逄亚妮 李洪清
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孩子面临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内容、人际交往等各方面的变化。幼小衔接并非一蹴而就,家长应该怎样正确理解和对待?日常生活中如何培养独立性,提升孩子的自理能力?学前阶段应重点关注和培养哪些学习习惯,以便孩子更快适应小学学习?面对家长的困惑和焦虑,幼儿教师们给出了他们的妙招。
幼儿的天性是游戏与玩乐,而区域活动正好能够满足幼儿的天性需求。幼儿园可以深入研究区域游戏的方式和内涵,并寻找幼小衔接在区域游戏中的切入点,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掌握基础知识技能,形成良好的倾听与阅读习惯,为小学生活奠定基础。
提升语言能力。在区域活动策划中,要注重培养幼儿的交流能力和协作能力,而顺畅的交流需要幼儿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比如设置“我是小导游”区域活动,摆放一些不同地区的代表景物图片或是模型。一名幼儿作为导游带领其他幼儿参观,并用自己的语言介绍区域中的景观,其余扮演游客的幼儿也可以为大家介绍自己喜欢的景点。幼儿通过对景观的描述,不仅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还能提升与人交流的能力。
提升思维能力。小学阶段的学习需要具备灵活的思维能力,如果思维能力较弱,学生的分析和探究能力都会受到影响。教師可以设计“彩泥手工”区域活动,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想象随意进行手工。有的幼儿用红色和绿色彩泥捏出苹果,有的幼儿用黄色和绿色彩泥捏出花朵,还有的幼儿捏了一个小头花。幼儿在活动中充分锻炼了想象能力,提升了动手能力。
培养倾听习惯。有些幼儿长期在幼儿园相对宽松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和活动,没有养成倾听的习惯,经常会无意识打断他人说话。这也相应导致了幼儿不会思考他人说的话,缺少独立思考问题的批判性思维,不利于小学阶段的学习。因此在幼儿园大班的教学中,可以注重向幼儿强调有意识“倾听”这一行为,通过教学提问,培养幼儿认真倾听的习惯。
培养阅读习惯。良好阅读习惯也是幼小衔接中必须要具备的素质。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颜色丰富、故事感强的绘本书,设置阅读角,让幼儿在此区域自由阅读。教师为提升幼儿对绘本内容的理解能力,可以依托绘本剧的形式,让幼儿表演绘本故事内容。为使表演更加准确,幼儿还会进行二次阅读,对阅读和理解能力的发展都有促进的作用。
增强规则意识。幼儿园在进行幼小衔接过程中,要帮助幼儿树立规则意识,让幼儿快速适应从幼儿园到小学学习环境的转变。教师可以建立区域活动中的规则,例如区域活动范围、活动材料的摆放位置、活动中的角色安排等。在制定规则时,教师要征询幼儿的意见,让幼儿明确规则的内容,引导幼儿注意遵守规则。为方便大班幼儿理解与记忆,可以用图画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展现规则。在区域活动开始之前,教师要让幼儿先学习规则,比如制作提示卡,上面可以备注小声说话、不要打闹、材料摆放处等。针对幼儿的不恰当行为,教师要及时给出提示,帮助幼儿树立规则意识,让幼儿为小学学习和生活做好准备。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西海岸新区海之星幼儿园)
责任编辑:谷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