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红色审计历史对推动审计高质量发展的启示

2021-09-07 18:20王雁刘东
会计之友 2021年17期
关键词:国家治理制度建设党的领导

王雁 刘东

【摘 要】 时值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深入研读党史和审计史,回顾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百年红色审计历程,深刻领悟红色审计精髓,得出如下启示:任何时候都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审计是中国共产党基业长青的重要法宝,制度建设是审计工作规范化发展的重要保障,经济监督自始至终都是审计监督的主要内容,审计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工具等,对于准确把握审计发展规律,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促进国民经济结构的持续优化,实现提质增效,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红色审计; 党的领导; 制度建设; 经济监督; 国家治理

【中图分类号】 F239.22;D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21)17-0156-03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自1923年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在经济委员会下设审查部,开启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光辉审计历程。近百年来,党领导下的审计事业在探索中不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壮大,折射了党领导下的红色奋斗史。回顾百年红色审计历程,尽管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审计表现出了鲜明的阶段性特征,但其共同表征都高度聚焦于服务党和国家的革命事业需要。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深弄懂悟透红色审计历史,自觉接受红色审计精神洗礼,从红色审计基因中汲取信仰和智慧的力量,用红色审计精神补钙壮骨,固本培元,始终做到信仰不变、信念不移、信心不减,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1],以旺盛的审计精气神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推动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永不动摇

审计制度作为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和阶级特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审计都紧紧围绕党的政治主张和中心工作,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把讲政治贯穿于审计的全过程。在建党初期,审计的主要任务就是服务于党领导下的工人运动;土地革命时期,审计重点支持苏区经济发展和反围剿斗争;全民族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审计主要是为根据地和解放区革命战争做好经济监督保障;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审计监督在恢复国民经济、保证收支合理、节约财力方面发挥自身作用;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对外开放,审计为促进增收节支、确保国家年度财政收支基本平衡发挥积极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和发展过程中,各项审计制度法规更加健全,审计在监督制约权力运行、推进民主法治、促进政策落实、加强反腐倡廉、维护国家安全、推动深化改革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全面深化各项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和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组建成立了中央审计委员会,习近平总书记担任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统领各方,整合资源,着力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奋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百年红色审计历史经验表明,审计事业发展的一切成就,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造的,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历史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告诉我们,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是党领导下广大审计人员百年来前仆后继的产物,传承着红色基因和红色血脉。任何时候,审计系统和广大审计人员都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听从党的统一指挥,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2]。

二、审计监督是党基业长青的重要法宝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中国革命事业进入了新阶段。中国共产党建党之初即在自身组织建设中高度重视财经监督和审计工作。在1921年的《中国共产党纲领》中规定各级地方委员会设财务委员,负责财务及财经监督工作。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中央审计委员会除了重点审计岁入岁出的预决算外,还加强了对苏区企业、群众团体的财务收支审计,揭露了一批贪腐案件,审计结果刊载在中央苏区报纸上,表现出了较高的透明度和公开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自1934年阮啸仙担任中共第一任中央审计委员会主任后亲自牵头制定了“六不准”的审计工作纪律,并带头严格执行。全民族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尽管各根据地和解放区审计机构设置不统一,审计体制亦不同,但审计工作在稳定与发展根据地和解放区的财政经济,支持革命战争,防止贪腐和损失浪费,保持廉洁奉公的革命本色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巩固政权,净化革命队伍,完成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任务,审计监督力度不断加强,严肃查处高级领导干部贪腐浪费,打击了一批破坏社会经济秩序的不法奸商。为了维护财经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1983年国家审计署正式成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过程中,审计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999年对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做了规定,加强了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的管理和监督。2000年审计署印发了关于加强审计纪律的“八不準”规定。2007年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重点加强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增强监督合力和成效。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审计等监督体系,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2012年底,中共中央陆续发布“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定期开展全覆盖的巡视巡察,严肃整顿“四风”,旗帜鲜明地反腐倡廉,审计作为监督部门积极参与其中,协助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案件。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审计监督纳入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为了加强党中央对审计工作的领导,2018年决定改革审计管理体制,成立中央审计委员会[3],作为党中央的决策议事协调机构,加强全国审计工作统筹,优化审计资源配置,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审计机关在推动党中央政令畅通、助力打好三大攻坚战、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百年红色审计史表明,审计是中国共产党基业长青、红色政权稳定、人民政府廉洁和社会风清气正的重要法宝。

三、制度建设是审计工作规范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开始,就高度重视包括审计在内的经济监督工作的制度化建设工作。在1921年的《中国共产党纲领》和1922年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均明文规定了财务监督和会计监督相关问题。1926年省港罢工委员会颁布了《审计局组织法》,规定了审计局定期审查汇报经费收支的制度。1934年中央苏区颁布了第一部审计法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审计条例》。1950年财政部印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暂行审计条例(草案)》,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审计制度,规定加强国家财政管理,对各项收支实行严格的审核与监督。改革开放后,1982年宪法修正案确立实行审计监督制度,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作为一项基础性制度正式确立了下来。1985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规定审计机关是代表国家执行审计监督的机关。1988年,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标志着审计工作步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进程。1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颁布,后来又陆续发布了《中央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监督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等审计监督法规及若干个配套审计规范制度。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将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审计委员会和各级地方审计委员会成立,审计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实现了党对审计工作从中央到地方的集中统一领导。

