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繁玉米常见植保问题及措施

2021-09-06 14:24刘粤阳张文博梁伟超张琦孟帅白文杰
南方农业·上旬 2021年7期
关键词:发生原因防治措施

刘粤阳 张文博 梁伟超 张琦 孟帅 白文杰

摘 要 我国90%的玉米育种专家冬季都要在海南开展南繁工作,而南繁玉米容易遭受病虫害、草害、鼠害、气象灾害等,严重影响育种工作。介绍南繁玉米常发生的病害(玉米小斑病、南方锈病、苗期根腐病、细菌性茎腐病、茎腐病、穗腐病、线虫病)、虫害(蚜虫、甜菜夜蛾、苜蓿夜蛾、玉米螟)、鼠害、各种药害、草害、气象灾害、低温冷害的典型症状、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 南繁玉米;植保问题;典型症状;发生原因;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S435.1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9.017

玉米南繁是指每年10月至次年5月,在海南省三亚、乐东、陵水等市县进行玉米育种、加代、制种等科研生产活动。每年玉米种子企业和科研单位都会开展南繁工作,而南繁季玉米容易出现病虫害、草害、鼠害、气象灾害等各种植保问题。为能更好地预防和解决生产中的问题,响应国家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号召,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将南繁玉米常见的植保问题汇总归类,分析原因,提出防治措施,以期为南繁生产提供技术指导。南繁玉米植保问题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常见病害有玉米小斑病、南方锈病、苗期根腐病、细菌性茎腐病、茎腐病、穗腐病、线虫病;虫害常见的有蚜虫、甜菜夜蛾、苜蓿夜蛾和玉米螟;还有鼠害、各种药害、杂草危害,以及由南繁特殊的地理位置及季节性气候变化引起的非侵染性病害,如遗传性斑点;10月份玉米苗期易发生台风、涝灾,1月份易出现低温冷害。

1  玉米小斑病

1.1  典型症状

主要在叶片上形成不受叶脉限制、大小为(10~15)mm×(3~4)mm的黄褐色梭形病斑。

1.2  原因分析

海南一年四季可种植玉米,小斑病菌能在不同世代的玉米上交叉侵染发病,加之南繁多是玉米自交系,本身抗性低、发病早,早到玉米V3期可见病斑,病级重,经常导致死苗现象。

1.3  防治措施

南繁地块应与其他不同世代的玉米进行空间隔离。玉米V3期出现初侵染斑点,可及时用32.5%苯醚甲环唑·嘧菌酯SC 1 500倍液或25%吡唑醚菌酯EC 1 000倍液或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SC 500倍液喷雾防治[1]。

2  玉米弯孢霉叶斑病

2.1  典型症状

在叶片上出现不受叶脉限制、大小为2~4 mm的黄褐色圆形或椭圆形病斑,病斑周围有黄色或褪绿的晕圈,病斑可相连形成坏死区。

2.2  原因分析

海南冬天气温较高,2—3月平均气温22~30 ℃,10月至次年3月期间阴雨天较多,相对湿度大,高温高湿的环境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2.3  防治措施

防治措施同玉米小斑病。

3  南方銹病

3.1  典型症状

在叶片、茎秆、苞叶和雄穗组织上形成圆形的、直径1~1.5 mm的夏孢子堆,导致叶片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发病严重的出现叶片干枯,甚至早衰。

3.2  原因分析

南方锈病在我国热带地区周年发病,在不同世代的玉米上交叉侵染发病。南繁玉米乳熟后期发生的南方锈病和黄淮海夏播玉米不同,黄淮海夏播玉米发生的南方锈病属于偶发性病害,多与台风有关,例如2015年黄淮海夏播玉米南方锈病的大流行与8月9日的台风苏迪罗登陆有关[2];南繁玉米的南方锈病发生时期多在2月底3月初玉米收获前2~3周,常出现爆发式流行,该时期玉米种植面积大,科研选育又不进行药剂防治,加之北方的自交系对南方锈病的抗性弱,容易引起南方锈病的流行[3]。

