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 旭 辉
(中铁宝桥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轨道线路研究院,陕西 宝鸡 721006)
组合辙叉以适应无缝线路、使用寿命长、养护方便、运营成本低等特点,成为铁路辙叉产品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重载运输是国际上公认的铁路货物运输的有效方式之一,具有轴重大、牵引质量大、运量大的特点。随着重载铁路的发展,铁路道岔(辙叉)无缝化技术逐渐进行推广,作为道岔的核心部件——辙叉,固定型辙叉寿命仅为1亿t~2.5亿t,而线路天窗时间短,更换轨件工作量大,较频繁的更换,不但增加养护维修成本,对行车安全也造成隐患,已不能满足既有线路要求。
传统组合辙叉铁垫板以上部分呈对称结构,心轨、镶嵌翼轨主流材质是合金钢或高锰钢或锻造高锰钢,因此制造成本较高。而大多数辙叉在服役过程中,辙叉直股过车密度及载荷远多于辙叉曲股,因此,分析大量下道的辙叉伤损特征,辙叉伤损主要发生在辙叉直股心轨、翼轨车轮踏面区域,而曲股心轨、翼轨车轮踏面区域未出现重伤。因此,在既有制造工艺基础上,在满足线路使用工况条件下,开发75 kg/m钢轨12号新型组合辙叉,采用不对称镶嵌翼轨结构,即组合辙叉直股设计镶嵌翼轨,镶嵌翼轨选用力学性能优异的材料制造;曲股设计普通结构翼轨,翼轨选用与线路同材质钢轨制造。此结构不但结构安全性高,且充分发挥了组合辙叉不同部位材料特性。同时,心轨、镶嵌翼轨满足成型数控加工要求,提高了制造精度,重量减轻,而且能实现叉心线上、线下互换组装,大幅降低制造和养护成本,延长了服役寿命。
1)适用27 t轴重以下,列车以V≤90 km/h直向速度通过的运行条件。
2)与既有高锰钢辙叉、合金钢辙叉可互换。
3)适应跨区间无缝线路。
4)锰叉心总重不大于400 kg,适合人工互换组装。
5)辙叉趾、跟端设1∶40的轨底坡。
6)扣件采用弹条Ⅱ型扣件。
组合辙叉主要由心轨、叉跟轨、直股翼轨、镶嵌翼轨、曲股翼轨、A/B型间隔铁、垫板、桥式垫板组成(见图1)。心轨、镶嵌翼轨选用锻造高锰钢材料制作,直股翼轨、曲股翼轨选用普通钢材料制作,通过A型和B型间隔铁在高强螺栓副作用下进行连接紧固。心轨底面与垫板支撑台接触,在辙叉服役过程中,将载荷传递至垫板,稳定性较好,同时缩减了心轨规格,减少了质量,降低材料成本。心轨和镶嵌翼轨两个侧面长度方向设计凹槽结构,镶嵌翼轨位于辙叉直股侧,镶嵌翼轨与直股翼轨上下斜面进行配合,从而降低组装难度,提高单件配合质量,为心轨、镶嵌翼轨线上和线下互换提供保障。组合辙叉有害空间区域设计桥式垫板结构,若线路发生“空吊板”病害,可减少车轮对组合辙叉冲击载荷作用下造成的疲劳破坏损伤,延缓组合辙叉伤损发生时间;双咽喉结构,提高组合辙叉咽喉处强度。单孔、双孔间隔铁配合使用结构,简化了组合辙叉结构。
