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老艺术家曾说,文化艺术最核心的东西就是“创造力”,“创造力”是产生新事物的能力,这些创意必须是独特的、原创的以及有意义的。对于杂技这门艺术来说,算是中国最传统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已经有3600多年的历史,杂技在汉代称为“百戏”,隋唐时叫“散乐”,“杂技”一词,是1950年中国杂技团成立时,由周恩来总理定名的。
那么,杂技作为传统艺术如何在科技高度发达、人们对新兴文化极度追捧的现代文艺大潮中持续发展并脱颖而出呢?答案就是创新!现代杂技创作“有作品,缺精品”,说明杂技团体原创能力和创新意识不够,作为院团的负责人或管理者这是亟需改变的观念。
首先是要引导编创者在杂技本体上打破传统,融合其他艺术在传统技巧方面进行大胆尝试,比如杂技和舞蹈、戏曲等相结合,或者和一些体育项目混搭;也可以借助道具让演员进入全新的表演场景里,通过肢体技巧讲述一段故事。同时也要注重从艺术上、表演形式和表现手法上多方面去創作,提高杂技节目的意境。比如深圳福永杂技团原创节目“科技灵光——晃圈”,该节目在创作初始,创作团队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思考。第一是杂技本体技巧,呼啦圈作为人们平时锻炼身体的一项娱乐运动,如何和杂技融合在一起,创作团队做了大量的技巧设计,演员既要在晃动呼啦圈的同时完成杂技技巧,又要在观赏性上不失违和感,因此该节目创作了分圈技巧,从脖子、胸、腰、臀、腿等五个部位同时晃动呼啦圈,还有二节人、三节人螺丝圈,二节人对抛呼啦圈,三节人头顶倒立晃圈,以及多人抛接群圈等技巧,开创了呼啦圈与杂技相融合的全新节目。第二是呼啦圈道具,为了减轻呼啦圈的重量和韧性,以及接、抛圈时对演员的身体免受更大冲击和伤害,创作团队尝试了很多种材料,最终研发了有自己专利的呼啦圈。第三是该节目的编排,呼啦圈本身是一项活泼的体育运动,深圳又是一座充满梦想和奇迹的年轻城市,青春、潮流、前沿和追梦成为了主创团队编排该节目的关键词,律动的节拍,时尚的服装,轻盈的舞步乘载着演员们在舞台上跃动,银色的呼啦圈仿佛一道道光在追着梦想闪耀。该节目一经推出就在国内外杂技赛场上斩获数枚金牌,商业演出订单不断,这个案例充分体现了创新对于杂技的发展有着决定性作用。
要想在多变、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在以市场为导向的同时,创作出具有观赏性及娱乐性的节目,做到出其不意,从根本上避免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再优秀的作品也要有平台去展示,所以杂技艺术的市场更应该创新,也可以说是杂技团发展和生存的需要。杂技的演出场地从最初的剧场,发展到可以进入景区定点演出、巡游演出,那么我们可否打造沉浸式的带有主题形式的互动表演,在特定的表演空间里让观众参与其中。再一个就是把杂技艺术向产业方面发展,深挖杂技魔术的特点,在主题性较强的节目、剧目上延伸出和人们生活中实用的产品,进行市场销售。另外也可以把杂技魔术元素融入酒吧、餐厅或酒店,打造成具有主题性的休闲场所,消费者不仅仅只是在剧场可以欣赏到杂技魔术表演,更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杂技魔术在生活中所带来的美妙感受。
传统杂技艺术想要得到长足发展,必定要在保留自身特色的同时,勇于创新,使杂技市场化,市场产业化,方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开辟出一条新路子。
王召,出身于杂技世家。自2012年至今,担任深圳福永杂技艺术团团长。现任中国杂技家协会理事,兼中国杂技家协会“两新”组织发展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深圳市杂技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宝安区杂技家协会主席;深圳市宝安区海归协会执行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