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推动乡村基层治理现代化

2021-09-05 00:21课题组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乡村现代化

课题组

摘   要:乡村基层治理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乐山市沐川县在推进乡村基层治理变革中,通过实施“五大行动”,走出了新路,树立了样板。与此同时,沐川县在推进乡村基层治理中还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与困境。为此,沐川县从五个方面入手,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推动乡村基层治理现代化:党建引领,完善治理体系;乡村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人才为基,提升治理能力;帮扶助困,化解治理难题;以人民為中心,提升服务水平。

关键词:乡村;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沐川

中图分类号:D422.6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21.04.011

文章编号:1009-6922(2021)04-79-09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也在基层,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科学完备的顶层设计,为实现我们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1]中共四川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对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政策举措和工作举措。中共乐山市委七届九次全会通过了《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并出台了《关于做好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半篇”文章的实施意见》,为做好新时代基层治理工作明确了思想指引、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沐川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决策部署,在推进乡村基层治理变革中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探索走出了新路、树立了样板。

一、沐川县乡村基层治理的主要做法

乡村治理工作任务重、要求高,沐川县委、县政府提高政治站位,突出重点,统筹协调,真抓实干。通过实施“五大行动”,沐川县的乡村治理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实施“治理体系优化行动”,健全乡村基层治理结构

1.完善基层治理领导体系。成立了中共沐川县委城乡基层治理委员会,由县委组织部部长担任主任、4名县人民政府副县长担任副主任、24个成员单位负责人作为成员负责全县城乡基层治理的牵头统筹、组织协调、督导落实等;成立县委基层治理办,主要负责委员会日常工作,并划定4名编制,落实领导2名、工作人员2名;制发工作规则、运行制度和工作指南,明确会议、请示报告、协调联络等要求。

2.健全基层组织体系。一方面拓宽覆盖广度,针对县城社区、集镇社区治理等薄弱环节,实施“万名党员进社区”活动,推动党组织全面有效嵌入,确保组织体系经脉畅通、充满活力。另一方面延伸推进深度,创新扁平化、区域化、融合化的组织设置方式,以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整合党建、综治、城管、社保等各类网格,实现“多网合一”,把党组织打造成基层治理的“桥头堡”。[2]28

3.构建基层治理联动机制。完善部门协调工作机制,督促24个成员单位和13个乡镇明确城乡基层治理工作具体分管领导和经办人员,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建立委员会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以及委员会对乡镇、部门工作的调度机制,常态化开展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确保工作不留“空白”和“盲区”。

(二)实施“治理改革深化行动”,夯实乡村基层治理基石

1.做好村(社区)建制调整改革,优化村(社区)整体布局。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后,沐川由原来的195个村调整为129个,减幅33.8%。同时,对129名村党组织书记实行县级备案管理,切实把牢选人用人关。目前,村党组织书记和村民委员会主任全面实现“一肩挑”(机关下派支部书记除外)。与此同时,还在沐溪镇等4个乡镇开展社区建制调整改革,新建幸福等4个社区,拆分保留梨园社区,调整三观楼等4个社区辖区范围。

2.做好乡镇建制调整改革后续工作,充实乡村干部人才库。在乡镇行政编制总量不变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核定乡镇行政编制,确保改革后乡镇平均行政编制达到27名,比改革前平均增加9名。调整下沉72名县级事业编制到乡镇,每个乡镇增加后的事业编制平均达到22.5名,比改革前增加11名。加大基层执法力度,依托片区市场监管所,与沐川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派驻片区综合行政执法中队实行队所合一,逐步实现乡镇一支队伍管执法。抓实人才引育,面向县外公开考调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新录用公务员(参公人员)61人,为干部队伍补充新鲜血液。通过“一对一”互动、“点对点”互联、“面对面”互融,加强东西部干部人才互派交流,推动两地互派挂职专技人才。

