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世明
称谓云云,堪为一门学问。远的不论,只说近得不能再近的亲戚系统,七大姑八大姨,你得屈指数一阵子吧?而按父系走的“堂亲”系与母系的“表亲”系,又是多么伤脑筋!
别的不说,看《红楼梦》吧,要想把那林林总总的堂亲与表亲弄明白,弄得一清如水,只怕你要用幾天时间列一张大表,是故,欲涉“红学”这么深的水,称呼云云,足可列为一分支呢。现代京剧《红灯记》中,李铁梅有句唱词:“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很形象地说明了称呼问题。
称谓包含称呼,称呼是称谓的一部分。
称谓里有时代变迁,有人生百味。改革开放之初,先生、小姐之称重回坊间,听起来很时髦,也似很尊贵。然而,风骚才领没几年,又臭大街了。
现时总有机会比文学、影视作品来得更为鲜活,更显刺激性。称谓这门学问在社会生活中你掌握不了,甚至分寸感把握不好,也许悲剧或喜剧分分钟就在你眼前上演。
称谓在官场更是不可轻视的学问。副职一律要称正职,低职一定要“高”论,已是“官场秘籍”之一。对于基层单位来说,上级机关的主任科员自然要称“主任”,副主任科员也要称“主任”,这二者都属科级,遇到其所属单位领导也是主任(处级),怎么区分?有办法,以“大”“小”主任称之。
喜剧于此应“呼”而生:笔者所居地成立散文随笔学会,同时宣布各专门委员会组成。现在社会组织也参照官场规则,学会设主任副主任若干,各专门委员会也设主任副主任若干。绕口令来了,你是散文随笔学会主任(副主任自然也要称主任),还是散文随笔学会散文(随笔、评论……)委员会主任(副主任自然也要称主任)?实在难解难分,有聪明人提出,学会主任副主任称大主任,各专门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称小主任,大小有别,区分清晰嘛。
可巧,学会为两名作者的新著开研讨会。写作者们固然显得相对清贫,但饭还是要吃,酒还是要喝,谁没有俩仨朋友?拉点赞助嘛。安排餐桌时,两名工作人员,拿着桌签,你一言,我一语,听来很“喜剧”:
主宾,赵大主任,挨着是钱大主任,这个孙大主任,这个李大主任……
李姓人多,在这学会也是“第一大姓”,几个专门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姓李的居多,两人安排餐桌就热闹了——
这座是小李主任……
哪个委的你得说明哦……
噢,散文委小李主任,这个是随笔委的小李主任,这个是评论委的小李主任……
桌没排完,餐厅内已笑作一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