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孝研 张思凯
摘 要: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追求美。美术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其教育模式不可避免地随着个体需要和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当前美术教育模式应该积极寻找与信息技术结合的路径,使美術教育迈上新台阶。
关键词:信息技术;美术教育;教学模式;改革
一、当代美术人才在社会中的角色定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1]。国内美术教育工作者逐渐意识到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作用,认识到每个学生拥有不同的学习能力,学生学习美术就是通过整合自己的原有经验与现有知识,在深入体验的过程中,提升自身视觉审美能力和思维创造能力,提高自己的美术素养。其中,创造性思维和素质是这个时代极力倡导的,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涵盖了五个部分,分别是审美判断、图像识读、美术表现、文化理解以及创意实践。美术教师应该基于美术核心素养,整合美术教学内容,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围绕美术教学目标创设相应的美术教学情境,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
二、美术教育教学现状
(一)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
当下比较常规的教学模式倾向于传授式教学模式,教师按照固定的美术教材,在固定的美术学习时间向学生介绍美术知识或者是美术技法。这种传统美术教学模式的主角是教师,极大地忽视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只是站在教师角度,揣摩学生应该学习哪些美术内容。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在美术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难以彰显,学生所能做的就是在课堂上配合教师,这导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差距,因此,美术教学也就很难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整体美术教学成效远远低于预期,达不到新时代对于美术人才要求的标准。
(二)学生综合能力薄弱
传统的美术教育教学强调学生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教学方式通常是教师口头讲授或者示范教学,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相关美术知识的记忆,通过反复的训练,掌握一定的美术技法。学生在整个美术学习过程中都是亦步亦趋,跟随教师的步伐,自己的想法和创意没有施展的空间,自身其他方面的特长也得不到展现。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了人是具备多种能力的,即使他们在美术方面表现得不够突出,在其他领域或许可能有突出表现。因此,在美术教学中,只以学生美术学习成绩作为单一评价标准是比较片面的,这样的评价方式很难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和创意思维的培养。
(三)学生缺乏对美术知识的领悟过程
在这个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教师更倾向于将个人领悟加工后的美术知识与技法传授给学生,学生掌握相关要领之后,再通过反复机械练习,达到技法上的纯熟。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丧失对具有丰富内涵的美术文化的探知欲。教师应该从美术发展的历史着手,向学生传播美术文化,以调动学生情感的方式来推动教学的进步。
三、信息技术融入美术教学的策略
(一)创建美术学习情境,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在学校美术教育中,根据美术教材进行教学依旧是主流教学方式,然而书本由于篇幅限制,介绍的内容往往比较浅显,难以满足那些想要深度学习的学生的求知需求。美术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该考虑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状况,根据课本内容进行适当延伸,利用网络资源搜索相关图片和视频,从而实现对课本知识的补充。美术学习需要引导和启发,相较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信息化手段的加入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使学生凭借个人能力与知识经验,在教师循序渐进的引导下领悟作品的深刻内涵,将以往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积极主动的自我探索,激发自身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能力。相较于单纯的知识讲授,学生置身于教师精心构建的教学情境当中,更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形成对事物规律、性质的理解,这就是当下美术课堂拓展到博物馆、艺术工作室等校外文化场所的原因。美术课堂有了信息技术的参与,学生在校内就可以享受到互动沉浸式的学习体验,形成自己对于美术的独特理解,促使传统教学模式得到突破。
(二)调整教学评价方式,提升美术教学成效
在美术课结束之后,教师通常会对学生美术知识或是技法掌握情况进行评价,指出他们当前学习存在的不足,这种只重视结果的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参与程度、个人学习能力等要素。因此,教师应该着力制订针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动态评价策略。此外,评价还应具备开放性、差异性等特征。在进行美术评价时适时加入信息技术,并让评价主体更加多元化,可以有效提升评价效果。例如,在学生结束某一美术课程的学习之后,教师可以建立班级网站,上传学生美术作业。对于学生来说,通过网页浏览班级同学的成果,发现他人的优点,寻找自己的不足,可以在后期更深入的学习中不断缩小差距。对于家长来说,他们通过网络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及时与教师沟通交流,学校和家庭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为学生的发展出谋划策。同时,一些社会专业人士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当下美术教育趋势和动向,并给出合理的建议和评价。通过多主体评价、过程性评价等方式,不断进行美术教学评价的创造性探索实践,可以优化美术教学成果,提升美术教学成效。