(三)实施“治理服务提升行动”,提高乡村基层治理水平

1.大力改善提升人居环境。加快推进农场坝社区统建房小区、三观楼社区凌鹰小区和梨园社区物资局宿舍小区3个老旧居民小区改造。持续推进“三大革命”,在7个乡镇、49个行政村推进生活垃圾分类项目,设置垃圾分类收集点130个、购置农户垃圾收集桶25000余个;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完成全县55个村、约9800户“厕污共治”整村推进。

2.着力提升便民服务水平。实施社区党群中心“亲民化”改造,推进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三化”改造“三年攻坚行动”,落实资金、项目、人员,有序推进改造工程。围绕“建好一张网,办成所有事”的目标,推进“放管服”改革向乡村延伸,实现县级政务服务事项100%网上可申请;在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将118项政务服务事项下放到乡镇办理;推出第一批16项政务服务事项的“快帮办”清单,县域全覆盖由村(社区)代办员代为办理相关服务事项;制定《沐川县村级便民服务清单》,涉及村级代办事项40项、直办事项4项。

3.以信息化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加强信息化建设,推广“天府通办”和“乐易办”APP、沐川县行政审批局微信公众号等互联网载体,引导群众在手机、网上预约办理服务事项。加快数字化建设,推进“雪亮工程”“慧眼工程”建设,覆盖了全县13个乡镇、129个行政村。开展智慧法院建设,完成诉讼服务中心智能化建设,实现法官预约、材料收转、档案查阅等7项事务“即来即办”;融合电脑PC端、四川微法院、微信、微博、12368热线打造服务“网店”,为民服务时间从8小时延长到24小时。

(四)实施“治理队伍培育行动”,提升乡村基层治理服务能力

1.选优配强基层治理队伍。抓好机构改革和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后领导班子调整补充,统筹调配科级领导干部67名,全面调优配强13个乡镇和21个县级部门领导班子,指导完成150多名中层干部的选拔配备。实施干部培养蓄水池计划,启动新一轮优秀年轻干部“选苗”推荐,储备35岁以下、全日制本科后备干部134名。开展乡镇事业科级干部和“三类人员”选拔工作,从乡镇事业编制人员、村(社区)党组织第一书记、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一批乡镇领导干部。

2.加大基层治理能力培训。借助东西部协作平台,先后2次分批分级组织乡、村干部97人赴江山市开展基层治理能力专题培训。实施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提升计划,先后推荐24名村党组织书记参加省、市培训,依托县委党校举办了全县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全面完成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全覆盖轮训,提升了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的履职能力和综合素能。

3.强化基层治理投入保障。构建长期稳定的城乡基层治理投入机制,加大城乡基层治理工作经费保障。从2021年起对在乡镇机关工作的事业编制干部,参照乡镇一般公务员标准发放交通补贴,提高乡镇工作补贴标准。推行村干部“基本报酬+考核绩效+集体经济发展创收奖励”报酬制度,建立村干部报酬正常增长机制,落实提高社区干部经济待遇的各项政策措施。

(五)实施“治理示范引领行动”,增强乡村基层治理实效

1.大力开展示范创建。积极开展城乡基层治理示范培育工作,培育示范乡镇1个、示范村7个、示范社区1个、示范小区1个,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高笋乡安坪村党建引领“聚力”、脱贫绣花“添力”、三治结合“发力”等做法被“乐山党建”公众号推广介绍,并被“四川在线”等主流媒体宣传。2020年,沐川县沐溪镇三溪村被授予“全省首批乡村治理示范村”称号,沐川县高笋乡安坪村被授予“第五届四川省文明村镇”称号。这些优秀村为推动沐川县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乡村治理能力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效应。

