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中地理教学的路径分析

2021-09-05 04:34张静萍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21年8期
关键词: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合路径高中地理教学

张静萍

摘    要:文章在阐述总体国家安全观内涵及教育政策引导的基础上,分析现有文献中涉及地理教育教学中的安全教育种类,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地理教学的路径,即构建融合切入点、形成教学模式方式融合协同效应。

关键词:总体国家安全观;高中地理教学;融合路径

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入总体国家安全观,有利于学生树立国家安全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怀,有效拓展丰富高中地理安全教育的深度与范围。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及教育政策引导

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对于科学研究、教育教学、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现实价值。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体系中包括“五大要素”和“五对关系”。“五大要素”即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五对关系”是指既重视外部安全,又重视内部安全;既重视国土安全,又重视国民安全;既重视传统安全,又重视非传统安全;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既重视自身安全,又重视共同安全。

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并首次系统提出“11种安全”,即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

2015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公布实施,其中明确规定,国家安全工作应当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2018年4月9日,《教育部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教思政〔2018〕1号)提出: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总体国家安全观……语文、思想政治、道德与法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等课程要充分体现国家安全意識。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其知识结构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信息地理等,涉及政治、经济、国土、生态等多元化安全教育,并延伸至网络、海洋、太空等多个领域。

2020年9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系统推进国家安全教育进课程、进教材、进校园,中小学各学科课程标准,明确国家安全教育相关内容和要求,结合本学科本专业特点,细致地规划了国家安全教育知识要点及中小学(含中职)学科覆盖建议。

2021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设置“交叉学科”门类、“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和“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的通知》(学位〔2020〕30号)发布,为全面加强国家安全学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奠定制度基础。

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地理教学

总体国家安全观所包含的构成要素、安全维度等方面,与地理教育关系十分密切,教师要在实施学科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策略,找准切入点,将凝练的内容体系融入到课程教学现有的板块内容中,还要加强优化教学模式,以更好地实现融通性、交叉性、实效性。

1.构建融合切入点。

2017年版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旨在使学生具备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其中高中地理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包括3个模块,即自然地理基础,区域发展,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其中字面上直接涉及到国家安全教育的内容包括:选择性必修3资源、环境与国家安全。选修7政治地理。这两个模块的课程教学中应当进一步融入“国家安全战略教育”“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

如果说这两个课程模块主要体现的是生态安全和政治安全教育的话,在当前环境下,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还应在地理教学中融入和突出文化安全和信息安全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社会上出现的文化认同危机凸显了文化安全的重要性,因此在地理必修课中应当强调文化安全及文化软实力建设、树立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加强国家安全历史教育、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和网络文化安全教育。

融入“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等理念对于丰富学生地理信息安全认知有重要的现实作用。地理信息是承载人口、资源、环境,以及经济、社会信息的重要基础信息,事关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因此地理信息安全是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大数据、移动网络、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地理信息与互联网、车联网、物联网和大数据云计算等不断深度融合,手机定位、互联网导航等地理信息服务功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给国家安全带来隐患。因此,在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等课程模块中,应当加强地理信息安全教育。

根据教育部《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高中地理教育教学还广泛地涉及到国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海外利益安全等,在相关教学模块中都应当主动地融入国家安全教育知识要点。

2.形成教学模式方式融合协同效应。

从现有成果看,研究者纷纷提出地理教育的不同课堂教学模式。例如,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参与学习体验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地理课程的兴趣。混合式教学模式,即融合了个性化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PBL教学模式,即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把具体的地理知识问题拆分成小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学习。此外,还有生活化教学模式、微课教学模式、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等。针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知识融入地理教学过程而言,并非是打乱原有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而是积极灵活地选用不同教学模式,将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嵌入常规的地理教学活动中,形成教学模式融合协同效应,有效达成融合教育目标。

除了课堂教学模式之外,由于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具有强烈的时代性、针对性和现实性,可以考虑采用各种可行的课余知识教学吸收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实践方式创新。例如,延伸课外阅读,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学习知识、开拓思维、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等可以起到重要作用,这要求教师做好阅读推广工作,选择合适的阅读素材,制订有效的阅读方案和评价机制。2016年11月《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教基一〔2016〕8号)发布,倡导学校有组织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可以融入诸如文化遗产、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等的地理调研、旅行访谈探究、体验式实践活动等,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体验感悟。

知识推送方式创新。除了课堂课后作业之外,为了达到更广泛深入的教学效果,辅助学生的课外学习,应当积极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平台实现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知识推送。实现知识推送目标的基础是了解学生学习需求,教育者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利用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构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科学化知识库甚至是知识图谱,结合受教育者的知识情境,针对知识多样性设计满足个性化教学要求的多种推送方案,采用多种推送方法组合,传送用户需要的信息,达到精准传播知识和减少知识过载。有必要在地理教育实践中探索更多的教学方式,实行教学方式的融合协同效应。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谢文英.容易被忽略的国家地理信息安全[N].检察日报,2017年5月8日第005版.

[3]张洁卉,潘超,章勇.知识推送在校园网络教学中的应用[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9.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国家情报工作制度创新研究”(20ATQ004);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基础教育教研专项重点课题“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思维发展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YB1421287)

■ 编辑/王    波

猜你喜欢
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合路径高中地理教学
传统商贸与互联网时代供应链模式比较及融合路径研究
高校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效融合的路径研究
关于推进“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思考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差异性与相通性
高中地理教学中“微课程”的应用
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剖析及对策探究
微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探讨
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导向的高校国防教育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