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建成 1949年生于山东青岛,现任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创作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艺术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文化发展促进会理事、北京市文史馆馆员、美国美术设计学院名誉院长、法国鲁拉德骑士团艺术委员会委员、文化部高级职称评委、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本期《南风·艺术》推出的这位艺术家“生逢其时”,他出生在改天换地的年代,仿佛是先天就肩负着“历史”的使命,从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国共合作——1924·广州》《七溪会阅图》,到《换了人间——1949·北京》《康熙西征》《开国大典》,他创作的一系列重大历史题材巨作,场面宏大,仪态本真,史诗般荡气回肠、震撼人心!他笔下的《先贤录》系列作品,一位位先贤大德的智慧群像,折射出那个时代的思想光辉。他创作的西部纪实系列作品饱含人文关怀,写实的情绪,浑融写意的装束,深邃的目光中流露出艺术家对人的生存现实和生命状态的殷切关照!他笔下的女性系列作品,宛如一股温润的清流,将技法与情感汇入心田。埋首丹青,惜时如金,他就是与共和国同岁、连续五届荣获全国美展大奖的人物画大家赵建成。
《西部纪实》关注当代人心灵
上世纪70年代,赵建成师从朱乃正先生学习绘画,80年代曾受教于王子武先生、周思聪先生,专攻中国画人物画。从1984年《铺路石》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铜奖,1987年《厚土》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铜奖,1994年《金秋》获第八届全国美展最高奖,1999年《魂系雪域——孔繁森》获第九届全国美展铜奖,2000年《西部放歌——灵光》获第十届全国美展银奖,再到近年创作的《先贤录》系列、诗意少女系列,尽管从题材、尺幅、切入角度等诸方面看,似有很大的跳跃性,贯穿其中的精神,却是为时代放歌、为个体的认同与价值放歌、为民族的自强与尊严放歌。
赵建成的人物作品不以线条造型见长,而是挥洒自由的水墨、与色彩和肌理相交融,以此表达对社会、人生和艺术的态度,抒发自己内心的感情。在笔墨结构上,赵建成追求“意象性”,甚至抽象性的笔法、结构,塑造出极具写实性的人物形象。在他的画中,随意的笔触、梦幻的设色,隐约可以看到印象派的影子。他的人物画,即便画的是古贤,却依然充溢着浓厚的现代气息。赵建成曾说:“作为人物画家,我是画写实的,如何塑造形神兼备的人物,如何在作品中透视社会现实,我是用绘画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立场。”关注现实、关注民生、关注当代人心灵,一直是赵建成着力表现的主题。赵建成认为,面对浩瀚的中国绘画传统,我们怎样才能直接地接触到它的本质,那就是学习大师的共性重叠的那一部分,那就是规律和中国画的本质。他将创作视角落在了少数民族、矿工等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在《西部纪实——原上行》中,赵建成笔下的老人、妇女、孩子,或茫然、或真挚、或含笑的眼眸,与西域风貌融合在朴厚苍凉中,他们以平凡纯真的生活状态、诉说着如烟岁月逝去的痕迹,让人静默于心,留给观者对生命的祈祷与思索。在《牧归图》中,风露清愁、黯然神伤的清秀少女,在他的笔下栩栩入情,不失纵逸;赵建成墨间的女性形象,有着小家碧玉的韵致,向观者展示着他内心无拘飘逸,文雅洒脱的一面。而在《芳草留人宜自闲》中,画中人物构图严谨,线条流畅,设色工丽清透,少女面貌秀润、举止娴雅,透露出东方女性古典的恬静气质。
《先贤录》寻求时代的精神坐标
赵建成自2003年开启《先贤录》系列的创作主题,力图描绘近代中国政治、文化、科学等领域的百位重要人物。他意识到一个肖像就是一个生命体,也是一个时代的表情,乃至精神坐标。作品的美学品格,定位在“正大之气象”“庙堂之风范”。在他看来,20世纪20年代,中国这批学贯中西的先贤大德,以他们思想的光芒,照亮了黑暗的中国,那是一个伟大的民主思想启蒙的时代,他们是民族的灵魂和脊梁,是中国现代文明的基石。赵建成说:“我是怀着内疚、羞愧、渴望、敬畏的心情,为先贤造型。他们是高山,令我们仰止;是历史,让我们敬畏。”在每次创作之前,他都会阅读大量的相关史料,研究该人物的生存状态、经历、建树等,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具体形象的处理。最终,该系列作品以精谨写实的头部塑造、内心性格的精神刻画和灵活多变的笔墨身躯营构的样式,成就了赵建成独具风貌的绘画语言,也奠定了他作为“徐蒋体系”第三代领军人的学术地位。著名美术理论家刘曦林先生称:“赵建成的绘画是以形写神、写心的中国肖像画传统与现代精神遇合的火花,在中国水墨人物肖像画的长廊里,标志着新的里程”。《先贤录》运用山水画的皴法绘制面部,人物的悲喜浮沉隐于眉宇之间。身躯则是笔断意连的虚化处理,层次分明,不失雅趣。著名美术理论家邵大箴先生认为:“他的人物画以形体塑造的浑厚、坚实,以墨与色彩的浓淡虚实所造成的丰富,既不同于传统文人画的艺术语言,又有异于其他‘中西融合体画家的技巧,在画坛独树一帜。”赵建成的创作对象从康有为到梁启超、从齐白石到黄宾虹、从胡适到蔡元培、从鲁迅到闻一多等先贤、智者名士。赵建成说:“在描绘这些文化名人的时候,每一笔都是和这些先贤的精神交流,你会因为他们的思想而激动,也会因为他们曾经鲜活的生命而感动,是一种多视角,跨越时空的心意相通。”中国文联副主席冯远说:赵建成在水墨写意这方面,他用水墨语言的特点来表现人物的特征。