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2021-09-05 03:00尚彩霞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1年10期
关键词:课文阅读教学语文

尚彩霞

摘 要:阅读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学识素养,在小学阶段就要注重对孩子阅读能力的培养,帮助他们拥有良好的阅读能力,奠定人生成长的基础。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其主要途径就是教师利用课本与学生进行直接交流与沟通,带领学生领悟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目前在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整体的职业素质不高,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运用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手段落后,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产生了不利影响。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能力 培养策略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0.006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面,由于阅读能力能够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是学生提升与完善自我的基础,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是阅读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目标,阅读能力不仅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对学生今后人文素质、人际交往能力也产生着较大影响。但是,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师在应试教育和升学压力之下,为了让学生学会更多的基础知识,严重缩减学生的阅读时间,形成课堂阅读就是浪费时间的错误思想,导致学生阅读能力不高。为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不断促进我国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一、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面临的主要困境

1.教学目标不贴切实际

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主要有三方面内容,分别是:掌握基本知识以及学习的能力、体验学习的过程、感受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始终围绕这三个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活动。因此,为了能够完成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忽视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死板地以课本的教学目标为依据进行教学内容的设置,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学生自身知识的积累与认知存在一定的限度,阅读教学的三个目标实现起来非常困难。

例如,教师在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时,会着重从学生的爱国主义、团队协作能力、思维发散能力等方面着手,而这些概念超出了小学生能够理解与领悟的范围,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畏难情绪,使他们在课堂教学中束手束脚,接受能力也会下降,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2.教学内容不合理

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时,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升学压力,为了让学生能够在阅读中学到更多的文化知识,不断扩充小学课本的知识容量,这样导致一些阅读内容不在小学生的接受范围内,给学生造成一种消极的阅读情绪,严重打击学生阅读的积极性,进而直接降低学生的阅读质量。

此外,一些小学语文教师没有深刻把握阅读教学的重点,在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能够让学生吸收理解更多的基础知识,忽略了阅读课程的真正用意。导致学生在阅读能力方面有欠缺。

比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一文时,一些教师忽视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仅围绕完成阅读任务,在课堂上让学生自由地对文章进行阅读,而本文最主要的是教会学生将自己置身于当时的情景之中,去感受“现场”的气氛,进而培养初二学生的爱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

3.教学方式及理念落后

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及教学方式仍存在于小学阅读课堂之中,教师把阅读教学的重点都放在教授课本中的字词语句上,教师在课堂上照本宣科,学生在下面一直处于知识的接受状态,学生对课堂学习感到枯燥乏味,不利于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也阻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二、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具体措施

1.准确掌握阅读教学的重点内容

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教师偏离阅读教学重点的现象。大多数语文教师都是将识字、认词、组句作为阅读教学的重点,严重偏离了阅读教学的本质。阅读教学就是要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让学生在日后的成长过程中受益。

例如,在教授《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时,小学语文教师要先准确掌握课文的主要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首先让学生通过阅读找出生僻字,对不认识的字进行字音字形的辨识,但这并不是教学的重点,而是教学的基础,之后要通过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文中自主寻找答案,比如“题目为什么要定为《狼牙山五壮士》?”“壮士的具体含义是什么?”“本文作者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等等。对于学生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解决。学生通过在阅读的过程中找答案,不仅学会了深入阅读,还潜移默化地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了勇敢无畏、不惧牺牲、热爱人民、甘于奉献等优良品质。

2.不断创新丰富教学手段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对知识学习的需求,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在结合学生语文知识情况的基础上,利用现代化技术对教学手段进行创新。

例如,教师在教授课文之前,可以制作课件,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直观的方式将课程内容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能够直观感受到课文所描述的内容,为学生学习课文奠定基础。比如在教授《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时,教师可以先通过多媒体课件,首先利用“地球”的图片向同学展示地球的面貌,让同學认识到我们的地球是那么美丽而迷人,其次通过一些人类对地球造成伤害的图片,让学生在视觉上形成强烈的冲击,感受到地球本身的脆弱,需要我们人类共同保护,之后可以播放一部有关于“地球”的电影片头,比如《地心引力》,让学生通过视频欣赏美丽的地球,进而引领学生进入要学习的课文。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的教学手段与方式,完全符合现阶段孩子的心理,有效提升了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兴趣,在提升课堂学习氛围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3.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在我国教学改革不断深入的前提下,新《课标》明确提出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要利用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对课文进行体会与理解,这样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深度把握。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好的阅读氛围至关重要,首先对于外部环境来说,每一间教室的后面都有一个“语文天地”,会定期在上面写一些内容,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可以将这块地方利用起来。

比如,针对正在学习的课文,可以让同学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利用绘画加文字的方式表现出来,营造一种阅读氛围。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成为学习伙伴,主动参与到学生的谈论过程中,及时解决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维。此外,为了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要善于利用情景式教学模式,让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让课堂氛围变得活跃。

总之,学生通过阅读教学,能够有效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今后的成长与发展奠定扎实的语言基础。由此可知,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的影响极大,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不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小学语文教师在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培养时,要对阅读教学的重点进行明确,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努力实现阅读教学目标,与学生加强交流与互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有针对性地创建场景,让学生不断提升阅读兴趣。

参考文献:

[1] 陆裕婷《影响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因素分析以及教学对策》,《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第4期。

[2] 潘树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开展策略探析》,《中外交流》2016年第33期。

[3] 李静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开展策略研究》,《新课程》2015年第6期。

[4] 高传虎《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学生阅读能力培养》,《课外语文(教研版)》2014年第1期。

猜你喜欢
课文阅读教学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背课文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