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霞
受洪灾、疫情和大宗商品价格高位盘整等多重因素影响,7月份中国经济数据普遍弱于预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8月16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要求针对经济运行新情况加强跨周期调节。
会议指出,7月中下旬以来,中国多地发生极端天气,造成严重洪涝灾害,多省多点出现新冠肺炎疫情的反弹,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国际经济形势错综复杂。要求各地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部署,有效应对新挑战,加强跨周期调节,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主要需做好遏制疫情和防汛救灾、恢复重建、保就業、为市场主体纾困解难、市场保供稳价、受灾群众安置和基本生活保障等方面工作。
其中为市场主体纾困方面,会议要求落实好既定的减税降费举措,遏制乱收费。引导金融机构运用好降准资金等,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
市场保供稳价方面,会议要求完善并落实重要原材料价格上涨应对方案,强化重点商品市场联动监管。持续实施生活物资保障机制,保证市场供应充裕。
会议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密切跟踪经济走势变化,优化政策组合。促进消费稳定恢复增长,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带动扩大有效投资,以更有效的开放举措稳定外贸外资,加强政策协调和解读,增强市场主体信心,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8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月份中国经济主要数据显示,7月份无论是工业生产、消费还是固定资产投资,都出现了明显的下行压力。
7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两年平均5.6%,较6月下滑0.9个百分点,为去年9月以来最低。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增长放缓,同比增长8.5%,两年平均3.6%,较6月下滑1.3个百分点。7月固定资产投资投资完成额当月同比的两年平均增速为2.4%,较上月回落2.9个百分点;其中,基建投资从3.9%降至-1.6%,制造业投资从6%下降至2.8%,房地产投资从7.2%降至6.4%。
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认为,7月主要经济增长数据普遍放缓,为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加码稳增长政策提供了最好的注解。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需要更注意避免触发经济减速的连锁反应,加码财政托底的力度,把握去房地产化的节奏。后续经济的走向将更加依赖于跨周期政策的实施情况。
鉴于未来中国出口逐步减弱的预期和受疫情散点多地反弹影响消费增长放缓,下阶段中国经济的增长还需依靠一定程度的投资拉动。目前,疫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缺“芯”等多方面因素使得制造业投资受到抑制,房地产调控政策未见松动或使房地产投资对经济的拉动进一步减弱,因此下一步基建投资需有一定力度。
截至7月,主要用于地方政府基建投资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发行进度仅为37%,远低于往年水平。钟正生预计8、9月份地方专项债势必加快发行,两个月的新增发行或达到1.3万亿元左右,其余的1万亿元或留待12月发行。
红塔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分析,未来财政将更加积极一些,市场对基建的下行预期也会有修正,对房地产产业链的打压也存在边际改善的可能,尤其是土地购置这块,但在隐性债务治理和房住不炒的大框架下,政策能给予的支持空间仍然非常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