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数学教学效率

2021-09-05 22:57刘爱萍
启迪与智慧·下旬刊 2021年7期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刘爱萍

摘   要:数学是一门集抽象性与逻辑性于一体的学科,更是初中教学的重要组成。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强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思考,改变以往依附于教师思考和学习的现状,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激发学生探究知识兴趣,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和质量,实现预期课程目标。

关键词: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教学策略

随着新课程改革实施,对课堂教学提出比以往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尤其在数学学科方面,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民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氛围,引领学生自主探究知识,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教师教学质量。

一、引入趣味教学因子

初中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适当融入趣味因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学习函数常量和变量知识时,如果数学教师单纯为学生讲解知识概念,即变量是在某变化中取不同数值的量。在此过程中未添加任何一项趣味性较强的元素,学生在日后学习中既有可能演变为依靠记忆学习,也可能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影响未来发展。对此,初中数学教师在函数教学中应注重融入趣味性因素,最大限度调动学生探究知识积极性和主动性。任何一门学科知识内容都可在愉悦、和谐的氛围中为学生传授,重点在于教师如何摆脱传统教育理念限制,使自身采取的教学方式更具有灵活性。例如在学习函数图像理解与运用时,数学教师可选取初中生较为感兴趣的内容引入,《龟兔赛跑》是学生在小时候就听过的寓言故事,数学教师可尝试改变故事,即选取x轴和y轴分别代表时间与速度,二者均处于函数图像上,要求画出兔子和乌龟赛跑路径,借此让学生充分了解起点、终点、转折点等不同名词含义。故事中,兔子在领先后倒在大树旁呼呼大睡,在函数图形中可将该段时间表示为y=0水平直线。乌龟在比赛中属于匀速直线运动,应以一条均匀的斜线表示其函数图像,乌龟和兔子里程相同,那么表示兔子和乌龟运动里程的函数面积也应相同。

二、积极鼓励学生质疑

质疑是帮助学生高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題的前提因素,只有发现问题才能分析并基于此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其中质疑与创新属于相辅相成的关系,学生思路因质疑而开阔,更能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的质疑穿插其中,有利于提升教学效率。纵观传统数学教学现状,很多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影响,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能违背教材和教师,以致于学生在学习中即使发现问题也不敢质疑,甚至没有质疑意识,上述情况均不利于开展数学教学。当前大部分初中数学教学习惯性运用串讲串问方式,一节课设置较多问题并借此牵引学生思维,这种模式并未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本质依旧为灌输,实践更不知从何谈起。以“轴对称”相关知识为例,教师在为学生演示,使其对轴对称图形形成直观印象,随即让学生阅读教材并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由此一来学生的学习并非单纯地阅读教材,则是加入自身思考。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并提出很多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如:“对称线均为直线吗?”“为何要表述为所在的直线?”部分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脱离教学目标,或担心出现错误被教师批评和其他学生嘲笑而怯于提问,数学教师要及时给予引导和鼓励,当学生提出问题后可对其夸赞,提升其学习数学自信心。针对部分创新能力较强且学习积极性高涨的学生,则需要及时肯定其提出的问题,维持学生探究数学知识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和效率。再以“二次函数”相关知识为例,大部分学生在学习几种常见表达式后较为迷惑,虽然能记忆性质,但在应用知识时存在较多问题,不知该运用哪种表达式更为合适。此时教师提出问题:“为何y=a(x-h)2+k称为顶点?”学生一边思考一边询问:“在解答问题时为何要运用顶点呢?”谁知这个问题尚未解决,又有一名学生提问:“通常一般式y=ax2+bx+c应用于哪种情况呢?”数学教师可围绕学生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最后所有问题均得到解决并归纳总结:顶点式多应用于已知图像的顶点式和对称轴,一般式多应用于已知图像上的三个点或三对x,y值,当学生明确各个知识点区别与联系,就能合理应用于解题当中,提高学习效率。

三、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初中数学教师应结合学科特征和学生学情从多方面提出问题,使学生深入思考数学知识,全面调动学生探究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课堂提问效率和数学教学质量,实现预期课程目标。初中数学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注重落实渐进性原则,尤其在备课阶段针对教材各个知识点从易到难设置问题,正因如此对数学教师提出比以往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即教师要充分熟知教材各个知识点并梳理其知识脉络,了解各个章节知识点分布情况。正式授课时可沿着知识脉络以及顺应由易到难原则为学生讲解知识,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建立系统化知识体系,为高效学习数学知识奠定坚实基础。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出以下问题:“请问随便三条线段均能组合成一个三角形吗?”大部分学生表示肯定。随即教师拿出三根长短不同的木棒让学生观察和动手操作,再对自己的回答进行评价,学会自主发现问题。上述问题情境改变以往教师直接说出答案而使学生产生逆反情绪,更能吸引学生探究知识欲望,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潜在思维,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对三角形三边关系认识也更深刻,思维从单一式逐渐朝着递进式方向发展,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基于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更强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和思维能力,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探究学习,形成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与课堂氛围,高效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群.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研究[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20(3):0054-0054.

[2]玮 张.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教育研究, 2020, 3(1).

猜你喜欢
新课程标准初中数学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问题解决”的生活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