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烤瓷冠在口腔修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21-09-07 09:03:56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1年15期
关键词:二氧化锆全瓷龈沟

杨 岚

(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修复科,贵州 遵义 563003)

牙体缺失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患者牙体组织遭到损坏,表现为牙体失去了正常的生理解剖外形,从而破坏正常的牙体结构、咬合及邻接关系。临床对牙体缺失进行修补时,钴铬合金材料是较为常用的修复材料,其价格低廉,患者易接受,但金属材料的应用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在修复完成后,患者出现牙周炎症反应的概率也大大增加[1]。随着牙齿修复技术的发展,二氧化锆全瓷修复材料被逐渐应用于临床修复领域。二氧化锆全瓷冠借助计算机协助设计、激光扫描,后运用计算机程序控制,研磨制作而成,拥有良好半透明外观,且密度和强度较高,完美解决了全瓷系统不可作长桥的问题[2]。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烤瓷冠对口腔修复患者牙周组织与龈沟液细胞因子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60例牙体缺失患者为研究对象,参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30~53岁,平均(33.07±2.17)岁。研究组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22~55岁,平均(32.14±2.07)岁。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依据《临床诊疗指南:口腔医学分册》[3]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符合修复指征者;牙周组织健康者等。排除标准:伴有全身性疾病者;合并主要器官功能损伤者;近3个月未服用过抗菌药物和免疫抑制剂者等。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本研究,入组患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钴铬合金材料烤瓷冠进行修复,牙体预备,切端预备2.0 mm,唇面及腭(舌)侧预备1.5 mm,上前牙邻面预备2.0 mm,下前牙邻面预备1.5 mm,龈下0.5 mm处设计肩台,制备钴铬合金材料烤瓷冠后,正常进行修复工作。研究组患者采用二氧化锆全瓷材料烤瓷冠进行修复,牙体预备,患牙切端预备2.0 mm,唇面、邻面及腭(舌)侧预备1.5 mm,龈下0.5 mm处设计宽1.0 mm肩台;应用硅橡胶进行取模,运用光学印模技术制备二氧化锆牙齿修复体;同时,为保证邻近牙齿颜色一致,可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技术。两组患者试戴修复体7 d后,观察牙齿咬合情况,对异常情况进行调整后,粘连预备牙体。在具体操作时,均采用相同的牙体局部麻醉方式,并在修复期间认真刷牙和护理口腔。两组患者均随访3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修复效果。显效:牙列缺损得到修复,患者的牙齿咀嚼等各项功能恢复正常;有效:牙列缺损状况得到修复,修复体稍微不稳定,牙齿咀嚼等各项功能恢复,偶见肿胀或者疼痛;无效:患者牙列缺损未得到完美修复,修复体严重松动或脱落,各项功能未发现缓解现象[3]。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修复前与修复1、3个月后牙周组织。评价患者的牙菌斑指数(PLI)(0分表示龈缘区无菌斑;1分表示视诊无菌斑,探针能够在游离龈及附近部位挂出微量菌斑;2分表示龈袋内、游离龈区可见中等堆积量软性沉积物,3分表示龈袋内、游离龈区及附近部位有大量沉积物);龈沟出血指数(SBI)(1分表示不出血;2分表示轻探牙龈沟出血;3分表示探牙龈沟时出血;4分表示牙龈有溃烂或其他炎症);选用Silness法记录牙龈龈沟探诊深度(GCD)[4]。③修复前与修复1、3个月后龈沟液细胞因子水平。采集患者龈沟液,采集前叮嘱患者用清水漱口3次,等待10 min后用滤纸提取,冷冻,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多时间点计量资料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修复效果 修复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修复总有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修复效果比较[例(%)]

2.2 SBI、PLI、GCD水平 与修复前比,修复1、3个月后两组患者SBI、GCD和研究组患者PLI水平均显著升高,但研究组患者SBI、GC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修复前与修复1、3个月后对照组患者PLI水平比较,以及各时间点两组间PLI水平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SBI、PLI、GCD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SBI、PLI、GCD水平比较(±s)