2.探索易地搬迁集中聚居点治理模式。沐川县现有易地扶贫搬迁集中聚居点32个,分布在8个乡镇,共安置农户613户、1979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12户、1618人。沐川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聚居点治理工作的全过程,探索实行“点长制”“一长三员”制。完善水、电、路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幼儿园、卫生室、党群服务中心等。加大对搬迁群众后续产业扶持力度,依托林竹(林下养殖)、茶叶、魔芋、猕猴桃等特色产业,做到一户一策,增强分散安置群众后续脱贫能力。推动聚居点群众自治,建立聚居点管理委员会,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室(点),因地制宜设立执勤点,切实提升群众安全感。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组建“感党恩、跟党走”宣讲团,开展“感党恩、跟党走”主题内容宣讲。

3.加强德治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宣传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和先进典型,深化“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依托县图书馆建设的契机,建成“璞舍”、沐川乐韵艺术培训中心等3个阅读点。引导群众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20年新创建省级文明单位1个、省级文明村1个,市级最佳文明单位2个、市级文明单位2个、市级文明村镇3个;共评选出“文明家庭”“五好家庭”“环境洁美家庭”“家风良好家庭”“星级文明户”等1300余户。

4.加强法治管理。巩固基层人民调解组织,配齐乡镇、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实现乡镇、村(社区)调委会专兼职人员配备率100%,实现入驻公安派出所调委会(调解室)专职人民调解员全覆盖。成立了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中心并实体化运行,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建立完善矛盾纠纷“三色预警”机制,有效防止“民转刑”案件发生。推进“一村一警”平安工程,探索推行“警务村长”,切實开展重点人员摸排、安全隐患问题排查、矛盾纠纷化解、上门服务群众等工作,仅2020年就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40余件、收集社情民意67条、协助破获案件27起,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达95%,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实现“双提升”。

5.加强自治引导。以高笋乡安坪村为例,该村坚持党建引领、示范带动、村民自治的原则,建立聚居点管理委员会,制定《村规民约》《聚居点管理公约》,采取“红榜”激励、“黑榜”约束的形式,评选表彰致富、孝爱、洁美、和谐和守法“五星家庭”“全优小组”,激发村民自我管理、自我约束、积极向上的热情,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连续5年开办“农民夜校”126期,通过干部讲政策、专家讲技术、典型讲经验、群众讲感恩的方式来上好新知课、技能课和新风课“三大课堂”,提升村民对国家政策的了解度,提高村民文化知识水平;举办农民“村晚”、喜迎国庆、欢度重阳和大学生社会实践暨留守儿童夏令营等主题活动,提炼并弘扬平安、农耕、红色“三大文化”,成立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举办“乡约安坪”庖汤文化旅游节,不断增强村民归属感、获得感和自豪感,凝聚发展动力。

二、沐川县乡村基层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乡村治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与过去社会相比,沐川的乡村已经发生重大变化。沐川从整体上刚刚摆脱贫困,10年持之以恒全力攻坚,沐川累计减贫50328人,将贫困发生率由23.4%降为零,全面实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的要求。但摆脱贫困后,如何进一步跟上时代步伐,加强乡村基层治理,以基层之治推动沐川高质量发展,还面临着新的问题与困境。

(一)基层党建引领弱化现象

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推动着以城市为重点的区域持续发展,吸引大部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部分农村出现“空心化”现象,这给基层党组织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一是基层党组织能人难寻。村级政治和经济待遇吸引力不强,农村人才外流现象突出,党员“断层化”“老龄化”现象普遍。村委换届选举时,选不出有能力又年轻的村支书,特别是一些偏远的村陷入党支部书记不调整不行、调整又无合适人选的困境,只能由上级派干部担任。有的村无资金自行组织开展干部培训,上级组织的培训针对性、实效性不够强,村干部能力素质整体提升不快。二是村级党组织领导力不足。村合并后,面积变大、人口变多、党组织个数变少,党员之间熟悉程度减弱,村级党组织服务管理不同程度地存在“小马拉大车”的现象。组织生活不能充分激发党员的激情与兴趣,部分村召开党员会议靠村干部个人魅力吸引人,党员政治生活制度化、规范化还有差距。干部与群众的利益分化程度加大,部分村存在小微权力腐败,影响了村级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领导力、号召力的发挥。村级事务庞杂,村“两委”疲于应对,于是工作缺位、错位、走形式、不落地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可持续性不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缺乏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村级集体资源、人才、市场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对接不够,集体经济来源主要靠政府“输血式”注入,难以持续快速壮大。“村财乡(镇)管”机制下,村级资金由乡(镇)级代管,常是申请“可望”但使用“不可及”,多数村因手续繁琐望而却步,导致财政资金闲置,未能发挥应有效应。

