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走向“对话”

2021-09-05 03:00孙朝平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对话教学活动阅读教学

孙朝平

摘 要:阅读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语文阅读教学应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展开。本文围绕“对话理论”的核心概念展开论述,思考如何借助对话理论建立完善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指导体系。

关键词:对话理论 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0.007

从概念上来看,对话理论实际上就是一种借助对话进行互动交流的教学理论,其依靠对个体“你”“我”身份关系的强调,来帮助学习者明确掌握当前的学习重点,形成明确的学习方向。在对话理论的引导下,个体的价值被重新申明,随后才是知识的相关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让对话来引导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进一步开发学生的阅读思维。

一、围绕教材内容“对话”,确定学习方向

现代教育理念将对话视为一种“探索真理、知识的有效手段”,部分教育研究学者认为,对话以回忆、总结为导向,能够帮助个体获取存在于外部和已知条件下的真理。但实际上,早在数千年前,苏格拉底、孔子等教育先哲就已经开始强调对话的重要价值。借助对话,先培养个体“开口表达”的欲望,随后让其在表达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然后在分享知识的过程中得到新的学习经验。在“对话”之下,是对现实、教育的理性反思。对话与“谈话”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都是围绕某一对话开展的讨论活动,只是对话的教育价值被进一步放大。要让对话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服务,教师必须强调对话的教育功能的发挥,选择明确的对象,确保学生能够在“对话”中有所收获。

以部编版教材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在教学之前、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进行“对话”,帮助其掌握学习方向。在学习之前,应围绕《曹冲称象》设计问题,或是引导学生进行提问,将“文章讲了什么故事”“曹冲为什么要称象”“曹冲如何称象”等问题带入课堂中,让学生在阅读环节有目的地搜集信息。在教学环节,带领学生开展讨论,借助对话解决如下问题:如果你是曹冲,会选择什么方法来称象?在对话环节,教师围绕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换位思考,感受曹冲的机灵聪慧。对于学生来说,部分问题在参与阅读活动之前已经形成,但学生只是缺乏表达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对话将故事表达出来,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

二、围绕学习方法“对话”,分享学习经验

对话概念的提出者巴赫金将对话定义为一种“人类表达情感的基础形式”,认为“两个声音是生命的最低条件……对话无处不在”。当“对话”的内涵被逐渐扩充,以积累、修正为核心的学习目标也在逐渐形成。教师不能仅强调学生的“说”,更要注重学生的“学”,借助对话让学生互相交流,在交流的同时掌握语文知识,才能更好地开发阅读教学活动的育人价值。可以围绕学生的学习方法开展对话,让学生在对话的过程中有所收获、积累经验,提高学生的对话热情。

以部编版教材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的教学为例,作为文言文材料,该类素材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学难度。此时,教师可将“对话”的主导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结合教学内容与学习方法进行对话。在分享技巧的过程中,和谐的学习氛围逐渐形成,学生对于阅读教学活动的理解也在逐步加深。部分学生从基础字词过渡到全篇,逐步掌握阅读的一般方法,了解文言文的表达特点;部分学生则直接对文本材料进行翻译,结合《守株待兔》中出现的学习问题确定后续的学习计划。在对话的过程中,“先整体后局部”和“先局部后整体”的两种教育思想互相融合,学生结合对话选择自己所青睐的学习方法,重新梳理文言文知识。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法存在着不同差异,但在整体上大同小异。教师可利用对话让学生互相交流,以此来提升教学效率。

三、围绕课外素材“对话”,培养语文情感

“对话”是一种以开放性思想和方法为核心的教学指导手段,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对话赋予了教学活动更高的自由度。而在这种自由之下,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教育元素也会被引入课堂当中,从而全面开发学生的语文思维。作为教师,应该为学生积极拓展对话范围,让学生在解读课外素材的过程中进行对话,完成教学任务。

以部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普罗米修斯》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围绕教学内容、课外神话故事引导学生进行对话,拓展学生的视野。在阅读《普罗米修斯》的过程中,学生首先想到的是《古希腊神话故事》,对其中宙斯、雅典娜等神话形象进行描述,展现自己的阅读经验。其他学生被该学生的表达所吸引,但由于缺乏相应的阅读经验,他们会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所了解的神话故事当中,感受故事的思想。在分享故事的过程中,学生对不同故事的内涵进行分析解读,借助对话,学生将感想表达出来,以饱满的热情参与阅读活动。

四、围绕学习任务“对话”,提高语文技能

部分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在语文阅读教学环节,将对话转化为“闲谈”,导致相关教学活动的育人价值降低。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对话不能完全以“自由”为原则,要让学生有所收获,才能进一步体现出对话的教育价值。在教学指导活动中,教师可结合教学任务发起对话,遵循由浅入深的教学模式,以此来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感性思维、文化意识等内在素质。

以部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落花生》的教学为例,教师可向学生提出对话任务,要求學生主动对故事情节、核心情感进行描述,借助对话展示自己的学习观点。在任务的限制下,对话的教育价值与互动价值得到了一定保障,学生的整体素质逐步提升。在完成任务之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制作表格,将学习过程、探究过程记录下来。有所学习,有所收获,在对话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语文技能,让对话发挥出育人价值。

五、围绕学习收获“对话”,感受文化魅力

小学生渴望得到同龄人与教师的关注,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后,借助对话引导学生反馈学习经验,对取得进步的学生给予鼓励,能够在教学环境内构建更为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可尝试在学生的互动交流中加入对话,依靠对话展示学生的收获,帮助学生感受文化的魅力。

以部编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的教学为例,本单元的文章全都与鲁迅先生有关,在阅读《少年闰土》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对鲁迅先生的贡献、事迹产生好奇心。此时,教师可带领学生开展对话,将所了解到的与鲁迅先生有关的知识分享出来。在这一过程中,可供学生选择的教学材料是多种多样的:学生能够从现实生活入手,对鲁迅先生在文学界的贡献进行解释说明,感受鲁迅先生的伟大奉献精神;也能够从作品《少年闰土》入手,将原作《故乡》带入课堂当中,感受作者文化意识之下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思考,思考友情变质的现实原因。在对话的过程中,学生的关注点不同,所得到的收获也不同:或是看见了鲁迅先生冷酷严峻的行文风格,或是理解了其他作品的“情感”。在对话的过程中,学生对于语文素材的认识不仅停留在识文断字的肤浅层次,也开始尝试深入挖掘语文素材的教育价值,从文化、情感、社会现实等角度理解语文作品,确定语文素材的表达方向。借助对话让学生有所收获,有所感悟,将这种感悟从课文上升到文化、文学与现实的高度,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总之,阅读教学是帮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形成语文情感的重要手段。在围绕相关素材落实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对阅读、互动等流程进行利用,将对话贯彻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利用对话让学生重新解读作品,解读情感,以此来帮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掌握新的语文学习思路,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 朱聪智《基于对话理论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管窥》,《考试周刊》2021年第24期。

[2] 王立刚《基于对话理论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探究》,《试题与研究》2019年第33期。

[3] 张晓燕《基于对话理论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语文天地》2017年第13期。

猜你喜欢
对话教学活动阅读教学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