注:与修复前比,*P < 0.05;与修复1个月后比,#P < 0.05。SBI:龈沟出血指数。PLI:牙菌斑指数;GCD:牙龈龈沟探诊深度。

组别 例数 SBI(分) PLI(分) GCD(mm)修复前 修复1个月后 修复3个月后 修复前 修复1个月后 修复3个月后 修复前 修复1个月后 修复3个月后对照组 30 1.42±0.08 2.16±0.21* 2.47±0.33*# 1.18±0.28 1.37±0.61 1.38±0.63 1.31±0.31 2.31±0.37* 2.78±0.43*#研究组 30 1.41±0.09 1.59±0.13* 1.67±0.19* 1.06±0.26 1.34±0.59* 1.39±0.66* 1.27±0.27 1.73±0.42* 1.79±0.39*t值 0.455 12.641 11.507 1.720 0.194 0.060 0.533 5.676 9.341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3 TNF-α、VEGF水平 与修复前比,修复1、3个月后,两组患者TNF-α、VEGF水平均逐渐升高,但研究组患者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而修复前,修复1、3个月后各时间点两组间VEG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TNF-α、VEGF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TNF-α、VEGF水平比较(±s)

注:与修复前比,*P < 0.05;与修复1个月后比,#P < 0.05。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组别 例数 TNF-α(ng/mL) VEGF(ng/L)修复前 修复1个月后 修复3个月后 修复前 修复1个月后 修复3个月后对照组 30 1.88±0.13 2.99±0.39* 4.01±0.44*# 21.83±2.81 37.61±6.19* 41.01±13.02*研究组 30 1.89±0.11 2.21±0.36* 3.69±0.38*# 21.17±2.52 35.03±5.06* 36.12±12.09*t值 0.321 8.049 3.015 0.958 1.768 1.507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牙体缺失导致恒牙完整性受到破坏,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一定影响,如不及时干预治疗,可影响患者的咀嚼、语言、面容美观等。随着全冠修复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选择修复效果好且对牙周组织影响小的材料逐渐成为重点关注的内容。钴铬合金材料通透性差,修复后患者牙冠僵硬,边缘密合度低,且易于磨损、变色,应用效果欠佳[5]。

二氧化锆全瓷材料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型材料,拥有与真牙相似的通透性、透光性,其是经精密计算后由数控技术制成的人工牙齿,不仅外表美观,坚硬耐用,不易受损,而且牙龈边缘无黑斑,无厚重感,不会出现牙龈红肿出血等现象,不会导致瓷崩裂。二氧化锆对牙龈温和,完美规避了金属在口腔内引发的过敏、刺激以及腐蚀等不良现象,更适合应用于临床牙体修复中[6]。在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修复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修复1、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SBI、GCD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对于牙体缺失患者,采用二氧化锆全瓷冠进行修复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且对牙周组织损伤较小。

龈沟液属于牙周疾病测定的最具前景的活动性指标,龈沟液渗出量与修复材料生物相容性、修复体机械刺激以及患牙牙龈炎症程度相关。TNF-α对于增加破骨活性和形成方面有重要的作用,可促进牙周疾病的发生与发展;VEGF分泌增加会致使炎症组织的血管密度和通透性增加,从而影响牙周组织[7]。应用二氧化锆全瓷材料能够减少牙龈出血和龈沟探针深度,从而降低材料对细胞因子的影响,减少对牙周组织的影响[8]。在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TNF-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对于牙体缺失患者采用二氧化锆全瓷冠进行修复,对龈沟液细胞因子水平影响较小,可有效抑制牙周炎症,效果显著。

综上,对于牙体缺失患者,采用二氧化锆全瓷冠进行修复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对龈沟液细胞因子水平影响较小,且对牙周组织损伤较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二氧化锆全瓷龈沟
正畸治疗过程中支抗种植体周围龈沟液中IL-1β,IL-6,IL-8的研究
牙周炎牙齿正畸加力前后龈沟液中RANKL和OPG的变化
全瓷贴面修复前牙切缘切角缺损的治疗效果
种植体周围炎龈沟液中IL-2、IFN-γ、IL-4、IL-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二氧化锆烤瓷冠桥修复体修复前牙缺失的临床观察
应用椅旁即刻全瓷修复牙体大面积缺损的临床研究
Xive种植体上行全瓷冠修复上颌前牙缺失的效果观察
二氧化锆全瓷冠修复前牙缺失的临床效果观察
纳米二氧化锆的制备与性能应用研究进展
应用化工(2014年9期)2014-08-10 14:05:08
正畸矫治过程中龈沟液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