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嘉莹
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要求加快建成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构建全面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既是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举措。本文以S大学为例,从预算绩效管理模式、预算绩效目标编制、预算绩效监控评价和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等方面分析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
构建全面预算绩效管理模式
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学校各个部门的广泛参与。因此,S大学构建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预算绩效管理模式,设置包含财经委员会、计划财务处、归口管理部门和各部门的四级管理模式。
一是财经委员会。这是由学校有关领导、相关部门负责人、相关专家组成的学校行政管理与决策机构,负责审议预算绩效管理规章制度和年度绩效管理工作计划,并监督计划执行,听取绩效评价工作报告,提出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建议。
二是计划财务处。负责预算绩效管理规章制度的起草和日常管理工作,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组织各部门开展预算绩效评价工作。
三是归口管理部门。对各类项目负责管理的部门,具体分类方式见表一,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对相应的项目开展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包括审核项目预算绩效目标,监督项目绩效目标实施,组织项目绩效自评,配合计划财务处进行项目总体评价。
四是各个部门。围绕学校发展战略,结合年度工作计划,按要求编制管理和使用资金的预算绩效目标,开展部门绩效自评工作,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制定整改方案,并报送落实整改方案结果。
编制预算绩效目标
为落实全面预算绩效管理,S大学将预算绩效目标的编制与学校年度预算编制工作有机结合,同步进行,确保预算绩效管理落到实处。每年7月启动下年度预算编制工作的同时编制项目绩效目标,绩效目标是项目立项评审的不可或缺的内容,缺少绩效目标的项目立项申请不予通过。
各部门按照要求提交部门绩效目标后,经过分管校领导、归口部门负责人、计划财务处和财经委员会审核、审议通过后形成当年的预算绩效目标。具体流程如图一所示。
预算绩效监控与评价流程
为提高预算管理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政策的执行、提高政策执行的绩效和有效性,S高校每年进行绩效监控和绩效自评。每年7月,对上半年的预算绩效运行情况进行监控,从而能够及时纠偏、及时止损,确保绩效目标执行情况良好。
每年1月,S高校对上一年度的预算绩效运行情况进行评价,为确保绩效评价的有效性,S高校采取部门自评和学校综合评审相结合的方式。各部门对本部门绩效运行情况进行自评并形成自评报告提交至归口管理部门,归口管理部门对自评材料进行汇总、分析、审查形成归口专项项目绩效自评报告,提交至计划财务处。计划财务处组织开展学校层面绩效评审,形成绩效评价总报告并报财经委员会审议。具体流程如图二所示。
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完善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為了确保预算绩效评价合理、有效、可操作性强,S高校构建了关键指标体系,该体系将各类驱使组织快速发展的指标集中起来,形成一个有一定深度的立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具有指标明确、可度量、可行性强、现实性四个特点,避免了绩效自评时的盲目性和无效性。具体来说,从教学类、科研类、学科建设类、人才引进与培养类、学生管理类、行政类、基建类等八个类别,产出、效益、满意度三个方面构建了全方位的立体绩效目标体系。如表二所示。
绩效评价结果应用
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是全面预算绩效管理的落脚点。对此,S高校严格落实“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理念,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部门年度考核、部门负责人年终考核挂钩,并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以后年度预算资金安排与分配的依据。优先安排和保障绩效评价结果好的项目,削减或取消资金绩效评价结果不好的项目。
随着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全面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的构建迫在眉睫。高校应结合工作实际,以绩效目标为导向,完善监控与评价机制,从多维度遵循构建科学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从而提高高校资源配置效率,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