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经济背景下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探究

2021-09-05 04:18张晓旭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养老问题

张晓旭

摘 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多元化快速发展,打工经济迈入了现代化浪潮,大批青壮年农民为谋求更高收入进城务工。打工经济繁荣的背后却催生出农村留守老人成为特殊弱势群体的社会问题,其养老问题是日益严重且迫在眉睫的社会化难题。因此,合理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关乎到老年人晚年幸福生活,对于社会和谐稳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打工经济; 农村留守老人; 养老问题

中图分类号:F840.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8-158-002

新时期中国经济深化发展,带动经济生产要素流动速度加快,“打工经济”开始盛行。农民跨省份或区域进入经济发达地区甚至境外,以提供劳务的方式来获取报酬,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但是在这种离土离乡的工作特征下农村人口结构和数量发生显著的变化,催生出许多非经济层面的农村社会问题,农村空心化现象日益凸显,于此产生一类特殊弱势群体——农村留守老人。我国对于农村留守老人的界定:是指年龄在60岁及以上,自己留在户籍所在地,子女(全部子女)每年在外务工时间累计达到6个月及以上离开户籍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身边没有赡养人的农村老年人。据民政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留守老人数量高达1600多万人。现阶段的中国农村,留守老人已成为带动农业生产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对于我国实现乡村振兴发挥着主力军作用。因此,合理解决农村留守老人问题,是我国仍需高度重视的社会热点问题。

一、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困境及原因

现阶段,我国迈入“十四五”发展新时期,人口发展也进入到深度转型阶段。预期在“十四五”结束之时,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总额将达到3亿以上。截止到2019年底,我国老年人口在總人口的占比达到12.6%,其中大约有1亿老人在农村生活。据民政部最新的摸底结果显示,全国农村留守老人高达1600多万人。农村留守老人数量多,农村养老普遍存在问题,是我国现阶段迫切需要集中力量解决的关键工作。

(一)家庭养老功能弱化

家庭养老是中国农村社会的典型养老方式。受传统思想的影响重视家庭伦理制度,认为子女对于父母的赡养义务是用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子女的供养是家庭养老的主要组成,要做到体贴照顾父母的日常生活。我国农村老人的生活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利用社会习俗和责任来加以维持的。打工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大量青壮年劳力打工的时空和距离逐步扩展,年轻人在积攒一定积蓄后选择在城市买房定居便于工作生活。老人们由于习惯于农村生活,不舍得割舍土地,因此不愿随子女迁入城市。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在外力的影响下被迫分解。养老载体缺位是当前家庭养老面临的困境,尽管子女打工赚钱可以给予父母一定的经济帮助,但无法满足留守老人的情感需求和精神照顾,逐步削减老人从家庭生活中获得赡养的资源,对于留守老人晚年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养老经济资源保障不足

据调查,我国约有38%的农村留守老人的主要收入依靠个人从事农事劳动,涉及农、林、牧、渔四个方面,以及通过贩卖农产品来获得收入。农村多数老人的文化水平较低,且很多为文盲,很少有小学以上学历的,他们很难从事种植高科技含量的经济作物。同时,随着留守老人年龄的增长,不再适合于靠从事大规模的耕作来获取收入,因此多数老人选择将土地无偿或有偿的转让给他人;在城市化发展进程较快的地区,大量农村土地被有偿征收,政府会给予农民相应的补偿金。但补偿金普遍偏低,导致土地养老功能逐步下降。农村社会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老人年轻时的收入都花费在成家和抚养孩子上,自己的积蓄寥寥无几,养老资金十分匮乏。打工经济背景下,一部分老人还要承担起照看孙辈生活的责任,仅有的积蓄还会承担孙辈的日常生活花销,使得老年人负担加重。

我国还有36%左右的农村老人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子女的供养。除此之外,我国约有19%的老人依靠政府养老金为主要的经济来源,现阶段我国政府所发放的养老金只达到了维持温饱的水平,这部分老人的生活质量水平较差。

(三)农村养老服务资源有限

据调查,农村中的留守老人的身心健康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心理问题伴随着身体机能的退化而逐渐严重,抑郁症等心理疾病也随之出现。在全国大多数农村地区,缺少像城市中的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农村的文化娱乐建设存在滞后性,缺乏可供老人交流的文化场所和文娱服务,农村老人的文化生活具有明显单调性特征,其精神需求和文化需求难以满足,留守老人缺少有效途径来缓解低落情绪。

除此之外,农村地区养老保障体系不完善和医疗水平欠缺的问题也十分突出。在全国多数农村地区,受政策或者成本利润的限制,对于农村养老市场,社会组织也很少开拓。经济条件欠佳的小镇可能只有一个养老院服务机构,床位资源缺乏以及高额的养老费用等原因导致一定数量的老人无法顺利的入住,只能居住在村中。但村委会或社会志愿者只能提供有限的服务,留守老人的养老基本来说是靠自己。农村还有一类特殊社会群体像失智、残疾老人等。这类群体具有劳动存在障碍、没有独自生存能力等特点,他们的生活保障仅限于国家免费缴纳医疗和养老保险,仅有少部分人可获得政府补助,他们的生活面临诸多问题,这是目前农村养老问题的重难点。我国基层农村的医疗设施和医疗水平与城市相比存在差距。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都具备每村配备卫生室的条件,但专业医护人员数量少,只能治疗基础的常见病,重大疾病还需到城区大医院进行诊治;还存在缺乏床位等医疗设施问题,无法对特殊疾病患者进行长期看护,农村老人只能通过往返卫生室进行调养。

