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芳
(庆阳市人民医院妇科,甘肃 庆阳 745000)
宫颈癌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大多数患者在早期并无明显症状,发现时已到中晚期,且多以阴道不规则出血为主要临床症状,其致死率较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对早期宫颈癌患者多采取手术切除肿瘤与淋巴结清扫,并辅以放化疗治疗,其可快速切除病灶,减轻患者痛苦,但并未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晚期宫颈癌患者手段则多采用化疗手段进行治疗,其可延长患者生存年限,降低癌症复发率,但单独使用效果欠佳,且不良反应较多。在中医学中,宫颈癌属“症瘕”范畴,其主要治疗原则为补气养血、扶正固本、散结祛湿[1]。扶正固本汤具有滋阴养血、补中益气、除湿化痰之功效,对女性癌症疾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2]。本研究旨在探讨扶正固本汤联合化疗对宫颈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庆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宫颈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其中对照组年龄35~55岁,平均(45.54±5.47)岁;病理分型:鳞癌23例,腺癌11例,腺鳞癌6例;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3]:Ⅲ期25例,Ⅳ期15例。观察组患者年龄34~56岁,平均(45.89±4.98)岁;病理分型:鳞癌24例,腺癌10例,腺鳞癌6例;FIGO分期: Ⅲ期24例,Ⅳ期16例。两组患者年龄、病理分型、FIGO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组间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中、西医分别参照《宫颈癌的中西医结合诊治》[4]《从子宫颈癌诊治规范到妇科恶性肿瘤诊治指南》[5]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与上述中、西诊断标准符合者;经宫颈病理学活检确诊为宫颈癌者;卡式评分[6]> 60分者;未进行任何化放疗与抗肿瘤治疗者。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无法口服药物者。患者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经庆阳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予以紫杉醇+顺铂(TP)化疗方案,于第1天予以紫杉醇注射液(四川宝鉴堂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6119,规格:5 mL∶30 mg)140 mg/m2静脉注滴,并于第2天予以顺铂注射液(江苏豪森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813,规格:6 mL∶30 mg)75 mg/m2静脉注滴,21 d为1个周期,共治疗3个周期。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扶正固本汤进行治疗,中药组成:黄西洋参、黄芪各30 g,白芍、当归各20 g,陈皮、贝母及半夏各15 g,甘草、大枣各6 g,加入500 mL水煎煮至200 mL,于化疗同一天开始,早晚分服。21 d为1个治疗周期,治疗3个周期。
1.3 观察指标 ①临床疗效。完全缓解(CR)∶目标病灶均消失,且1个月内未出现新病灶;部分缓解(PR):目标病灶缩小≥ 50%,且1个月内未出现新病灶;稳定(SD)∶目标病灶缩小 <50%或增大≤ 25%,且1个月内未出现新病灶;进展(PD):目标病灶增大 >25%或出现新病灶[5]。总有效率= CR率+PR率。②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两组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采用流式细胞仪对CD8+、CD4+百分比进行检测,并计算CD4+/CD8+比值。③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血液采集方法同②,以3 000 r/min的转速行15 min离心后,将上层血清分离,采用免疫比浊法对血清IgM、IgA、IgG水平进行测定。④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胃肠道反应、神经毒性、肝肾毒性、脱发、恶心呕吐等症状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例(%)]表示,行χ2检验;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以(±s)表示,行t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T淋巴细胞群水平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8+百分、CD4+百分比、CD4+/CD8+比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CD8+百分比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显著高于观察组,而CD4+百分比、CD4+/CD8+比值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P < 0.05。
组别 例数 CD8+(%) CD4+(%)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0 29.87±2.84 34.64±1.87*32.27±4.59 28.47±2.14*观察组 40 30.41±2.14 31.07±2.47 33.65±3.74 34.24±2.47 t值 0.960 7.288 1.474 11.166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组别 例数 CD4+/CD8+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0 1.08±0.17 0.82±0.12*观察组 40 1.10±0.24 1.11±0.27 t值 0.430 6.208 P值 > 0.05 < 0.05
2.3 血清免疫球蛋白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gM、IgA、IgG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血清IgM、IgA、IgG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s, g/L)
表3 两组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s, g/L)
注:与治疗前比,*P < 0.05。IgM:免疫球蛋白M;IgA:免疫球蛋白A;IgG:免疫球蛋白G。
组别 例数 IgM IgA IgG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0 1.35±0.17 0.87±0.13* 1.24±0.29 0.84±0.14* 7.34±1.54 5.24±1.07*观察组 40 1.34±0.15 images/BZ_37_948_3002_948_3009.png1.40±0.27 1.25±0.27 1.32±0.21 7.47±1.34 7.82±1.18 t值 0.279 11.186 0.160 12.028 0.403 10.244 P值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 0.05
2.4 不良反应 与对照组比,观察组患者胃肠道、神经毒性、肝肾毒性、脱发、恶心呕吐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宫颈癌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多与衣原体、细菌及病毒等生殖道感染高度相关,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临床上多采用手术方法对早期宫颈癌进行治疗,中晚期患者则多采取化疗方式,但胃肠道、毒性反应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7]。
中医认为,宫颈癌属本虚标实之症,机体正气需亏,外加病毒侵体,以致伤及脏腑,体内阴阳失调,进而导致瘀毒湿痰结合引发癌毒。化疗可致患者机体内阴阳血气俱损、脏腑虚弱、血流阻滞,部分患者易出现脾胃不和、气血亏损等症状。扶正固本汤中黄芪、西洋参补脾益气、温肾助阳;白芍可养血固本;当归补血调经、活血止痛;陈皮可理气健脾、调中燥湿;贝母散结消肿;半夏可消痞散结;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健脾,全方诸药共奏益气养血、健脾和胃、温肾助阳的功效[8]。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胃肠道反应、神经毒性、肝肾毒性、脱发、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扶正固本汤联合化疗对宫颈癌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相关研究显示,宫颈癌患者通常伴有免疫功能紊乱,同时免疫功能也是促进宫颈癌病情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之一,其中T淋巴细胞中CD4+可辅助其他免疫细胞发挥抗肿瘤的作用,CD8+则具有抑制免疫功能的作用;IgM、IgA、IgG是机体内体液免疫部分,其中IgM对早期肿瘤具有预防作用;IgA可提高巨噬细胞对癌细胞的杀伤作用;IgG为机体初级免疫应答中应用范围最广的抗体,其在免疫监视与抗肿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中,对照组患者治疗后CD8+百分比显著升高,CD4+百分比、CD4+/CD8+比值及血清IgM、IgA、IgG水平均显著降低,而观察组患者各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其原因在于,扶正固本汤能够减轻化疗对患者免疫功能的伤害,减少机体损伤,起到保护免疫功能的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黄芪中的黄芪多糖与黄芪皂苷具有促进机体蛋白质合成、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细胞抗肿瘤活性的功能;西洋参中多糖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进而发挥抗肿瘤的作用[9-10]。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D8+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CD4+百分比、CD4+/CD8+比值、IgM、IgM及IgG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提示将扶正固本汤联合化疗应用于宫颈癌患者的治疗中可明显改善其免疫功能,进而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综上,将化疗联合扶正固本汤应用与宫颈癌患者的治疗中可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改善其免疫功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