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量成交的背后:风格转换悄然展开?

2021-09-05 03:32张俊鸣
证券市场红周刊 2021年35期
关键词:深市蓝筹股上证指数

张俊鸣

刚刚过去的8月份,A股呈现巨量成交和分化加剧的态势,全月沪深两市的日成交金额都维持在万亿元以上水平,热络的交投水平足以和2015年牛市顶峰时期相媲美;同时,各主要指数也出现较大分化,此前领涨的科创50、创业板指数转为领跌,而上证指数则表现相对坚挺。进入9月份,这两大趋势仍在延续,9月1日(周三)两市合计成交金额超过1.7万亿元,再创六年来高峰,同时上证50、沪深300也明显强于科创50和创业板的走势。无论是从技术面“量在价先”的理论,还是结构性估值差异的角度来看,低估值的大盘股都有一轮价值修复的需求,阶段性风格转换或许已经悄然展开。

“量在价先”:沪市可望大步赶超

面对持续震荡的股指和巨量成交并存,有人认为是大资金出货,也有观点认为是资金在加速进场,而笔者认为是主流资金调仓换股所致。巨量成交的背后,意味着资金有进有出,很明显这个连续一个月的巨量成交阶段,成长股、科技股占优的创业板和科创50以资金流出为主,而主板尤其是沪市主板则成为资金流入的主要方向。从“量在价先”的角度来看,沪市有明显赶超深市的趋势,2019年指数见底以来,沪市的日成交就明显落后深市,而到了本周二者已经接近“五五开”;更值得关注的是,上证指数本周三率先突破今年2月以来形成的下降趋势线,意味着这轮调仓大有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见图1)

图1 上证指数日线图

历史上这种“量在价先”的例子并不少见。最典型像2014年牛市启动初期,沪市在当年10月30日成交金额实现了对深市的超越,并率先创波段新高,不到一个月上证指数便出现一轮由蓝筹股领涨的“二八行情”,创业板则一度出现下跌。如今类似的“量在价先”再度出现,虽然未必能完全重现当时的走势,但沪市获得增量资金的青睐更为明显,操作上的“性价比”显然更具优势。

估值优势:低位蓝筹有望价值修复

沪市在资金流入方面逐步占优,除了有中国移动、先正达两大公司IPO带动部分资金提前配置沪市股票布局打新之外,沪市权重蓝筹股的估值优势更是重要因素。相比创业板在深市中较高的权重,科创50目前对沪市的影响较小,其连续调整对上证指数的影响有限;而沪市的十大权重股当中,有6只是动态市盈率低于10倍且最近两年涨幅有限的“低位蓝筹股”。因此,沪市走势趋强,本质上是资金开始流入这些低位蓝筹股,由此出现的价值修复行情。

这样的价值修复行情还能持续多久?笔者认为才刚开始而已。这批低位蓝筹股经过长期的蛰伏,或最近半年以来的深度调整,内在的投资价值已经越来越明显。同时,前期“热门赛道”股被炒作到上百倍甚至数百倍的水平,二者的估值差已经接近极限。随着中报发布的完成,这些“低位蓝筹股”大多业绩不差,甚至还出现一定幅度的增长,自然会吸引部分资金的参与回补。特别是那些2019年以来涨幅有限的蓝筹股,更具备明显的安全边际,庞大的体量也有助于吸引大资金的参与。比如像大家熟悉的国有四大行,最近两年在低位反复整固,近期调整之后接近箱体底部区域,在低估值优势的驱动下吸引抄底资金进入,无疑是水到渠成的走势。(见图2)

图2 农业银行(601288)周线图

关注破净蓝筹股的市值管理空间

事实上,这些低位蓝筹股除了本身价值吸引资金参与之外,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市值管理空间,尤其是那些股价大幅低于净资产的品种。对于这些破净蓝筹股来说,估值过低已经严重影响再融资的实现,定增和可转债都窒碍难行,此前就有银行股在获得可转债发行批文之后,因为估值过低难以制定合理的转股价,而不得不取消可转债的发行;而面向全体股东的配股,则可能因为部分股东缺乏流动资金,而出现放弃或者被迫卖老股参与配股的情形,对股价形成进一步的拖累。因此,这些破净蓝筹股,尤其是资产负债率较高的公司,都存在一定的市值管理空间,也因此给市场带来想象空间。

对于这些破净蓝筹股来说,提升管理水平、置入盈利能力更强的新业务、加大分红力度、充分与投资者特别是机构投资者沟通,都是市值管理的重要手段。部分估值低到已经影响再融資,同时资产负债率较高的蓝筹股,都存在市值管理的需求。除了银行股之外,笔者重点观察市净率低于0.8倍、市盈率低于10倍、资产负债率超过60%的蓝筹股,如建发股份、现代投资、金隅集团等。

(本文提及个股仅做举例分析,不做投资建议。)

猜你喜欢
深市蓝筹股上证指数
国际油价对股票市场的影响研究
十大涨跌幅、换手、振幅、资金流向
蓝筹股不是用来炒作的
上证指数VaR和CVaR的比较研究及实证分析
上证指数VaR和CVaR的比较研究及实证分析
融资融券对我国上证指数波动影响的实证分析
宋清辉:蓝筹股为什么值得长期关注?
宋清辉:蓝筹股为什么值得长期关注?
深市十大涨幅 等
深市主板上半年涨幅前50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