百年红色审计历史表明,各项审计工作逐步步入规范化轨道,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审计制度建设都彰显了特色,发挥了阶段性规范审计工作的作用,特别是2014年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以来,审计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先后发布了关于加强审计工作、完善审计制度、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规定。百年红色审计实践充分表明,党对审计工作一刻也没有放松,审计制度化建设日益得到加强,极大地推动了审计工作的规范化[4]。

四、经济监督自始至终都是审计监督的主要内容

回溯历史,历代封建王朝中,商周时期的官厅审计、秦汉时期的上计制度与御史监察制度、唐宋时期的比部制度、明清时期的科道审计,审计的作用都集中表现为封建王朝监督各级地方官员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确保财产物资安全完整,促进国家增收节支。百年红色审计历程也表明,经济监督自始至终都是审计监督的主要内容。1922年《中国共产党章程》规定,各委员会推举专门的会计,管理党组织的一切经费收支。党领导下的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期间,为了加强资金监管,提供安全可靠的财力保障,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经济委员会设立审查部,主要职能就是审查俱乐部的一切经济收支,审查结果向全体部员公开,接受监督。1925年省港罢工委员会审计局颁布的《审计局组织法》中明文规定,“审计局需每月一次将已审计之数目单据,汇表呈报省港罢工委员会”。土地革命时期,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人民委员会下的财政人民委员部下设审计处,中央执行委员会下设审计委员会,负责审核国家岁入岁出,监督国家预算执行。全民族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审计工作服从于战时统一财政收支、加强财政经济管理、严肃财经纪律和军队建设的需要。新中国成立后,审计监督的职责主要聚焦于促进增收节支、确保年度财政收支平衡和财政经济秩序健康、对企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及经济效益进行审查监督等方面。各级审计机关积极开展了企业亏损、损失浪费、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等多种审计,严厉打击经济领域的犯罪活动。作为反腐利剑,审计通常都是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办理专案的“先行官”,通过专项审计或专案审计落实问题线索特别是经济问题线索、重大决策问题线索,锁定经济证据,为专案工作的顺利开展做铺垫。进入新时代,各级审计机关在维护国家财经秩序、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将继续充分发挥国家专门经济监督的作用。

五、审计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工具

审计具有的特定政治功能,决定了无论从国家治理的宏观高度,还是从公司治理的微观角度,审计作为国家治理的基本制度和公司治理的关键环节,在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和优化公司治理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百年红色审计历史表明,审计已经由最初对经济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性监督拓展到对经济活动秩序、安全、政策、绩效等全方位监督,监督的范围几乎涵盖了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审计监督与党内监督及其他各类监督有机贯通、形成合力,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全面领导,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强化对公共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各种长期积累的体制性障碍、結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和潜在性风险都会逐步显现,更需要发挥好审计的治理性、预防性和建设性功能,要求审计工作在更高层次、更宽范围、更深内容上发挥作用。只有每一个市场主体的细胞是健康的,市场经济才能减少出问题的风险。而要减少出问题的风险,健全和完善的审计制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从企事业单位内部治理来看,审计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事业单位内部治理的重要环节。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是否落地落实,是否存在阻碍改革、制约发展的因素和环节,是否存在管理脱节和权力失控,是否存在重大风险隐患和漏洞,审计工作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监督作用,单纯审财务、查资金、看账本的传统审计理念和审计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单位风险防控、提质增效和科学治理的需要,迫切需要加强和改进审计工作,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推动审计高质量发展,更好地落实党和国家对审计工作的新定位,更好地履行新时代赋予审计的新使命。

百年红色审计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党对审计工作的全面领导,才能更好更充分地发挥审计监督作用,防微杜渐,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隐患,不断推进审计高质量发展,努力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参考文献】

[1] 张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百年红色审计发展历程[Z].2021.

[2] 国家审计署.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审计工作史[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21.

[3]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A].2018.

[4] 刘家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制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5] 陶志伟.提升工作站位 加快转型发展 努力推动新时代内部审计工作的新发展(陶志伟厅长在四川省全省内部审计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Z].2018.

[6] 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A].(国发〔2014〕48号),2014.

[7]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A].2015.

[8]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行审计全覆盖的实施意见[A].2015.

[9] 李金华.中国审计史(第三卷)[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国家治理制度建设党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
学习百年党史 坚持党的领导
履职尽责 主动作为 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发挥人大作用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保证“十三五”规划的顺利实施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探究
提升南昌市软实力研究
葡萄牙大学章程对我国大学章程建设的启示
大数据、网络舆论与国家治理
从国家治理看审计反腐倡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