3.3  防治措施

合理安排种植密度。生长中适时追肥,防止后期因脱肥降低叶片抗病性。玉米大喇叭口期可用保护与治疗兼顾的内吸性杀菌剂,如20%三唑酮EC稀释1 000倍、25%丙环唑EC用量100 mL/hm2或25%吡唑嘧菌酯EC用量300 mL/hm2等进行喷雾防治。

4  苗期根腐病

4.1  典型症状

玉米近地面的叶片从叶尖开始发黄,萎蔫,挖出苗后,中胚轴褐色坏死,根系褐色或黑色,缢缩,根毛少,根系不发达。病菌也可从叶鞘直接侵染,造成玉米苗猝倒。

4.2  原因分析

苗期根腐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种子带菌;土壤带菌,尤其南繁用地前茬多为菜地,土壤中腐霉菌基数大;海南高湿的土壤环境利于苗期根腐病的发生;南繁材料一般不进行包衣处理,因此感病材料发病早,死苗率高。

4.3  防治措施

加强种子检疫工作,确保扩繁材料不携带病原菌或少携带病原菌。播种量增加10%。采取晚定苗措施,在玉米苗V5期定苗。可用3.5%满适金SC 1∶1 000或10%福美双SC 1∶50进行包衣处理。玉米苗期耐旱不耐涝,及时排涝并减少灌溉次数。玉米V3期可喷施0.3%磷酸二氢钾或微肥进行壮苗管理。

5  苗期心叶腐烂病

5.1  典型症状

感病玉米在苗期出现心叶腐烂,常伴随有臭味。

5.2  原因分析

心叶腐烂病在南繁玉米苗期很常见,主要是与南繁气候和独特的灌溉方式有关。南繁玉米灌溉,主要采用旱地龙喷灌,当地人俗称“打水”,特别是三亚地区在12月迅速进入季节性干旱状态[4],加上土质砂性,每7天左右需要灌溉一次。玉米心叶内长时间处于高湿状态,砂性土壤地表升温快,高温高湿环境有利于各种病原菌侵染。灌溉和喷药所用的水源多为露天井水、池塘水或沟渠水,水质不洁净加重了病害的发生。

5.3  防治措施

有条件的基地在灌溉或喷药时,可用现取的深层地下水。常用蓄水池里的蓄水加压“打水”方式喷灌的,可使用72%农用链霉素WP,按照 200 g兑水10 m3的比例将蓄水池中即将喷灌的水进行处理。若玉米苗期出现发病单株,可选用20%龍克菌SC 800倍液、3%中生菌素WP 1 000倍液、20%叶枯净WP 300~500倍液、25%叶枯灵WP 250~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WP 500倍液、58%瑞毒霉锰锌WP 600倍液喷雾防治。

6  细菌性茎腐病

6.1  典型症状

发病症状为溃烂和捻茎。多在玉米V12(大喇叭口期)~VT(抽雄期)期发生,严重时发病率可达10%以上。植株茎叶组织柔嫩多汁,易被病原菌侵入而染病,发病部位一般在离植株基部40 cm以上的“喇叭口”底部,主要为害中部茎秆和叶鞘,引起茎节腐烂,导致茎秆折断,在发病部位常有菌脓溢出并伴随臭味。

6.2  原因分析

该病也是因打水灌溉方式所致,灌溉后白天水分蒸发大,晚上结露重,玉米心叶或叶鞘内长期处于高湿环境,有利于细菌繁殖和侵染,尤其是热天灌水或雨后潮湿闷热均会造成玉米细菌性茎腐病流行。