(二)经济发展不充分不平衡

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种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也体现在乡村基层治理进程中。经过10年全力攻坚、生态脱贫,沐川蓄积起了高质量发展的厚实基础,森林覆盖率提高15个百分点达到77.34%,被誉为“绿色明珠”“天然氧吧”。10年间,沐川全面拆除马边河流域6300余口网箱,还马边河清清碧波;关停沐溪河流域1200余家小造纸厂,让虾跳鱼跃再成现实;关闭小煤矿产能150万吨,让生态发展成为县域产业发展的主旋律。但生态资源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释放,有了绿水青山,却还没有金山银山。

从县域经济总量来看,沐川在全市11个区县中经济总量偏小、综合实力偏弱,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压力大、空间大。从农业来看,10年间累计建成集中连片产业基地328个、1000亩以上的园区140个,形成五大主导产业体系。但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区域品牌竞争力不强,农民增收基础还不够扎实,长期以来作为发达地区原料、劳务基地的角色还没有完全摆脱。从交通来看,10年间沐川坚持把道路修到山顶上,建成农村公路1623条、3100公里,但乡村公路抗灾能力差、安全隐患多,通行状况不佳,林区路和资源路未成网、未连片,欠账还有1000公里左右,每年可利用的80万吨竹材资源只能砍运下山30万吨,村民守着金山银山,却望山兴叹。

(三)基层干部素质能力不高

伴随着新型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以及农业现代化在乡村社会的推进,乡村精英或人才较多地净流出至城市,而回流返乡就业创业的人才相对偏少,这使乡村基层治理成效也大受影响。[3]

首先是人才结构不优。沐川县通过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农村基层干部数量得到保障,全县13个乡镇配备干部577名,其中科级干部132人;129个行政村配备村组干部2230人,其中村“两委”干部644人。但质量不优、结构不平衡、文化程度不高、年龄总体偏大的问题突出,2807名农村干部中“80后”456人、占16.2%,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有46人、占1.6%,644名村“两委”干部中大专以上学历的有90人、占14%。部分乡村干部观念陈旧,工作方法简单,致富带富能力偏弱、点子办法少,存在“等靠要”思想,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思维固化,求稳怕乱,工作按部就班,不能适应乡村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要求。其次是人才缺口较大。全县农村专业技术人才紧缺,现有农技师、助理农技师433名和农村致富带头人200余名,但乡土人才仅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4.6%。同时,由于沐川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村群众整体文化水平较低,外出务工主要以重体力劳动为主,工资性收入增长不可持续,在家发展产业又缺乏现代产业发展能力和市场思维,乡村人才嚴重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

(四)治理难度不断加大

伴随着农村人口大规模涌入城市,传统农业型村庄的年轻劳动力逐步向二三产业和中心城镇迁移,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农户空巢化趋势加剧,乡镇主要是“386199”留守人员(即妇女、儿童和老人)。同时,农村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较突出,部分农民的国家、集体观念及社会公德意识淡化,“等靠要”思想严重,甚至在一些地方,歪风邪气蔓延,封建迷信、赌博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乡村基层治理与乡村振兴难度加大。

