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翦伯赞》:向建党一百周年献礼的一台好戏

2021-09-05 02:44孙海云
湘潮 2021年2期
关键词:冯玉祥桃源剧团

孙海云

桃源县有个汉剧团,创办于1944年,原为德记天元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该团排演过近300个传统剧目。

为了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个特殊而又重大的节日,根据桃源县委、县政府的指示,桃源汉剧团及时推出了中共统战人物大戏《翦伯赞》。

回首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经历了一次次坎坷,又创造出一次次奇迹。这其中,统战工作功不可没。1939年,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又明确提出了统一战线是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在此背景下,桃源汉剧团推出中共统战人物大戏《翦伯赞》具有积极意义。

翦伯赞于193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长期在周恩来的直接领导下从事统一战线和理论宣传工作。为了突破众多红色题材的常规思维模式,创作出独特的作品,桃源汉剧团决定以翦伯赞对冯玉祥的统战工作为切入点:“恩来要我搞统战,去给军阀当教员。莫笑儒生著战袍,报国寸心似铁坚!”

时代背景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具有重要作用。《翦伯赞》交代时代背景时写道:“(20世纪)40年代初,针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新方针,毛泽东确立了‘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政治策略。时任中共中央南方局书记的周恩来在重庆身体力行,积极开展统战实践。他应国民党一级上将冯玉祥的请求,举荐翦伯赞为其讲授历史课程,留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中的一段佳话……”

“萧瑟秋风满山城,内忧外患日日深。统战工作传佳话,且看秀才遇大兵。”剧中开场4句,点亮了统一战线的主题。

翦伯赞与冯玉祥两人见面,一文一武,不同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见多了附庸风雅的大官人,学书法吟诗文只为贴金……学问不是案上花,治学治人先治根”表现了史学家翦伯赞做人一丝不苟的文人傲骨。“你今天是秀才遇到兵,我有理无理都要讲清……你传道解惑有教无类,我真心求学受惠于人。合得来亦师亦友,谈不拢我另请高明”凸显了冯玉祥的豪爽个性。翦伯赞了解了冯玉祥“读古籍,学历史,解开我胸怀中这一团乱麻”的学习动机后,鼓励他:“历史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场,雾里看花莫迷心;朝代更迭风雨之后现彩虹,洗尽铅华觅真经;把握好历史前进的规律性,做一个洞悉未来,与时俱进,惩恶扬善,利国利民的明白人!”

1940年,翦伯赞撰写了《论南明第三个政府的斗争》,从历史的角度说明了团结抗敌的重要性。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呼吁全民抗战。翦伯赞积极激发冯玉祥将军的爱国之情:“国难当头,匹夫尚有责,铁肩道义,权贵怎承担?两党主张瑕瑜见,请问你冯大将军站哪边?”冯玉祥请命上峨眉山:“自古将军百战死,何惜颈血染头巾?思及民生与国运,男儿意气可拿云。”表达了胸中的豪情壮志。

常德会战惊中外。常德沦陷,翦伯赞悲痛万分,意欲返回家乡,搭救乡亲,夫人挽留他:“你走了,这些文稿怎么办?”翦伯赞说道:“国之不存,文将焉附?”夫人又问:“你走了,家怎么办?”翦伯赞坚定地回答:“家是国之本,国是千万家。国之不存,何以为家!”彰显了翦伯赞舍小家为国家的高尚品德。

重庆谈判期间,冯玉祥将军赞赏毛泽东的气度和胆识,对中国共产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一生胡闯乱撞苦无路,‘八次倒戈实为救国寻路径;贵党统战统到我,好叫我,心里宽,眼前亮,前路终探明。”毛泽东赞赏冯玉祥将军为反对投降、坚持抗战,呼吁团结、反对分裂做出的努力。

《翦伯赞》一剧穿插了皖南事变、常德會战、重庆谈判等重大事件。省文旅厅专家观后激动不已:“《翦伯赞》是一台弘扬红色革命历史文化,不忘初心,讴歌党,讴歌英雄的很好的戏剧作品。作者有功力,巧妙地将历史大事件穿插了进去。桃源汉剧团将这富有传奇色彩的统战故事搬上舞台,演出是成功的,让观众感受到了统一战线这个法宝在中国革命进程中的作用,让人体验了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也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帮助人们领会了中国革命的艰难曲折。这是一台好戏,一次享受。(作为观众,)感觉到了团队的一种精神面貌和精气神,台上台下的一种责任心和正义感。可以肯定(这)是为建党100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

猜你喜欢
冯玉祥桃源剧团
冯玉祥提倡俭朴
陶情偶寄
花都春行
冯玉祥 一个耳光丢爱将
罗圹增
革命话语下的左权戏剧
户思社副会长会见日本新制作座剧团一行
浅谈贫困山区专业剧团内部制度建设与执行现状及对策
英国 布里斯托尔老域剧团
冯玉祥不“请”夫人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