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继承和弘扬红二、六军团的优秀品质谱写革命老区美丽幸福开放新篇章

2021-09-05 03:31刘冬生
湘潮 2021年1期
关键词:红二优秀品质龙山

刘冬生

在中共湘鄂川黔省委旧址所在地——龙山茨岩塘的苏维埃广场上,萧克将军亲笔题写的“红军战斗在龙山”大型浮雕,在青山绿水间和蓝天白云下格外光辉夺目。龙山是任弼时、贺龙、关向应、萧克、王震率红二、六军团浴血奋战的地方,在这里创建了长江南岸最后一块红色根据地,成为“中国南部苏维埃运动发展中最重要的柱石”,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和地主武装,有力策应了中央苏区革命斗争及中央红军突围长征。特别是1935年4月,中共湘鄂川黔省委、省革命委员会、省军区迁至龙山,时间长达257天,点燃了龙山人民的革命热情,人民群众纷纷投入到打土豪、分田地,参军参战和反“围剿”中,革命风暴席卷全县及周边地区,书写了一曲红军战斗在龙山的可歌可泣的革命史歌,在中国革命史上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创建和发展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和建立红色政权的实践中,红二、六军团指战员用鲜血和生命展现了信念坚定、顾全大局、不怕牺牲等一系列优秀品质。

信念坚定铸就了红军指战员优秀品质的灵魂内核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许许多多的共产党人不为官、不为钱,不怕艰苦、不怕坐牢,慷慨赴死、从容就义。真正做到了为主义和信仰而斗争、而献身。实践证明,由坚定的政治信仰产生的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是中国共产党人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力量源泉。”

时任中共湘鄂川黔省委书记的任弼时,就是坚定政治信仰和对党绝对忠诚的楷模。“风骨忆当年,无限忠诚,甘犯刀丛排万难”正是对任弼时坚定革命信念的准确诠释。任弼时作为中央代表,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最高领导人,红二、六军团的重要决策者,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红二、六军团会师伊始,任弼时以坚定的理想信仰,排除一切阻力将红六军团政治部改为红二军团政治部,又先后从红六军团抽调100多名干部充实到红二军团,既加强了党对红二军团的领导,又解决了红二军团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路线问题。在创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初期,任弼时胸怀坚定的革命信念,以极大的政治勇气,坚决反对“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指挥,顶住巨大压力,坚持红二、六军团集中统一行动,取得了湘西攻势、反“围剿”斗争等重大胜利。

崇高的理想信仰,就像夜行的灯、指路的星。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时期,红二、六军团坚定的理想信仰不仅引导指战员们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取得十万坪大捷、忠堡大捷、围攻龙山城、芭蕉坨伏击战等一系列战斗胜利,同时影响着根据地千千万万的人们,甚至也感动了我们的敌人。

国民党中将张振汉在忠堡之战中被俘,红军不但没有杀他,还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政治教育。萧克将军在1986年10月接受《人民政协报》记者采访时回忆说:“按过去‘左倾路线那一套,早就把他(即张振汉)枪毙了。但是,我们没有这样做,贺龙、任弼时、关向应和我亲自接见他,向他解释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启发他的觉悟。”认定自己必死无疑的张振汉,被红二、六军团指战员坚定革命必胜的信仰深深折服。“月点灯,地当床。红薯饭,野菜香,革命理想高于天。”在红军指战员优秀品质的感召下,张振汉思想发生根本转变,他为红军指战员的人格魅力所感动,为自己的过去而惭愧,更为红军指战员对他的信任感到庆幸和鼓舞。

在红二、六军团围攻龙山县城中,突击部队被敌人两座碉堡挡住进攻路线,这时贺龙把张振汉找来,张振汉二话没说,只见他目测指量,调正炮位,两声巨响,敌碉堡灰飞烟灭。后来,张振汉担任红二、六军团红军学校高级班教员,为红军指挥员讲授战术原则和军事知识,他把自己的军事知识和作战经验全部奉献出来。1935年张振汉跟随红二、六军团出发长征,是唯一一位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原国民党高级将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曾担任长沙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省政协常委、民革中央团结委员会委员、政协全国委员等职务。

顾全大局彰显了红军指战员优秀品质的精神风貌

1935年11月4日,红二、六军团决定向贵州石阡、镇远、黄平方向实施战略突围。军团总指挥部命令红十八师留守茨岩塘,掩护军团主力突围。贺龙对张正坤师长说:“当前敌人大兵压境,形势相当危急。此次,你们师担任掩护会更加辛苦些!你们要尽一切可能坚守茨岩塘,把进剿之敌吸引住,掩护主力突围转移。”红十八师指战员心里清楚:断后掩护,长时间在敌重兵追击下孤军奋战,是异常的艰苦和危险的。但红十八师指战员心里更清楚:当前红二、六军团所处的严峻形势,需要有一支队伍以革命大局为重掩护主力突围。随后,英勇的红十八师主动出击,吸引了蒋介石进攻红二、六军团的大批部队。