(三)进行跨学科统整
STEAM教育理念已经逐渐进入我国教育领域,STEAM代表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s)、数学(Mathematics),STEAM教育就是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多领域融合的综合教育。美术教师应该具备跨学科开发课程的意识,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美术学科与现实世界的联系,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效整合,明确学生在活动中的集体任务以及个体在整个项目中担负的职责,学生通过沟通、思考、协作完成任务。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要引导学生用联系的思维看待问题,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手脑协调合作,完成个人任务目标的同时也能与别人一起分享收获学习成果的喜悦。在整个美术活动中,学生能够学会用批判的眼光看待问题,这在锻炼他们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也会使他们的创造能力、合作能力以及沟通交流的能力得到提高。此时,教师要做的是因材施教,不断激发学生的潜能。将信息技术融入美术教育教学,使学生进入跨学科教学情境,能提高学生创造能力、思维能力、交流合作能力等,为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美术人才打下基础。
四、信息技术融入美术教育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技术融入美术教育的意义
只有当学生完全理解、吸收知识之后,才有将知识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的可能。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在注重美术技法训练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美术知识的普及也同样重要。美术课有了信息技术的支持,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课堂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美术课堂活动,这有利于学生的深度学习,使其进行真正有意义的学习。
(二)信息技术融入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一,缺乏专业的美术师资力量。信息技术融入美术教育可以使课堂更加灵活生动,拓宽了美术学习的边界,丰富了美术教学的形式,使学生充分调动视觉、听觉,更加直观了解、高效吸收美术教学内容。开展一节高效美术课的前提,是要有善于利用信息技术的美术教师。部分美术教师缺乏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不能够顺畅自如地使用多媒体,所以信息技术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不能达到提升学生美术学习效果的目的。还有一些美术教师存在过度使用信息技术的情况,在美术课堂上信息技术喧宾夺主,完全盖过了所呈现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惊讶、震撼于信息技术带来的视觉效果,但完全不知道教师所在讲述的内容,模糊了教师的教学重点。因此,美术教师要接受专业培训,透彻理解教学内容,厘清教学重难点,把握信息技術介入美术课堂的度,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在美术教学中信息技术使用效果与预期效果背道而驰。
第二,区域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201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移动学习指导原则的目的及适用范围》明确指出:移动学习涉及使用单独或与其他信息和通信技术(ICT)的组合的移动技术,使学习随时随地进行[2]。中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存在差距,导致一些偏远地区的美术教学难以实现与信息技术的高效结合。身处这些地区的美术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具备前瞻性眼光,认识到信息技术的便捷性和延展性以及其所容纳的知识的广博性,努力创造在美术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的条件。运用前沿信息技术,可以有效缩小因地域造成的教育水平的差距,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多元文化的审美能力和包容能力,提升他们在美术课堂上的学习体验,激发他们对于美术课的学习兴趣,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夯实基础。
五、结语
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的强烈冲击下已经渐渐失去了它往日的优势,学习者逐渐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这个不断发展的时代,教学模式不断发生变革,无论是学习者还是教师都应该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美术教师不仅要具有深厚的学科基础知识,掌握一定的基本教学理论,还应具有信息化背景下创设美术教学情境的能力,学会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打破空间与时间的界限,将不同学科领域、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乃至不同国家的美术信息资源融入美术课堂教学。教师进行教学方案设计时应谨记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体验式、探索式以及合作式学习,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当下快速发展的智能时代。
参考文献:
[1]李水英,路炜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美术教育信息化中的应用[J].艺术教育,2020(2):150-154.
[2]钱初熹.大数据时代美术教育的创新发展[J].美育学刊,2016(1):49-54.
作者单位:
佳木斯大学
通讯作者:
张思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