6.3  防治措施

防治措施同苗期心叶腐烂病。

7  茎腐病

7.1  典型症状

发病症状为玉米乳熟后期果穗倒挂,叶片黄化,近地面茎秆为褐色,变软。

7.2  原因分析

南繁用地前茬多为蔬菜,地里残留的腐霉菌多,病原菌基数大,玉米生长后期雨水多,高湿环境有利于发病。

7.3  预防措施

播种时,将硫酸锌肥作为种肥施用,用量45 kg/hm2,能够有效降低植株发病率。玉米V12~VT期可追施硫酸钾150 kg/hm2,能够明显提高植株对茎腐病的抗性,降低发病率。在玉米生长后期,控制土壤水分,避免田间积水。

8  穗腐病

8.1  典型症状

表现为果穗或籽粒因病原菌种类不同产生不同颜色的霉层,严重时穗轴或整穗腐烂。南繁地区的玉米穗腐病与螟虫为害紧密相关。

8.2  原因分析

南繁玉米穗腐病的发生除与种质等内因相关,还与栽培管理上田间杂草防控及玉米螟、草地贪叶蛾、棉铃虫等虫害有关。杂草多,行间不易通风,田间小气候湿度大,为穗腐病的发生提供高湿的有利条件;害虫蛀食果穗过程中携带病原菌孢子完成侵入,或者害虫蛀食果穗形成虫道,露水带着病原菌随虫孔渗入完成侵入。

8.3  防治措施

可采取虫病兼防措施,在玉米心叶末期,选用49%丙环咪鲜胺EC(用量450 mL/hm2)加上40%氯虫·噻虫嗪(福戈)(用量120 g/hm2)喷雾防治。在玉米R1期(散粉期)以后加强田间杂草管理,改善田间通风干燥的小气候环境;在玉米收获前1周可人工将果穗扒皮,加快果穗脱水,降低穗腐病的发生。

9  玉米根结线虫病

9.1  典型症状

发病株较正常植株矮化,苗势弱,根的数量减少或过度增多,根细弱;有时根部可见褐色病斑或肿瘤,严重时整个或部分根系腐烂。根结线虫病仅在海南发生过,北方田间未见发生,具体原因不明。不同品种对根结线虫病的抗性不同。

9.2  防治措施

3%辛硫磷GR(用量12 kg/hm2)随底肥施入。用10%噻唑磷DS以1∶4的比例拌种2 kg或用50%丙硫克百威SC 1∶800进行种子包衣防治。

10  蚜虫

南繁地区蚜虫多发生在12月,与海南季节性干旱气候有关,此时玉米正处于大喇叭口期,蚜虫聚集在心叶中,严重的造成雄穗不能正常抽穗,雄穗分支少,散粉期造成花粉败育,影响授粉,果穗结实不好。

除了气候原因,蚜虫发生原因还有以下几点:1)南繁材料多是高密度选育,田间种植密度大,加上田间管理粗放,杂草多的田块蚜虫发生重。不同材料的蚜虫发生程度也不同,如郑58血缘的自交系易感蚜虫,黄改系不易感蚜虫。2)与海南种植作物的大环境有关,冬季种植豇豆、苦瓜、南瓜、辣椒等蔬菜,杀虫剂的频繁使用迫使蚜虫向玉米上迁移;除了蔬菜外,三亚农场多栽培芒果树和槟榔树,槟榔树、芒果树自然开花在每年12月至次年1—2月,增加了蚜虫基数。

防治措施:及时清除田间和地头杂草,消灭玉米蚜的孳生环境;蚜虫的最佳防治时期在VT前1周,当蚜株率达50%,百株蚜量达2 000头以上时,可用10%吡虫啉WP(用量450 g/hm2)或25%噻虫嗪WG(用量45~60 g/hm2)喷雾防治。

11  甜菜夜蛾、银纹夜蛾

典型症状是玉米苗期下部叶片呈现天窗状,后期下部叶片干枯,上部叶片有缺刻成条带状,翻开叶片能发现甜菜夜蛾或银纹夜蛾。银纹夜蛾虫体多为绿色,行走弓形,第1、2腹足退化,后期多在玉米上部第3~4片叶正面近中脉处结蛹,一般6天后羽化。