沐川地处盆周山区和民族交融地带,历史上交通较为闭塞、生产生活条件落后,先天遗传加因病因灾等后天因素导致残疾人数量多、程度重。全县有残疾人9814人,其中一、二级残疾人达5326人、占54.3%,贫困残疾人有2855人。重度残疾人以居家安养为主,家庭成员面临照料病人与就业发展的双重压力,这种情况束缚了农村家庭劳动力就业创业。轻度残疾人虽有部分劳动力,但面临就业门槛高、岗位少、就业难等问题,所以就业率仍然较低。作为劳务输出大县,全县常年外出务工人员有7万人左右,大量劳动力外出导致农村出现老龄化、空心化问题。全县农村有留守儿童2933人、困境儿童1021人。留守儿童关心关爱机制不健全,关爱活动形式单一,关爱作用发挥有限。全县中小学有寄宿制床位3920张,目前尚不能满足留守儿童全面寄宿寄读的需求。全县现有农村留守老人1659人、80岁以上老人8258人,虽然已建成公办养老院19所、床位1063张,但养老服务能力不强,养老场所不足,机构和服务设施不完善,所以无法满足持续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

三、推动沐川县乡村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对策建议

万丈高楼平地起,乡村基层治理好比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地基。地基扎实了,大厦才能固若磐石,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人民才能安居乐业。进入新时代,乡村因人而变、因人而治,在治理上关键要解决重大问题和现实难题,概括起来为两大方面:第一,密切关注社会主要矛盾及其变化,通过政府服务精细化和责任具体化来着力化解影响社会秩序和活力的新的结构性矛盾,以此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第二,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宗旨,通过党建引领和文化引导充分调动群众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积极性,让改革的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基层群众。[4]这样我们的基层治理才能够有序有效地解决乡村治理中面临的重大问题和现实难题。

(一)党建引领,完善治理体系

在过去很多年里,我们普遍认为只要经济发展起来了,任何事情都能解决,于是基层党组织工作重心不断向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倾斜,而政治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弱化。总结经验教训发现,经济发展起来的问题并不比没有发展起来的问题少,很多基层事务不是仅靠钱就能解决的,更不是靠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就能解决的,而是要高度依赖群众信任的基层骨干来实现。[5]因此,基层治理必须建立完善党委领导、横向协同、纵向贯通、全域覆盖的组织体系,形成党组织领导、分级负责、齐抓共管的治理工作格局。

1.建立党委统揽的领导体系。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城乡基层治理工作,成立城乡基层治理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落实编制、人员、经费等必要保障,配套出台相关工作规则、运行制度和工作指南。建立基层治理工作分析研判机制,每季度开展一次工作分析,每半年开展一次集中研究,重大事项应提交县委常委会集体讨论。指导乡镇党委成立城乡基层治理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建立基层治理工作分析研判机制,推动工作落地落实,形成党委统揽的领导体系。

2.建立与治理需求相匹配的组织体系。围绕基层治理的盲点、痛点,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采取联建、共建等形式,持续深化部门党组织、党员到社区“双报到”机制,探索实施党员楼长、片长等措施,进一步推动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在职党员积极参与社区治理;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整体优化提升、后备干部储备行动,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提升基層党建工作水平。依托物业服务企业、产权单位、骨干企业等建立楼宇党组织,依托市场监管部门、协会商会等建立商圈市场党组织,做到新兴领域的党建有效覆盖。

3.构建各方协同联动机制。完善部门协调工作机制,强化推进基层治理工作的合力。落实委员会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组织召开联席会议研究推动工作。建立委员会成员单位抓基层治理工作职责清单,委员会成员单位认真安排好分管领导、承办机构和具体经办人员,确保有人办事、有人负责。严格落实委员会对乡镇工作的调度机制,常态化对乡镇进行调度指导,确保基层治理持续推进。

(二)乡村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

基层治理实现良治善政离不开农村经济的发展,所以必须把实现治理有效与发展农村经济一体研究、同步推进,促进基层治理组织与农村各类经济组织共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落实党富民惠民利民的各项政策,最大限度地增进农民福祉,最大限度地协调好利益关系。[6]

