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议丹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充分融合并合理运用STEM教育思想,不僅可以显著增强小学生的综合素养,还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团结协作精神。将STEM教育思想与科学教学有效融合,是教学模式改革的新思路与创新策略,并可以从科学、技术、工程以及数学等角度为小学生开展融合性教学,以跨学科教学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
随着时代与社会的快速发展,科技水平逐渐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实力的标准。进入21世纪,人们越发注重对小学生的综合素养与思维水平的培养。美国首先提出了要培养STEM人才,重视各个学科之间的融合。我国也不例外。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必须积极融合STEM教育思想。
一、在STEM教育思想背景下,将科学课教学与课后实践有效融合
小学科学教学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小学生对科学课程的浓厚兴趣,且其具有极强的知识面与综合性,蕴含了如变异遗传、简单机械以及建筑工程等知识。这些教学内容的讲解,可以为小学生日后对理科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因此,教师必须在小学科学教学课堂中有效融合STEM教育思想。
例如,当小学教师讲解“齿轮”知识点时,教材中可能仅仅提及了齿轮最基本的原理与应用,并不能使小学生对齿轮产生深刻的认知,无法了解其功效。但如果小学教师将课后实践与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融合,对教材知识点进行课外拓展,就不但有利于小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点,还可以充分锻炼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告诉小学生变速自行车、钟表等物品都是运用齿轮的机械原理制作而成的。虽然小学科学教材内容都是较为浅显的知识点,但如果教师利用STEM教育思想开展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则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在STEM教育思想背景下,将科学课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融合
我们已经进入智能化、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教育行业带来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在小学科学教学课堂中,往往会出现很多无法准备的教学材料,如想要学生牢牢掌握这部分知识点,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就是一个极好的选择。与此同时,对于小学生来说,科学教材知识具备一定的抽象性与分散性,学生无法顺利进行学习,如宏观或微观等部分科学教学工作,必须运用信息技术才能顺利进行。
例如,当小学教师讲解“斜面摩擦力”或“凸透镜”等知识点时,由于很多实验器材都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较难涉及的领域,教师无法有效完成实验内容,将实验结果呈现在小学生眼前,因此,教师必须结合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在各个教学平台中的教学练习题与科学实验,都是教师可以有效利用的辅助工具。
再如,当小学科学教材中涉及天体运动、热胀冷缩过程之中微粒的变化、火山爆发以及地震产生等无法开展实际实验的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实验教学。在此过程中运用STEM教育思想,可以将科学、技术、工程以及数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点全部融入其中,使小学生深刻理解如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科学教学课堂带来的优势,从而激发其对科技的主动探索欲望,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三、在STEM教育思想背景下,将科学课教学与生活实际有效融合
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可以发现科学教学内容大部分都源自人们的日常生活,而对小学生开展科学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期望学生在牢牢掌握知识点的基础上,妥善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对小学科学知识进行探究时,教师应引导小学生积极从身边各类生活现象中寻找存在的知识点。像牛顿科学家从树上掉落的苹果等自然现象发现了万有引力知识点,布什内尔对水中的鱼进行仔细观察从而成功发明了潜水艇。由此可见,科学教学与人们实际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进行探索。
例如,当教师讲解“生物多样化”等知识点时,在教学课堂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小学生的环保意识,让其对环境保护具有明确的认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也是在为人类的子孙后代提供可生存的外部环境与条件。如果当今人类再毫无节制地滥用资源、破坏环境,将导致人们的生活被严重破坏。教师运用STEM的教育思想并从科学发展的层次上讲解环境保护知识,将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能保证小学生更好地发展。
在STEM教育思想下开展小学科学教学,可以将不同课程的教学模式与知识点进行有效融合,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打破传统教学观点的限制,保证小学生获得全方位的发展。教师可以建立多元化、多角度的评价机制,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欲望与学习热情,由此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将实践活动与课堂教学有效融合,是小学科学教学改革发展的主要方向。在STEM教育理念的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师可以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课程进行融合,培养学生构建科学思想,为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及其后续的学习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甘肃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课题——“农村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设计融入STEM教育理念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2565)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