发生原因:与海南种植作物的大环境有关,冬季多种植豇豆、苦瓜、南瓜、辣椒等蔬菜,蔬菜杀虫剂的频繁使用迫使幼虫向玉米上迁移。

防治措施:可用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甲维盐喷雾防治。

12  玉米螟

海南常年发生玉米螟。典型为害症状:玉米叶呈花叶状,心叶展开后,出现整齐的排孔;玉米穗期发生的玉米螟容易引起穗腐病。

防治措施:玉米心叶末期,每667 m2可用30%辛硫磷GR 500 g,或0.4%氯虫苯甲酰胺GR 400 g加细砂5 kg撒入心叶内防治。在R1期,可选用5%氯虫苯甲酰胺SC 1 000倍液、1.5%甲维盐EC 2 000倍液或10%茚虫威SC 3 000倍液喷雾防治。

13  鼠害

鼠害在海南发生得比其他省份严重,在出苗期和穗成熟期发生严重。老鼠在苗期掘食种子,撕咬幼苗根茎,造成缺苗断垄;在穗成熟期,咬食籽粒并有顺垄咬食的习性,能造成整行材料绝收,尤其成熟早的材料受害比晚熟材料更严重[5]。

鼠害发生严重的原因主要有氣候环境适宜、植物种类繁多、食源丰富[6]。

灭鼠措施:常采用鼠药、电猫、鼠夹和塑料布围栏等防止老鼠为害,以施用鼠药为主;普通用磷化锌直接涂抹被害的果穗,或者加在新鲜的苹果、花生中做成毒饵诱杀老鼠;鼠夹、电猫主要在重要或早熟材料上使用。防鼠的重点时期为玉米播种前后及成熟期[7]。

14  各种药害

南繁玉米常见的药害有除草剂残留和误用。除草剂残留是指前茬作物用药对后茬玉米产生的残留药害,典型症状为玉米心叶基部的叶脉变为红色或浅红色,随后叶片变黄,顶部叶片逐渐萎蔫,有时心叶基部呈水浸状腐烂,整株从心叶开始枯死,如豇豆田使用二甲戊乐灵、氟磺胺草醚,水稻田使用含苄嘧磺隆的除草剂等,后茬如果种植玉米极易产生药害。除草剂误用是指苗后除草剂使用不当,对玉米产生药害,典型症状是叶片出现不同程度的白化。

海南地区除草剂药害经常发生的原因:土地复种指数高,除草剂使用频繁容易发生残留;与海南的砂质土壤有关,除草剂在砂壤中更容易被作物吸收,降解慢。

防治措施:使用安全系数高的苗后除草剂,如硝磺草酮、莠去津等。农药使用登记浓度的下限,使用时可加一些安全剂,如萘胺等。出现药害后,及时喷施碧护+叶面肥,促进玉米恢复生长。

15  杂草危害

海南的杂草多为单子叶杂草,以香附子最常见和最难根治,占杂草发生数量的90%~95%。香附子是危害性很大的多年生杂草,以块茎繁殖,地下纺锤形的块茎再萌发出植株。香附子蔓延是地下块茎产生根茎,根茎长出新的块茎,新块茎再萌生出幼草,一株接着一株,连绵不断地生长[8]。

防治措施:播种前可先起垄后浇水,诱发杂草出苗,喷施200 g·L-1草铵膦水剂3~4.5 L/hm2进行灭草,3~5 d后播种玉米。玉米苗V3~V5期,用莠去津3 L/hm2+75%氯吡嘧磺隆60 g/hm2,充分混匀后喷雾,使用时注意远离黄瓜、豆角等敏感作物。还可采取铺黑膜加膜下滴灌的措施,杂草防控效果可达到80%以上。