1.振兴产业强基础。沐川县把产业作为富裕农民、振兴乡村的根本,对接四川省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依托48万亩富硒土壤资源优势,打造沐川竹、茶、果、菜、药、鸡和烘干冷链物流、现代种业“6+2”产业体系,推进基地向园区化发展、加工向精深化发展、特色向品牌化发展,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2.文旅融合增动力。按照“生态康养·休闲度假”定位,积极推进“旅游+农业”“旅游+文体”“旅游+康养”模式,聚焦乡村旅游、森林康养、文化体验、竹资源综合利用等产业,[7]深度挖掘文旅资源,打造温泉小镇、康养小镇和农业体验园、观光园、竹林人家等新型经营主体,推出一批特色乡村旅游线路和旅游景点,实现康养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并使之成为县域经济厚积薄发的强劲动力。

3.协调发展提质量。根据地域、经济、产业特点,坚持“一核引领、多镇辐射、百点支撑”,以产业为支撑,建设一批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打造一批中心镇、重点镇、特色镇,实现乡镇间均衡发展。加快培育文旅康养等现代产业,丰富城市底蕴,促进新旧城区有机融合,优化农村公共服务,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机遇,加快南向、东向借力仁沐新高速、沿江高速快速接驳,把沐川建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辐射带动乌蒙山片区发展的重要节点,实现区域一体化发展。

(三)人才为基,提升治理能力

基层工作者面对千家万户、千头万绪、千难万难,要加强乡镇、村(社区)、网格员等三支基层治理骨干队伍建设,配套完善有关激励保障措施,加快提升基层治理队伍的治理能力。

1.选优配强干部人才。鲜明树立实绩、实干用人的正确导向,加强对脱贫攻坚、重点工作等基层一线优秀干部的培养使用,夯实干部队伍基础。严格执行任期目标责任制、村干部目标绩效考核制和干部考核奖励制度,激发干事创业热情。拓宽村级干部选拔渠道,采取公推直选、跨村任职、机关选派等方式,将致富带头人、返乡青年、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等选拔到村级班子中,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农村发展带头人队伍。

2.深挖培养本土人才。认定一批带动能力强、有农业生产经验或一技之长的“土专家”“田秀才”“农村家庭能人”,扶持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培育一批技艺精湛、扎根农村、热爱乡土的乡村工匠,着力将本土人才打造成为现代乡村治理的主力军。[7]同时,严格落实《激励优秀农民工返乡创业发展45条措施》,大力回引优秀人才回乡创业发展。

3.引进储备外来人才。秉持欢迎人才、精选人才的原则,以更加优惠、更具有吸引力的政策条件增强人才“粘性”,引进一批掌握多元文化、懂农业技术和信息化、会农副产品营销的复合型人才。积极联合高校、职业院校灵活设置与乡村振兴密切相关的专业,加大教育、卫生、旅游、电商、农业、文化等专业人才定向培养力度,为实施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后续人才。[7]

(四)帮扶助困,化解治理难题

对特殊困难群体的关照程度体现了一个地方的民生温度、治理精度。关心帮扶特殊困难群体不能只凭一时一地之力,还要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完善制度安排,整合各方力量,补齐短板、兜牢网底、斩断穷根,不让一户一人返贫掉队。

1.多元化关爱留守儿童。健全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依托已建成的19个“留守儿童之家”,组织志愿者、爱心人士、“五老”人员等对困境儿童、留守儿童开展关心关爱活动,丰富农村留守儿童精神生活。

2.便利化保障残障人士权利。强化残疾人社会救助服务,切实将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家庭及时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之内。完善就业扶持体系,开发就业岗位,保障残疾劳动者体面就业。加大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力度,逐步将残疾人无障碍设施建设纳入市政设施建设规划,让残疾人出行无忧。

3.人性化提供养老服务。做好居家养老服务,着力构建居家社区相协调、医养康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加快推进沐川养老中心、新凡养护院、沐川孝老养老院等养老服务项目建设,扩大养老服务容量,力争“十四五”期间养老床位再增加1000张,达到2500张左右。