心轨选用锻造高锰钢制造。心轨20 mm断面至50 mm断面区间采用心轨加宽设计,提高心轨粗壮度,在组合辙叉服役过程中,减少或避免心轨发生病害;采用合金化高锰钢材料制造,确保关键力学指标屈服强度大于400 MPa;叉心行车面经传统工艺进行三次爆炸硬化后,轨顶面硬度由初始硬度170HBW~229HBW提高至352HBW硬度以上,距离顶面20 mm范围内材料抗拉强度也获得明显提升,其缺点是爆炸硬化使高锰钢的延伸率和冲击韧性分别降低,且爆炸硬化的表面层的冲击韧性下降较大,近年来我们对在京广线、陇海线上线的高锰钢组合辙叉使用状况调研分析可知,叉心行车面较高的硬度尽管可以有效减少磨耗、塑性变形,但易在心轨出现裂纹病害,致使多数辙叉未磨耗到限而下线,影响其使用寿命。基于此,我们采用控制表面粗糙、温度、炸药后的爆炸罐深度爆炸硬化工艺,对心轨行车面进行爆炸硬化,硬度不大于321HBW,确保叉心硬度、强度、韧性指标在合理的匹配范围,组合辙叉上线后,充分发挥高锰钢特性,减少或者避免叉心发生水平裂纹、严重掉块等等病害。心轨、镶嵌翼轨质量约380 kg,适合人工装卸。
镶嵌翼轨采用锻造高锰钢制作,与直股翼轨藏尖配合。行车面进行爆炸硬化,硬度不大于321HBW。
采用与线路同材质U75V在线热处理钢轨制造,实现组合辙叉与线路无缝化连接。为了减少翼轨折弯点与螺栓孔中心之间应力,螺栓孔中心距离弯折点距离不小于80 mm,这样也可避免在螺栓孔附近因弯折角度大造成弯折点处垂直裂纹。
翼轨与护轨一样在缓冲段部分存在冲击角,翼轨平直段至双咽喉起始处存在冲击角,车辆顺、逆向通过时,车轮轮缘会冲击翼轨,产生动能损失。由动能损失公式Vsinβ≤3 km/h(β为冲击角,V为列车速度)计算可知,车轮接触翼轨时,无横向冲击翼轨或卡阻车轮的现象。组合辙叉冲击角角度满足列车过叉要求,设计合理。
由组合辙叉结构分析可知,危险截面位于叉心跟端缩颈处,因此,忽略对计算准确度影响较小边角,借助非线性有限元软件,建立叉心有限元网格模型,有限元单元总数约为65万个,为确保计算结果的准确度,对计算结果关心的部位进行了更进一步的网格细化,进行有限元计算分析。
4.2.1 动载荷Pd
按电力机车牵引27 t轴重,直向通过速度V=90 km/h计算动载荷Pd。
Pd=(1+α)P=415.8 kN。
其中,α为速度系数,α取0.6 V/100;P为静轮载。
按动载荷平均分配到每个车轮上,单个车轮产生的动载荷Pd1为:
Pd1=Pd/2=415.8/2=207.9 kN。
4.2.2 材料参数
锻造高锰钢材料弹性模量E=210 GPa,泊松比v=0.3,屈服强度约为400 MPa。
4.2.3 计算结果
图2为叉心有限元S,Miss应力分布云图。应力集中部分位于叉心与叉跟轨的连接部位(跟端缩颈处),最大应力为207 MPa,小于叉心材料本身的屈服强度(400 MPa)。因此,本次设计的叉心强度满足实际工况需要。
设定轨温变化幅度Δt=55 ℃,由钢轨温度力计算公式Pt=2.48×Δt×F,其中,F为钢轨横断面积。计算结果可知,对轨件、间隔铁进行胶接条件下,75 kg/m钢轨12号高锰钢组合辙叉在设定的温度变化区间,结构强度稳定,适合无缝线路工况要求。
组合辙叉镶嵌翼轨、曲股翼轨均进行了抬高设计,心翼轨顶面均与车轮踏面匹配,平顺性满足要求。
新型75 kg/m钢轨12号组合辙叉心轨、镶嵌翼轨采用锻造高锰钢材料制造,铁垫板以上部分呈不对称结构,减少了材料使用成本,组合辙叉重量减轻,充分发挥组合辙叉不同部位材料特性;叉心与翼轨配合面截面为等宽形状,能够实现成型加工,降低制造成本,满足叉心线下、线上叉心互换组装结构要求;桥式垫板的应用,改善了组合辙叉有害空间受力状况;锻造高锰钢材料的应用,提高了材料力学性能,减少辙叉病害,延长辙叉使用寿命。这种结构可以形成不同钢轨类型、不同号数、不同品种的辙叉系列产品,因此,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