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文静 陈家春
内容摘要:为了探讨信息化技术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融合对高中语文课堂的影响,论文运用实践法、对比法,将顺德罗定邦中学与雷州市第八中学设置对比组,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哈姆莱特》《雷雨》等课文进行同课异构分析,发现信息技术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融合能够使课堂更加高效与灵活,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为未来信息化教学发展提供了参考典范。
关键词:信息技术 小组合作 顺德罗定邦中学
课程改革进行了十几年,有的学校已经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部分先进发达的地区已经进入到第二轮课程改革的探索中,他们借助国家或省市落实教育信息化的春风,紧锣密鼓地探索信息技术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深度融合。顺德罗定邦中学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实践中,将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融合到教学的全过程,引进平板电脑、自建网络运转服务器、创建“定邦教学云平台”,不仅进一步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而且还在学习活动中有效地连接教师端与学生端,改变教学方式。
一.顺德罗定邦中学“1+1”主体建构教学模式
顺德罗定邦中学2010年创建了“1+1”主体建构教学模式,踏出了课改的第一步。“1+1”主体建构教学模式的内涵包括有教学理论“1+1”(建构主义+主体认识论),教学理念“1+1”(学生主体+ 教师主导),课型模式“1+1”(自主学习课+ 展示点评课),教学内容“1+1”(课标教材+ 学习资源包)和学习形式“1+1”(个体自主+ 小组合作)[1]。随后引进信息技术,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能与小组合作学习产生良好的“化学反应”。
顺德罗定邦中学“1+1”主体建构教学模式第一个“1”就是安排一节自主学习课,让学生充分利用正式教学前的时间,完成自主学习。在这一阶段,教师在“定邦教学云平台”上发布两种任务,分为必做和选做,学生根据自己需求和能力水平进行选择,在系统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并上传成果。另外学生可以提前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扫清知识盲区,对于疑难问题先自主解决一部分,将难以解决的留在课堂上,从而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效率。
第二个“1”则是一节展示点评课,即正式的教学课时。信息技术的引入,让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借助电子设备、多媒体技术等,轻而易举地将学生带入到预设的情境中。在小组讨论结果汇报时,引进信息技术后的课堂,学生的展示方式增添了平板电脑等电子形式的展示方式,展示方式变得多样化。
除此之外,信息技术可以提供多种评价工具,如电子学档、电子绩效评估系统、平台个人账户等等。这些信息工具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过程的保存与跟踪,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任务完成情况、网页搜索等都可以记录在案,之后通过大数据分析反馈给教师,教师则可以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二.基于信息化小组合作模式下的教学及反思
“小组合作学习”在国外和国内的名称是不一样的,例如,在欧美国家是“合作学习”,在前苏联是“合作教育引”,但本质都大同小异,即按照不同的标准将班级的学生进行分组,通过组内合作、共同探讨的方式去解决学习问题,最后将小组合作成果进行展示,从而锻炼学生全方面的能力,并且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
2012年3月,国家教育部下发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通知,提出了我国要逐步推进教育的信息化。何为信息化教学模式?南国农认为:“所谓信息化教学模式,就是指在现代教学思想和理论指导下,师生之间运用现代教育媒体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教学策略、结构和程序的活动范型”。[2]上文所提及的顺德罗定邦中学是一所将信息技术与小组合作模式很好融合于一体的学校,经过二轮课改后形成的“1+1”主体建构教学模式,非常适合运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下面结合笔者实习课例,利用信息化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特点,进行教学反思。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知道这个戏剧的重要内容是什么了。现在这个戏剧要准备演出了,假设你是一位导演或造型师,你觉得应该怎样给哈姆莱特定造型呢?换句话说,在你的心目中,出現在舞台上的哈姆莱特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大家根据文中的语句描写,想象一下哈姆莱特的形象。
生1:我认为哈姆莱特是穿着西装的,西装革履的出现在舞台上,因为他是一个国家的皇帝,因此他出现在舞台上应该是形象良好的。
生2:我认为他穿着那个年代独特的贵族衣服,衣领立起来的,穿着类似马丁靴的鞋子。
......