在掩护红二、六军团主力突围长征,孤军浴血奋战的69天中,红十八师转战湘鄂川黔边4省15县行程5000多里,发扬“不怕强大的敌人,不怕险恶环境,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犧牲”“四不怕”精神,坚决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肩负起了牵制敌军主力、并策应红二、六军团主力突围的重任,与国民党正规军22个师5个旅130个团,加上地方保安团共计30余万兵力巧妙周旋,经历了血与火、生与死的严峻考验,忍受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圆满完成掩护任务,充分体现了顾全大局、敢打硬仗的斗争本领。

同样为了策应中央红军长征,红二、六军团着眼全局,发动湘西攻势,吸引国民党军10多个师的兵力,很大程度上减轻中央红军突破四道封锁线进军黔滇川的压力,有力策应中央红军实施战略转移,充分体现了红军指战员为中国革命事业共同奋斗,对党忠城、顾全大局的使命担当。

不怕牺牲诠释了红军指战员优秀品质的价值取向

俗话说:“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想想红军老前辈。”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时期,红二、六军团身处艰苦的环境、面临凶残的敌人,艰苦奋斗,经历了血与火、生与死的严峻考验,充分展现出红军指战员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

1935年12月21日凌晨2点钟,熟睡的战士被唤醒。红十八师决定向招头寨以北进发,准备夜闯险关马阻岭,秘密穿越敌人的碉堡阵地。师部下达命令要求全体指战员不准咳嗽,不准抽烟和发出光亮,不准掉队,凡是能发出响声的东西一律丢弃。行动一旦被敌人发觉,就不惜牺牲一切,坚决冲杀过去。并特别要求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起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全体指战员要坚决服从命令,只准向前冲杀,不准畏缩后退。师首长还要求干部严格掌握部队,万一被敌人冲散,干部必须带领队伍到指定的地点会合。一声令下,穿越行动开始。走在前面的五十三团一营,刚接近敌碉堡就被敌人发现,碉堡内敌轻重机枪、步枪一齐射向他们及后续的红十八师。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冲过去!”张正坤师长低声命令,全体将士犹如下山的猛虎不顾一切冲向敌人,于拂晓时分冲开一条血路。但是,五十二团大部及师直机关部分战士壮烈牺牲,永远长眠在龙山这块他们战斗过的土地上。

皖南事变后,已调任新四军三支队司令员的张正坤,被国民党囚禁在上饶集中营七峰岩监狱。顾祝同多次许以高官厚禄,诱其脱离共产党“自新”,均遭到张正坤严词拒绝。最后,国民党决定以 “冥顽不化”罪秘密处决他。1941年秋季的一天,国民党特务派刽子手来到监狱,欺骗说要带他和陈龙标、张仰一起到周田监狱“受训”。当走到毛湾时,张正坤察觉到刽子手要杀害他和战友的企图。他毫无畏惧、镇定自若地对刽子手说:“不要再走了,‘花生米'(即子弹头——作者注)哪里都可以吃,我们共产党人是不怕死的,共产党人也是杀不绝的,革命一定会胜利!”刽子手急忙扣动手枪扳机,向张正坤和他的战友射出罪恶的子弹。张正坤奋力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国民党反动派!”“中华民族解放万岁!”

红十八师从突围时的4000余人锐减到会合时的600余人,充分诠释了不怕牺牲、勇于奉献、艰苦奋斗的斗争精神,也凸现了红二、六军团指战员的优秀品质。“中国人死都不怕, 还怕困难吗?”正是对红军指战员不怕牺牲优秀品质的最好诠释。

赓续红军指战员的优秀品质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85年前,红六军团下辖的第十八师从龙山茨岩塘出发开始长征,成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最后出发的一支队伍,龙山茨岩塘成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最后出发地。今天我们重温这段革命历史和光辉岁月,目的是要继承和弘扬好红二、六军团的优秀品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时强调“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作为一方红色热土的龙山,我们将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发扬革命传统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在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上干出新成效,在实施“三高四新”战略中彰显新担当,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展现新作为,在奋力谱写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龙山新篇章中砥砺前行。

(作者系中共龙山县委书记)

猜你喜欢
红二优秀品质龙山
湘西期间红二、六军团军纪的价值探究
龙山郡:有“龙山文化”就有龙山小米
龙山花开
浪淘沙·岳阳龙山行
湘西少数民族对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建设的贡献
湘西龙山县“木偶戏”考察研究
论红二、六军团会师南腰界的历史意义
幼儿优秀品质的培养
浅谈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语文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