血管等组织,具有创伤小的特点;(3)采用自体骨融合处理,可缩短骨融合时间,提高术后植骨融合率;(4)后路通道下椎管减压与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有助于维持术后脊柱的稳定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8-9]。本文结果显示,实验组术后VAS评分比对照组更低,由此可见,该手术可有效减轻患者机体疼痛程度,主要是可缩短切口长度,患者术后主诉疼痛感可有效减轻,手术操作对患者造成的不良影响较小。后路通道下椎管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在治疗腰椎椎管狭窄时,可避免大范围剥离椎旁肌肉、软组织等,防止反复牵拉现象发生,进而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加快术后身体康复[10]。在腰椎椎管狭窄患者中,手术创伤会引起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强烈,促使机体炎性介质及细胞因子表达上升,血清TNF-α、IL-1α指标均是临床常用诊断炎症反应的参考指标,其表达水平可反映机体炎症程度[11-12]。本文结果显示,实验组术后血清TNF-α、IL-1α水平比对照组低,这说明本文实验组的治疗方案可减轻机体炎症程度,减少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不稳定性情况,从而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单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实施后路通道下椎管减压联合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椎弓椎管经皮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经皮椎体强化术单侧穿刺方法研究进展
健康国人腰椎三维结构数据分析*
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短节段椎弓根钉棒固定手术的应用效果观察
不同通道经皮肾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研究进展
3~6岁儿童寰枢椎椎弓根在3D打印技术下的测量研究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关注中老年人的椎管狭窄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