16  遗传性斑点

由于南繁地区的地理气候特点,繁殖材料都是自交系,因此遗传性斑点病发生非常普遍。典型症状:在血缘相近的自交系或姊妹系上出现大小不一、圆形或近圆形、黄色褪绿斑点,斑点比较有规律,在同一位置出现,但无侵染性病斑特征,无中心侵染点,无特异性边缘,后期病斑常受日灼出现不规则黄褐色轮纹,或整个病斑变为枯黄,严重时叶片干枯,穗小或无穗,植株早衰[9]。这一类斑点的叶片用显微镜镜检不能观察到病原菌,在PDA上也不能分离培养出病原菌。该病出现后结合南北选育出现斑点的频率、为害程度和自交系应用价值定向选择,一般不建议选用这类自交系。

17  低温冷害

玉米发生低温冷害的典型症状为雄穗不散粉,果穗滞育,空秆率高,籽粒出现不同程度的败育现象。

主要原因:海南的低温冷害与季节性气候紧密相关,每年 12月、1月、2月这三个月的气温明显低于其他9个月,但即使在最冷的1月,月平均气温也在18 ℃左右[10]。以三亚为例,2018年低温冷害发生在2月3—6日,2020年低温冷害发生在1月8—14日,2021年低温冷害发生了2次,分别是1月12—19日和2月10日。玉米抽雄期、开花期的下限温度是19~21 ℃,低于下限温度玉米将停止发育[11]。玉米的授粉期多与最冷的1月份重合,导致低温冷害的发生。

预防措施:错期播种,11月中旬前播种可以避免低温冷害的影响。R1期关注气象预报,在低温天气前一周喷施0.3%磷酸二氢钾,以提高玉米抗寒性。

18  台风和雨季

海南岛10月份以前是台风和暴雨的集中期,此时播种,往往会遭遇台风,面临毁种的风险;11月25日后播种的,后期不但病虫害发生严重,玉米产量低,若赶上雨季,种子晾晒也成问题。南繁玉米的最佳播期应该在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因为海南每年最后一次台风大致在霜降时结束,此时地温高、土壤墒情好,播种出苗快、苗齐;11月中旬前播种玉米,可以避免低温冷害,还能在4月雨季前收获[12]。

随着新技术、新型农药的开发和应用,南繁玉米的植保问题能得以更好地解决,确保南繁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王晓明,巩双印,柳家友,等.玉米叶斑病药剂防控技术探索[J].作物杂志,2015(3):150-154.

[2]  刘杰,姜玉英,曾娟,等.2015年我国玉米南方锈病重发特点和原因分析[J].中国植保导刊,2015(5):46.

[3]  李祖莅,陈川峰,袁伟方,等.玉米锈病在三亚南繁育种基地的发生现状及原因分析[J].南方农业,2017(9):13.

[4]  李伟光,易雪,车秀芬,等.海南岛干湿概况与干旱发生特征[J].气象研究与应用,2011(12):54.

[5]  姜军,南元涛,魏国才.南繁玉米的病虫鼠害及其防治[J].作物杂志,2003(5):17-l8.

[6]  王茀望,李鹏.海南省农区鼠害发生情况及防治对策[J].中国植保导刊,2014(3):26.

[7]  许海涛,冯晓羲,许波,等.海南玉米冬季繁种病虫鼠害发生现状及防治技术[J].大麦与谷类科学,2011(2):26.

[8]  王鸿,苏卫华.香附子生物生态学特性和防除措施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1991(4):371-374.

[9]  王晓鸣,王振营.中国玉米病虫草害图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8:218.

[10] 陈敏,陈晖.海南岛冬季低温冷害的气候特征[J].气象,1999(3):39-43.

[11] 郭庆法,王庆成,汪黎明.中国玉米栽培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41.

[12] 佟宗宝.玉米南繁制种应注意的问题[J].种子世界,2015(4):39.

(责任编辑:易  婧)

猜你喜欢
发生原因防治措施
浅谈玉米空秆病的发生原因及如何防治
浅析建筑地基不均匀沉降问题的防治措施
水产养殖中病害的防治措施分析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