也是表达了以非常丰富的渲染的手法和扎实的造型取胜。在人物画由传统类型向现代类型转换的过程中间,是做出了重要贡献的。中国美术家协会驻会副主席徐里认为,他的这些人物肖像,無论从形象还是个体,可以说每一张都非常精彩,他的精彩之处在于对人物时代背景以及时代特色的把握,画面人物的精气神也借助这一点而展现得淋漓尽致。在这组画中,赵建成将康有为一生经历无数宦海沉浮的儒雅形象描绘得神貌毕肖,以近似“枯柴描”的手法,绘出章太炎的一袭长袍,超然风骨。赵建成笔下的齐白石,并没有刻意美化白石老人衰老的面容,而是以“尽精微”的手法,再现大师在耄耋之年的精神气质,将白石老人恪守中国文人特有节操的形象刻画得极为传神。他还以精微之笔刻画出黄宾虹,为山水写照,为写意传神的手,画面疏淡清逸。他所塑造的历史人物形象,不仅丰富了20世纪中国画的人物画廓,而且已成为新时期水墨写意人物写实高度的一种标志。知名画家唐勇力说:“赵建成的作品把握住了肖像画的精髓,尤其是民国时期的肖像作品,画得都非常精彩。”
用艺术为历史留下视觉的记忆
赵建成认为,艺术是时代的投影和胎记。他清醒地意识到历史画是“用艺术为历史留下视觉的记忆,而非借助历史题材表达自我观念的一般意义上的绘画创作。”赵建成把对历史内涵和宏伟场面的追求,付诸于创作中,使其历史题材作品弥漫着神圣庄重的艺术氛围,凸显出正义凛然的民族大义和不朽的国之魂魄。这些年来,他的一部部鸿编巨制的历史题材一个接一个地横空出世:2009年,他承担了由文化部、财政部、中国文联联合主办的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创作任务,作品《国共合作——1924·广州》由中国美术馆收藏。2017年12月,历时五年完成《民族会盟——七溪会阅图》的创作,作品被国家博物馆收藏。同年完成北京市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工程《换了人间——1949·北京》,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北京市重大历史题材美术作品展》展出,并被北京市政府收藏。2019年,承担由中宣部、中国文联、文化部、财政部主办的《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的创作任务。2021年2月,历经一年半时间,完成“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开国大典》的创作任务。他创作的一系列重大历史题材巨作,场面宏大,仪态本真,史诗般荡气回肠、震撼人心。他的《换了人间——1949·北京》,长18米,高3米,是赵建成先生历时五年的呕心之作。用中国写意水墨的形式,来表达开国大典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完全是一次大胆的创新。它与董希文先生的油画《开国大典》、唐勇力先生的工笔《新中国诞生》立意有所不同。赵建成并不侧重于开国大典历史时刻的场景描述,而是转换视角,通過对这63位开国元勋的人物肖像和内在精神品质的刻画,集体体现了一个时代的表情。赵建成说:我将选题命名为“换了人间——1949·北京”,是因为在我的眼里,1949意义重大,是中国社会和历史的一次重大变革,而书写中国这一壮阔历史画卷的,正是这批独特的人物。2017年,历时5年,《换了人间——1949·北京》完成,画中每一个人物都栩栩如生,每一个人物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下,他们用鲜血和意志改写了中国的历史,使中国换了新面貌,换了人间。创作这样一幅巨作,对画家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对画家的学识修养、驾驭大型创作的能力,都是前所未有的考验。接受北京文史馆的创作任务,赵建成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以及艺术家的艺术使命。这也最大限度地激发了他的创作热情和旺盛的创造力,使他能够创作出这幅震撼人心的史诗作品,实现了赵建成孜孜以求的——艺术性与哲学性的融合。“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开国大典》历经一年半的时间,2021年2月,这幅长12米,高4.2米的巨作终于完成。赵建成希望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出那个决定中国未来走向,影响四万万同胞命运,无数先烈用鲜血浇筑的时刻,同时也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与那激动人心的时刻一起被历史所铭记,为中国画发展树立起一座新的丰碑。
谈到如何看待宏大历史主题为题材的国画创作,赵建成说,历史画创作有其明确的目的性和原则性,画家必须对历史负责,将客观性放在第一位,除了具备良好的绘画天赋和严格的专业训练外,更需要具备敏锐的历史感觉力。历史的第一因素是人,历史画的第一因素也是人。当以人为主体的西方绘画与以自然为主体的中国绘画并置于同一舞台时,不可避免地挑战加速了中国绘画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化。如何用中国画承载宏大主题的创作?以《国共合作》为例,在这幅画作中,为了表现“和”的精神,我选择了“合影”的场面,在画面结构中,强化秩序感,是服务于这种精神指向的重要设计。我试图用具有雕塑感的造型和笔触,塑造一个担当大义的群体肖像,使整个画面弥漫着一种静穆与神圣。我将这幅作品的笔墨,设计定位在灰色度和大量留白,以云烟般逝去岁月的“留痕”,引发观者对历史的思考和敬畏。范曾评价赵建成说:“方今之世,瓦釜雷鸣,若赵君人物画之精绝,已寥如晨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