4.优质化供给医疗教育资源。全面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沐川县人民医院创建为三级综合医院,新建县疾控中心、县妇幼保健院、县中医医院,大力培养培训乡村两级卫生人才,实现县、乡、村三级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一体化发展。进一步完善教育预算拨款制度和投入机制,高标准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发展规划,重点抓好城区学校的布局优化和建设,提升城区公共教育服务水平,到2021年全县达到学前学位5500个、义务教育阶段学位23300个、高中阶段学位5300个。

(五)以人民为中心,提升服务水平

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加,这对基层治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加强基层治理必须着眼于当下,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细化工作举措,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1.大力改善提升人居环境。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加快推进竹林巷、马鞍巷棚改项目扫尾工作,深化智慧城市和放心舒心消费城市创建。推进小区(院落)环境综合治理,常态化巩固“双创”成果,实现居民小区(院落)净化美化亮化。实施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推动村民小组专职保洁员全覆盖。深化“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创建活动,常态化办好“环保曝光台”专栏,完善典型问题曝光、挂牌督办、对标销号等机制。

2.着力提升便民服务水平。实施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规范化、亲民化“三化”改造“三年攻坚行动”,并纳入“十四五”发展规划,优化空间布局,完备功能配置,抓好党群服务中心“三化”改造。健全城市服务机制,推动以社区居民为对象的公共服务、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等进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实现便民“一站式”服务、“一窗式”办理。推进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工作。推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推进“放管服”改革向乡村延伸。

3.以信息化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加强信息化建设,系统集成党务、政务和社会服务资源,让居民群众享受便捷高效的“线上”“线下”服務。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推进“雪亮工程”“慧眼工程”“高清天网”建设和联网共享,推进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网络环境,提前谋划和布局5G网络,提升农村地区宽带网络覆盖率和信息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引领行动,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开展智慧法院建设,探索“移动微法院”互联网诉讼服务功能。推动县级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与综治中心一体化运行。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集数据采集、综合指挥、代办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信息平台,推动各类治理职能部门纵向贯通、横向协调,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2]29

4.多举措提升法治保障水平。深入推进社会治理“五大行动”和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加快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县乡平安建设协调机制。巩固基层人民调解组织,配齐乡镇、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实现乡镇、村(社区)调委会专兼职人员配备率100%。入驻公安派出所调委会(调解室)专职人民调解员全覆盖。建立驻村(社区)辅警工作制度,打造专群结合的社区警务团队,全面推行“一村(社区)一辅警”“警务村长”机制。打造全面依法治县媒体平台,建设智慧法治服务平台,建设法治教育基地,深化拓展“法律七进”工作。

推进基层治理永远在路上。沐川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突出政治引领、方向引领、组织引领,切实把推进基层治理抓在手上、扛在肩上,从乡村基层治理中存在的难点、痛点、堵点破题,全力补短板、强弱项、建机制、提能力,稳步推进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的决定[J].四川党的建设,2019(24):5-11.

[2]李炯.加强党建引领提  升基层治理效能[J].党建研究,2020(06).

[3]陆杰华.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社会治理的困境及其对策探究[J].民主与科学,2019(02):19.

[4]赵茹.关于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几点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20(01):129.

[5]袁明.新时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思考[EB/OL].(2018-11-10)[2021-04-05].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8/1110/c40531-30392826.html.

[6]陈金彪.创新基层治理体系  走乡村善治之路:赴桐乡市蹲点调研报告[N].浙江日报,2018-06-28(05).

[7]鲁力.实施乡村振兴的探索与思考[N].乐山日报,2018-06-09(03).

猜你喜欢
乡村现代化
奋力创造建设现代化新黄石的崭新业绩
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的现代化新篇章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敢立潮头唱大风
一场无休止的“逃亡”
一场无休止的“逃亡”
浅析当前乡村财务管理模式的
小学生好奇心与创新意识的潜在联系
话剧《乡村》
MSU:东兰辛“乡村”里未来的公关小姐(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