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行提
一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校长的身份已经从单一的行政领导角色逐渐多元化。美国学者杰拉尔德·C·厄本恩和拉里·W·休斯认为,今天的校长不再被看作只是针对现状执行上层机构政策的被动管理者,而要负责塑造学校,使之成为有效学习的地方。学校塑造者,这个可以提升学校软实力的校长新角色,或将是校长成就一所好学校的新途径。
慢工出细活,“养”出软实力
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发展战略、权力分配、工作管理,以及校风、学风、精神面貌等非物质层面的内容,都是构成学校软实力的要素。软实力建设,可以统一步骤、凝聚人心、理顺发展思路、提高管理水平,统筹推进学校健康可持续发展。
软实力与硬实力相辅相成、协调发展,把握好二者关系,是每一所学校必须面对的新课题。硬实力是软实力的有形载体,是一所学校增强竞争力的“筋”和“骨”;软实力是硬实力的无形延伸,是一所学校提升竞争力的“神”和“气”。学校在强“筋”健“骨”时,必须提“神”补“气”。
学校提升硬实力容易,塑造软实力难。硬件设施三两年即可建成,但学校文化等软实力则需要慢慢生长,需要“养”出来,这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
找准着力点,丰富软实力内涵
刷新办学理念。好的办学理念对整个学校运行格局会产生引领作用。比如,河南省实验学校漯河小学的校训是“异想天开,脚踏实地”,其内涵是:教育不能一味地追求分数,要培养和呵护孩子们异想天开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还必须扎扎实实地抓好常规管理,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和人格养成工作。漯河小学主张不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盲目地对立起来,既要全面培养孩子们的综合素质,也要回应家长们对于孩子成绩的关切。没有分数过不了今天,只有分数过不了明天。
加强文化构建。校园文化建设要有高格调,要体现中华文化的精神。文化的根本在于“化”,基本功能是培育人。校园文化建设须融入学校自身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把正确的做人做事之道渗透到全体师生的灵魂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文化的力量熔铸在师生们的生命力、创造力之中,学校从而形成独特的文化性格和无可替代的软实力。
内外兼修,彰显学校品牌
彰显办学特色。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特色,来做总体规划布局,明确发展定位,制定切实可行的战略计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错位竞争,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突出办学特色的角度有很多,比如办学理念、培养目标、教学模式、德育模式等,不一而足。办学特色要体现时代性和社会性,以鲜明的办学理念为基础,以优质的教育服务做呈现,以良好的师生风貌为支撑,学校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品牌塑造需内外兼修。学校需要打造品牌,对内是校长、教师、学生的三方面的文化建设,对外是通过媒体做好品牌传播。如今,学校硬件趋于同质化,人们很难从这方面去区分办学水平,品牌传播的作用在此刻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品牌推广要避免走进误区,不要极端地认为“品牌宣传就是作秀”,也不能“三分做、七分说”,夸大宣传。做到真实、客观,学校在品牌传播中,才能树立良好的形象,在日趋激烈的竞爭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天地。
(作者单位:河南省实验学校漯河小学)
责任编辑:冉智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