师:大家都根据文章的内容或者是故事背景来阐述你的理解,那到底真正的戏剧导演或造型师,他们是如何定义哈姆莱特的外在形象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观看一个表演片段,大家来看看是否如你们所说的那样?(播放视频)
师:刚刚大家在看到哈姆莱特出场的时候都有交谈的声音,是不是与刚刚几位同学的发言都有所不一样?大家一起来想想,为什么真正的舞台表演上,哈姆莱特的形象是这样的呢?(学生思考)
师: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他不允许现实中这么多丑恶的东西存在,他有自己的人文主义理想,可这些理想和现实产生了激烈的冲突。由于反动势力过于强大,加上他自己性格中的矛盾,所以最后与反动者同归于尽。在他身上,全面地展示了人文主义者的先进性、战斗性及局限性。(英俊、彬彬有礼,身着墨黑的外套,脸色悲苦沮丧,酷爱思索,忧郁等,学生自由发挥,言之成理即可)
在笔者原本的教学设计中,是让学生根据背景资料和课文中的对话,尝试想象哈姆莱特在本场戏中应该是怎样的着装。课堂上,笔者让几名学生口头回答问题,然后播放戏剧表演视频,展现出哈姆莱特的形象并给出参考答案,最后运用文字进行总结描述。课后笔者在进行教学反思时,发现学生在此环节表现出不太高的积极性,小组讨论情况也不热烈,无法充分发挥到小组合作完成项目的优势。这是因为学生操作的方式没有新颖性和实践性,只是简单地表达,学生容易产生懈怠心理。
因此,笔者对这一环节进行教学再设计,认为可以在这一环节让每一位学生通过绘画的形式,画出心目中哈姆莱特的形象(考虑到他们是美术生,具有一定的绘画能力),最后小组整合大家的意见和画作,选出代表作,教师则可以通过几位小组代表画作的比较,进而分析人物形象特点。假如运用顺德罗定邦中学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信息技术手段作为辅助工具,学生利用平板电脑上的软件进行绘画,画出哈姆莱特的形象,包括衣服的线条和颜色、神态的呈现以及动作的形态等,可以形象生动地画出人物画像。在展示点评环节,信息技术的迅速性、共时性、共享性就可以实现实时投屏,将小组合作成果投屏到教学平台上,学生说出如此作画的理由,其他学生则可以在对比和思考中学习,为什么哈姆莱特的形象会有这样的呈现,帮助学生更深层的思考文章主旨内容。改进后的教学设想,教学任务落实到每个学生和小组上,并配以小组竞赛的展示环节,学生的积极性被激发,信息技术的支撑也能让此环节能更加便利和流畅地完成。
三.信息化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优劣
(一)优势
顺德罗定邦中学的“1+1”主体建构教学模式已经作为示范榜样学校在顺德区全面推行,其他地方的学校也慕名前来学习参观。这一现象说明,信息化教学模式普遍被教育者们所接受,它的成果是大家被所认可的。
根据顺德罗定邦中学熊文华校长所解释的涵义,“1+1”主体建构教学模式主要是基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所生成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学习是一个主动接受的过程。皮亚杰曾提出同化和顺应的概念,认为学生可以将所学到的知识纳入到自己已有的图式中。假如不能同化,则学生可以通过改变自己脑海里原有的图式,或者建构新的图式来顺应新的知识结构。
笔者曾经在教授人教版语文高中必修四《雷雨》这篇文章时,将第一课时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理清戏剧人物的关系”,以下节选部分教学实录。
师:三个小组的图表都已经呈现出来了,请另外三个小组派代表上来点评。注意观察他们对于人物关系的叙述是否正确。
生:(将周朴园和繁漪的关系写成了“续弦”)
生:老师,续弦是什么意思啊?
师:续弦是指丈夫再娶的妻子。
生: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关系不应该叫“侍女”,应该改为“主仆”。
师:大家认为这样改对了吗?为什么啊?
生:因为“侍女”只是对应鲁侍萍的身份,但是人物关系应该是指两个人的。
师:说得非常对!那刚刚周朴园和繁漪的关系是不是也要修改一下?
