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区文艺活动中所体现的苏区精神

2021-09-05 08:35葛一昕
上海艺术评论 2021年3期
关键词:文艺作品苏区时期

葛一昕

苏区时期,党领导军民开展了大量的文艺工作与活动,与文艺工作者、人民群众共同创造了璀璨的苏区文艺。这些作品通过质朴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和多样的风格表达了苏区人民期盼民主、自由、平等的强烈愿望,表现了工农红军为实现崇高理想信念而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等精神特质,是苏区精神的体现。学习苏区文艺的实践内容,能够为当代文艺的发展提供有效的经验,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

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其大体上可追溯到1927年8月,中国共产党尝试建设苏维埃政权开始,苏区历经十年的发展后,国共两党达成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协议,于1937年10月退出了历史的舞台。随着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与发展,苏区的文艺运动也逐渐展开。当时的文艺工作者们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苏区特色地方文化,开展了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创作了一大批流传至今、脍炙人口的经典文艺作品,推动了革命事业的宣传与发展。研究当时的文艺活动与文艺作品,有利于我们理解苏区精神的内涵,弘扬苏区精神。

苏区精神内涵

苏区精神是在土地革命时期,党领导创建、发展和保卫苏区的实践中培育形成的红色革命精神。2011年11月4日,在纪念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80 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首次明确使用了“苏区精神”,并进行了系统论述:在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中,在建立红色政权、探索革命道路的实践中,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28字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1

纵观新民主主义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造和培育的一系列革命精神都是一脉相承的,苏区精神在其中也发挥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苏区精神树起了中国共产党建政精神的历史标杆,这也奠定了其在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史中的里程碑地位,成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史的重要坐标。2苏区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史上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是我们宝贵的精神文明财富。

苏区时期的文艺活动

苏区时期的文艺活动,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央苏区军民发展起来的形式多样的文艺活动。苏区时期的文艺种类很多,包括毛泽东、陈毅等人创作的《清平乐·蒋桂战争》《如梦令·元旦》《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等诗词,在民间传唱的《打土豪分田地》《当兵就要当红军》《妇女解放歌》等歌谣,由革命艺术家们创作的

《我—红军》《红光在前》《战斗的夏天》等戏剧,以及美术、小说、散文、舞蹈等。其中影響力最大的便是歌谣与戏剧,它们作为视觉或听觉艺术,不仅能够在短时间内直观、有效地进行展示与演出,且经过人们的观看、聆听、欣赏、传播能够达到很好的宣传力度,利于革命事业的长足发展。中央苏区文艺活动孕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红色文化,对于当代文艺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苏区时期的文艺活动呈现出一副生机勃勃的局面。在严酷的战争环境和简陋的物质条件下,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大众化,党中央政府机关创办了专业的艺术学校,如高尔基戏剧学校,并编写了文艺性的教科书,同时也创办了《红色中华》《红星》等报刊发表大量的新闻,建立各种文艺团体,大力推动了苏区革命斗争和文艺运动的发展;革命艺术家们立足中华传统文化和苏区地方文化,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创作出了一大批流传至今的经典文艺作品,涵盖歌曲、戏剧、诗词、小说等各个领域;人民群众也自发地举办了大量的文艺演出,加入了多个群众性文艺组织,活跃于革命的宣传事业。这一系列的举措共同促进了文艺运动的发展,对宣传革命理论、鼓舞革命斗志、凝聚革命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苏区时期的文艺活动呈现出以下鲜明特点

1.鲜明的阶级性

苏区时期的文艺从一开始就是作为无产阶级文艺而诞生的,宣传苏区文艺就是为了表现无产阶级的革命理念。无产阶级的文化是无产阶级的宣传工具,在这个工农革命高潮日益高涨的时候,文化更成了宣传上一个重要的力量。3作为无产阶级文艺,苏区的文艺作品是群众思想与现实的反映,如当时十分流行的剧目《打土豪》与歌曲《打倒豪绅地主》等作品,从歌词中可以看出其作为无产阶级文艺,内容与现实情况紧密结合,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想要消灭地主剥削的愿望。这些文艺作品体现出无产阶级文艺的特征,也正是苏区精神中“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等内涵的体现。

2.显著的革命性

当时为了动员群众参与革命,文艺作为宣传革命的手段而具有显著的革命性。1929年12月召开的古田会议,指出文艺是要服务于革命的,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俱乐部作为当时创办的大众化文化娱乐机构,它的宗旨包含“以发扬革命情绪,从事文化革命为目的”等内容,从中也可看出苏区时期的文艺活动为当时的革命战争服务,具备着显著的革命性。而全苏区的文艺核心组织—工农剧社的成立,以及其社歌《工农剧社歌》的歌词也明显体现了这一任务。4

苏区时期的文艺作品具有乐观、果敢的气概,在团结人民、打倒敌人的斗争中,起到了很大的鼓舞作用,这也正是苏区精神中“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等内涵的体现。

3.亲民的大众性

苏区革命时期的文艺作品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苏区特色地方文化,贴近群众的生活。文艺工作者所创编的作品与老百姓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如当时流传甚广的红色歌曲《打破旧世界》,其歌词充分体现了群众渴望打倒敌人、得到解放、建立新社会的迫切需求。

此时的文艺作品,既富有生活气息,又反映了苏区人民发自内心的最朴实的愿望和追求,是劳动人民感情的真实记录,体现了苏区精神中“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等内涵。

苏区革命时期,文艺方面呈现出上述这些特征。当时,文艺工作的开展与现实形势紧密结合,服务于政治。由于种种局限性,苏区文艺还是存在着一些缺陷,如偏重政治审美、题材较单一等,但不能否认的是该时期在文艺方面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研究苏区文艺既能够探索苏区精神的内涵与实质,在如今的文艺工作方面也有许多可供我们借鉴、学习之处,是我们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苏区时期,党领导人民群众展开了大量的文艺工作与活动,与文艺工作者、人民群众共同创造了璀璨的苏区文艺。苏区时期的文艺作品,正是为服务苏区时期的革命视野而收集、改编并流传的。这些作品通过质朴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和多样的风格体现了苏区时期的社会形势,表达了苏区人民期盼民主、自由、平等的强烈愿望,表现了工农红军为实现崇高理想信念而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等精神特质。苏区精神的内涵不仅通过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在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体现,也反映在苏区文艺的实践内容及其特点中。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在如今这个文艺多样的新时代,借鉴苏区文艺的实践及其政策等,能够为文艺工作的展开提供有效的经验,使文艺为精神文明与先进文化的建设添砖加瓦。学习苏区文艺的内容,能够更好地理解、传承并弘扬苏区精神,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猜你喜欢
文艺作品苏区时期
广东5年新增210亿元支持老区苏区振兴发展
在全省老促会会长座谈会上 的致辞(摘录)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一战时期蛰豪战(10)
文艺作品赏析的重要性研究
大学生文艺作品成为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有效载体
文艺作品中的化学素材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迎头痛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