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研究

2021-09-05 00:17李传霞
中国集体经济 2021年26期
关键词:经济管理农业

李传霞

摘要:随着机械化和智能化的应用,使得农业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纵观整个农业发展过程可以看出,我国农业经济增长开始呈现出缓慢增长的趋势,同时农民生活水平也开始呈低质化的发展趋势,为了有效的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就需要通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研究,围绕农业生产效率以及增加农民经济收入这两大目标,实现信息化的发展,推动我国农业走向知识型农业产业,从而给我国农业产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

在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中,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可以促进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所以在农业经济建设的过程中,通过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可以提升农业经济信息的全面建设,由于我国农业技术实现了全面性的提升,所以在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将农业信息化技术进行共享,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的提高农业生产力,从而有利于加快我国整体经济的建设步伐。

一、信息化水平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农产品实现产业化经营

在信息化技术应用管理中,通过建立农业信息化服务体制,使农业产品得到深入,不但可以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同时也可以使农产品实现产业化经营。在农业服务体系中避免了传统的经营缺陷,使农业产品的销售难度降低,不仅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有着良好的作用,也促进了农业服务体系的发展,利用信息化农业经济管理,可以进一步的拓展农产品的销售渠道,使农民的经济收入得到提高。

(二)有利于农业转型

在农业管理中,通过信息化管理水平,可以使农业从传统的管理向着知识型农业方向转变,这是因为市场对农产品的要求不断提高,而传统农业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必须向知识型农业方向转变。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通过积极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以及先进的机械设备,对农业产品进行加工改造,从而使农业产品符合市场的需求,将信息化应用到农业经济管理当中,可以提高农业经济收入,促使传统农业向着知识型农业转变,对于推动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

在信息化技术的农业发展中,由于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农业产品的价格信息呈透明化发展,所以农业产品通过对市场环境的适应,在信息化管理中,有利于保证农业市场的稳定发展,只有当农业市场的发展趋于稳定化,才能够使农民的经济收入得到提高。

二、当前我国农业经济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信息化技术人才不足

由于我国信息化技术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中,因此过快的信息化发展导致相关的技术人员不足,特别是农业信息化技术人才严重不足。造成这种原因的主要因素是大部分人才不愿意从事农村农业工作,由于薪酬低、劳动强度较大,使得很多高校人才在选择专业的时候直接无视农业信息化专业的选择,再加上农村的工作条件比较差,基础设施也不够完善,给农村经济详细化管理也带来了一定的阻碍性,这些都是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客观性问题。

(二)农业经济信息和用户需求差异比较大

在农业经济信息的主体中,包括了对农民、农业企业和其他合作单位,由于不同的服务对象拥有不同的信息化需求,导致在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中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农业经济信息化的多样性和获取信息的专业化是当前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

(三)农业信息化成本比较高

在农村经济发展中,建设农业信息化平台,需要专业的软硬件设备,但由于这些设备的成本比较高,大部分农民根本承担不起这些费用,同时再加上农村地区,农民的文化水平不高,他们不擅长也不习惯使用信息化管理方式,导致部分地区在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信息化平台后,资源根本難以得到及时有效的应用,造成了相关资源的浪费。

(四)农业信息化意识不足

在我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发展中,由于信息化意识不足,导致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发展受到制约,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农民总体文化水平较低导致的,他们在获取信息能力以及对信息化知识的认知上严重不足。因此很难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中,再加上农民缺乏足够的农业信息化意识,所以相关部门对于农业信息化的宣传也比较缺乏,对于信息技术的普及和推广不到位,从而造成了先进的信息技术很难在农业生产中得到有效应用。

(五)农业信息化管理不平衡

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巨大,全国各个地区的农村发展受到地区因素的制约,因此导致发展十分不均衡,农村和城市相比较而言,两者差距极大,甚至部分少数民族地区还存在着经济落后的现象,导致这样情况的原因是该地区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因此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对于这些偏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就不能将信息化管理有效的应用在农业经济建设中,再加上农业信息化管理更加倾向于内部管理,所以就很难使信息化管理模式与农业经济的实际发展联系在一起。

(六)我国农业信息发展处于初级阶段

由于我国农业信息发展当前处于初级阶段,在农业信息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很多问题,通常在没有专业人员的情况很难得到解决,同时再加上国家对农业系统信息库的建设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导致我国在进行农业信息化管理的过程中,难以真正实现全面推广和应用。

三、提升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的措施

(一)加强对农业人才和设施的资金投入力度

为了确保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就需要加强对农业人才的培养及基础设施的改善,通过培训的方式,对农村相关人才进行知识培训,提高他们对农业信息化的认知能力,在社会上广泛招聘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人才,以高薪资作为基础,可以吸纳到高科技人才的加入。同时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农业软硬件设施的投入力度,政府部门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使农民能够配备足够的农业生产设备,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规范化,并增强了农民对新知识、新技术的热情,在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只有先进的软件设施和硬件设施,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使农业经济发展呈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
经济管理农业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张北“未来农业”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管理模式转变分析
试论柔性管理在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农业科学
设施农业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