生:应该改为“夫妻”关系。
在实际操作上课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预习和小组讨论合作,基本上能将人物关系列明清楚,学生头脑中已经有了《雷雨》人物关系图式了。上文节选的教学实录中,学生运用了“续弦”来描述周朴园和繁漪的关系,从这里可以看出,学生对于两者间的故事是清楚明晰的,即学生已经有了自己的认知,只是在表达上存在不恰当的问题。笔者通过学生修改周朴园和鲁侍萍的关系来让学生反思周朴园和繁漪的关系表述是否合适,为什么呢?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思考,将新的关系“夫妻”纳入到自己原有的图式中,调整原来图式中的错误,建构了新的且正确的内容。
(二)不足
小组合作模式可以大大地提高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小组合作模式也存在有不足之处。
首先,分组标准不一。笔者的高中学习模式就是小组合作模式,在每一次换小组成员的时候,教师给出的标准不一样,你最后匹配到的小组成员也不一样,直接影响到是小组合作讨论时思想碰撞的效果。假如教师让学生自由选择小组成员,就容易出现成绩处于上等的学生自成一组,那在小组竞赛时,公平性就得不到体现,这往往是学生最为在意和较真的事。
其次,适用范围有限。信息化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对学生有较强的自制力和较成熟的心理发展要求,目的是让学生能在信息化、网络化的环境下,抵制不良诱惑,利用信息技术去辅助学习。此外,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环节中,需要发表自己的看法,但这对于小学生来说难度偏高,合作效果则体现不出来。因此,此种模式的应用范围有限,对学生的要求较高。
维纳斯的雕塑是因为她的断臂而被众人称赞,世界上没有什么事物是十全十美的。对于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和肯定它对教学的帮助,对于不足之处,我们可以利用教师智慧、班级管理方法等弥补和改正。
四.对信息化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发展前景的探讨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教育信息化的“来势汹汹”,信息化教学全覆盖只是时间问题。以下是结合雷州市第八中学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与顺德罗定邦中学“1+1”主体建构课堂教学模式,利用高中语文课程作为基础,尝试总结出两者的共性,提供课程改革的建议:
(一)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
作为实施主体的教师首先应从观念上转变,认可课程改革的成果,在教学时落实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转变教师的角色,从以往课堂的主导者、控制者转变为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如雷州八中和罗定邦中學在《荷塘月色》这篇课文的处理中,针对散文这一文体的学习,做到了“心中有学生”,在小组合作环节时考虑到了学生的学习、理解和接受能力,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教学设计,分别以填空和思维导图的形式考查学生是否掌握文章结构。
(二)适当语言引导,以教师为主导提高效率
在学生有限的知识面与参差不齐的能力水平时,要让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发挥有效的作用,少不了教师适当的言语引导,一方面能让学生迅速找到问题的焦点,有效讨论,另一方面保障了教学进度。罗定邦中学在《荷塘月色》这篇课文的合作探究板块中设置了炼字型题目,而回答这类题目时,有一定的答题模式,教师可以在开始讨论之前先向学生介绍这类题目该从哪些方面回答,这样既帮助学生明确讨论方向,提高教学效率,又可以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并不代表教师就只是装饰,合理处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明确教师的地位和职责是高效课堂的关键。
(三)加大教育投资,以地区为整体协同推进
教育属于一个国家的上层建筑,需要强硬的经济基础来支撑,但是目前我国经济仍是处在不平衡发展阶段,地区间差异较大。因此各地政府、教育局可以采用以区域为一个整体,结合当地的教育现状和经济情况,制定合适的政策,扶持教育行业发展。
从上面两张图可以看出,不同地区对教育行业的投入预算是不一样的,金额也差距较大,像顺德区教育局会列明科学技术的支出,显然是考虑到了科学技术进入教育行业的问题。因此在未来课程改革的发展中,资金的支持仍是一个“汽油”,是所有改革措施的推动力,同时也是一个“润滑剂”,使得各项工作能有序推进。
顺德罗定邦中学由于地理位置、地区经济等因素,在课程改革方面走在了前列。“1+1主体建构教学模式”将学生的每一次学习分成了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两种形式,不仅将课堂效率大大提高,也更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课程改革取得的丰硕果实之一。
论文从具体的教学方式入手,将顺德罗定邦中学与雷州市第八中学设置对比组,以《哈姆莱特》《雷雨》等篇目探讨信息技术与小组合作模式的交融情况。通过笔者的教学与反思,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运用能够让学生更加形象生动地理解与记忆知识,呈现出良好的教学效果。
虽然信息化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优势明显,但由于它分组标准不一、适用范围有限等局限性,未能在各个教育阶段得到普及。在未来,此种教学模式的发展仍不断需要教師积极地转变教学观念,认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努力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更多关注学生的成长发展,同时也需要各地区加大对教育行业的投资,让教育事业焕发出更多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赵琳.信息技术支持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EB/OL].2012.
[2]杜恺琳,朱丽丽,王恪.论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构建——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定义与构成要素分析[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2,26(04):372-376.
[3]唐俊龙.语文信息化教学理论综述与教学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4.
注 释
[1]熊文华.探寻适合的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之路——访顺德区罗定邦中学熊文华校长[J].教育信息技术,2018(03):7-9.
[2]南国农.信息化教育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4
[3]顺德区教育局.《2019年佛山市顺德区教育局部门预算[EB/OL].2019.
[4]雷州市教育局.《2019年雷州市教育局部门预算》[EB/OL]. 2019.
项目:四川轻化工大学教改项目: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古代汉语”教学改革探索(LG1864)。
(作者单位:四川轻化工大学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