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探究式教学入手 多途径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2021-09-05 07:55吴海明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科学素养科学小学生

吴海明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探究为主的学科,对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尤其是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要求小学生亲身经历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订计划、进行实验、表达交流等过程,以在动手动脑中逐步培养起他们的科学素养,进而不断提升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本文探讨从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从探究式教學入手,采取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以及实践法等的教学策略,以激发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进而达到科学素养培养的基本目标。

小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初始阶段,他们对各种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探究的欲望较为强烈。作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根据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将科学学科的教学放在较为重要的位置上,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科学志趣、创新精神,在他们的心灵中播下科学的种子,为小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

一、观察——质疑的开始

观察是引导小学生主动质疑的首要步骤,通过观察,可诱导他们自主猜想,有助于深度学习的发生。教师在科学教学的过程中,可运用观察法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唤起他们的学习热情,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土壤的成分”部分内容时,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知道土壤中的生命物质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非生命物质空气等。对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借助多媒体设备展示家乡的照片,家乡的美在小学生眼中是独一无二的,家乡肥沃的土壤养育着一代又一代人,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水果、蔬菜、粮食等,那么家乡的土壤有怎样的特点呢?土壤中有什么呢?教师可带一些新鲜的土壤到教室中,并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仔细观察,在用放大镜看、用手摸、用鼻子闻等的过程中,小学生表达的欲望将更加强烈,收获也更多。

总之,观察法可使小学生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发现更多全新的知识,能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满足他们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二、实验——体验的重心

在以前的小学科学教学中,一般以教师演示实验为主,小学生处于被动观看的地位,他们自主参与实验的机会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小学生的天性,使得他们学习的兴致偏低。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应鼓励小学生自主动手,并不断纠正错误的实验方案,这不仅有利于他们掌握知识,还能促进他们细致严谨、勇于探究、不怕失败等良好科学素养的形成。

例如在学习“固体的混合与分离”部分内容时,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认识并学会分离生活中的混合物,能比较固体混合前后的质量与所占据的空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准备黄豆、绿豆、玉米粉的混合物,鼓励小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进行分离,经过讨论,小学生将发现可根据玉米粉、绿豆、黄豆等大小的不同,借助不同孔径的网筛进行分离。那么又应该如何分离木屑和铁屑的混合物呢?从生活常识入手,我们能够发现,磁铁可吸引铁屑,剩下的就是木屑了。在思考和实验的过程中,小学生能自主发现,分离不同的混合物所采取的方法是不同的,因此在分离时,一定要多思考、多动手实践,这样才能实现分离的最终目的。

总之,在运用实验体验的过程中,由于是自主动手操作得出的实验结果,小学生的记忆将更加深刻。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对过程的经历体验,都可以有效促进他们科学素养的提升。

三、调查——探究的落实

调查法也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途径之一,通过实地调查,可落实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理念。书本上枯燥的文字描述变成了鲜活的实际案例,小学生的感触将更加深刻,教学效果自然也更好。

例如在教学“珍惜水资源”部分内容时,学生认识到,水是生命之源,在日常生活中有着极为广泛的运用,但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在实际的生产和生活中应该如何节约用水呢?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可借助调查法,布置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到所在社区,对居民的用水情况进行了解和调查,并询问他们都是通过哪些方式节约用水的;当然,小学生还可到当地的工厂,咨询其用水情况以及排水处理设施等。通过因地制宜地调查,小学生能意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意义,并能从自身做起,在日常生活中珍惜水资源,做到随手关闭水龙头、用洗菜水浇花等。

总之,调查法能帮助小学生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有助于他们在实际调查中发现更多教材之外的知识,可帮助他们建构起完整的科学知识体系。

四、实践——探究的拓展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科学素养并不是靠记概念、熟读课本等养成的,而是需要小学生的亲身实践,以丰富他们的直接性的生活经验,将科学理论内化成他们生活常识的一部分,进而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于他们来说是受益终身的。

例如在教学“认识固体”部分内容时,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中,每时每刻都在接触不同的物质,根据存在的状态,我们一般把物质分为气态、液态和固态。固体物质在颜色、形状、大小等方面有哪些特征呢?教师就可借助实践法,组织小学生找寻教室内、厨房里、卧室中等地方的固体,并运用所学知识对寻找到的固体进行描述。固体类知识的学习,仅仅依靠教师描述,是无法满足小学生求知欲的,只有亲身实践,才能丰富他们的感性和理性认识。

总之,动手实践,能拓宽小学生的科学视野,发展他们的知识迁移能力,进而全面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综上所述,科学素养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而又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积极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并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引导小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学会科学地看待生活中的问题,进而促使他们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大胆想象、勇于探究中提升他们的科学水平,从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促使他们成长为优秀的人才。

猜你喜欢
科学素养科学小学生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科学拔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