(四)社会养老服务资源匮乏

我国养老公共服务设施以养老机构为主,其质量决定养老服务水平的高低。但目前我国养老机构的发展仍处在初步阶段,数量较少,在农村普遍出现缺位的现象。我国仅小部分经济水平较高的农村出资自建村内养老院,大多数农村的经济条件不足以支撑建设,只能依靠乡镇公办养老院。但这部分养老院主要是以没有儿女并且无经济收入的困难老人为照顾对象,审核入住养老院的条件苛刻,限制其他留守老人享受服务。由于公立养老机构数量有限致使私立养老院机构独大,家庭条件较好的子女会选择将老人送入私立养老院进行调养和安度晚年。但服务费用高昂导致许多人望而却步。除此之外,我国多数老人都讲究落叶归根的恋土情节。由于乡镇养老机构距离自家的距离较远,多数老人宁愿自己在家居住也不会选择离土离乡,受这种思想的牵绊,农村老人更加抵触进入养老机构。

受城乡二元结构分化格局影响,城乡社会资源分配存有一定的差距。2020年我国实现了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全面性覆盖。据调查,我国农村60岁及以上老人参保率超过79.8%,老人的参保意识逐步提高。但存在缴费档次偏低的现象,较大比例的老人选择最低标准。政府对于农村医疗保险的补贴少,老人不愿承受更高的经济压力,导致我国医疗养老保险筹集不到足够资金,新农保的实施效果未达到预期。

二、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困境对策

(一)积极弘扬“孝”文化,强化家庭养老功能

我国社会要以核心价值观为导向,立足于中国传统孝文化,积极弘扬尊老爱老的传统文化风尚。当前留守老人重要生活保障仍是依靠子女的供养,增强子女的孝道意识有利于解决留守老人生活问题,通过多种途径将传统文化融入新时期”孝“文化中。例如,鼓励子女在传统节日回家陪伴老人过节;在外务工要定期和老人保持电话联络;村委会制定表彰奖励规定;评选和奖励表现优秀的子女。政府针对农村各类群体加大宣传《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等法律法规,逐步提高养老执法力度,从严处理未尽到赡养义务的子女。大力加强养老立法力度,有利于家庭式养老得到进一步规范,促使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一定保障。

(二)丰富日常生活,提高精神文化素质

熟人社会是我国农村地区重要特征,农村养老功能的建设要立足于农村这个大平台,积极调动各类资源。留守老人在具有亲缘和地缘的熟人社会中,彼此之间在生活中相互帮助,利于缓解情感需求的抑郁感。村委会要积极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引导留守老人参与其中,要从留守老人文化水平较低的实际问题作为出发点,组织建设通俗易懂的农民文化,提高留守老人参与各种社会活动的积极性。还可以挖掘农村留守老人资源,组建文艺骨干队伍,借助他们的力量来为留守农村老人提供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逐步提高留守老人的精神文化素质。

(三)改善农村医疗条件,提高服务质量

政府财政要大力支持加快建设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完善医疗基础设施使其硬实力得到提高,推进农村医疗资源达到最优配置水平;逐步加快保障老人的制度化建设,完善新农合等医疗保障制度,提高就医报销比例。针对贫困留守老年群体提供政策的倾斜和补助,以利于保障这类特殊社会群体的健康生活。对待特殊群体应给予特殊照顾,为重大疾病、鳏寡老人等养老困难群体设立特殊护理基金,使这些特殊群体的医疗照顾得到保障。最后,对医疗保险的宣传普及是很重要的一环,要让老人切实提高风险预防意识。加强对于基层医疗人员素质和技能的培训,以组织开展医疗知识培训班或网课等形式,不断完善自身知识技能;逐步提高基层医疗人员的福利待遇,以优厚的薪资待遇引进高素质医疗人员,为基层医疗工作者群体注入新鲜的血液。

(四)积极发挥政府作用,完善社会养老保障机制

充分发挥政府的领导作用,确立多层次宽领域的养老保障机制是农村养老的必要趋势。养老服务体系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社会保险体系、金融服务体系等体系配合。首先,明确政府在建立完善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制度中的重要地位,应用政策开辟资金来源路径,加大财政投资对农村留守老人养老事业的扶持力度,积极引进社会和市场力量进入农村留守老人养老事业建设。其次,扩大“福利养老”覆盖面,把留守老人纳入养老保障体系中,避免大部分老人游离于政策补贴外,为其设立养老专项资金。另外,利用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课提升农村养老服务队伍整体专业化水平。还可以平衡城乡间养老服务供给,政府出台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农村人加入其他养老保险,填补农民不能享受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年金的缺憾。

农村留守老人是我国打工经济背景下产生的特殊弱势群体,我国留守老人基数大,合理解决养老问题是当前社会的重难点工作。在乡村振兴的新时期,加快协同发展农村各方面事业,合理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实现“首孝悌”的美好愿望。

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江苏乡村民俗文化的活化研究(19SHB009)

参考文献:

[1]韩鹏云.乡村公共文化的实践逻辑及其治理[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8(3):106

[2]韩鹏云.国家整合乡村的运行逻辑与路径重塑[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04):17-26+156

[3]周磊.乡村振兴视角下浅析传统乡村文化建设[J]汉字文化,2019(15):190

[4]苏鎏一.由《平原上的夏洛克》谈乡土社会的延续与嬗变[J]汉字文化,2020(16):114-115

[5]张嘉炜.AGIL分析范式下乡土文化振兴路径优化研究[J]汉字文化,2020(3):195

[6]韩鹏云.乡村文化的历史转型与振兴路径[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9(04):1-9

[7]胥纳新.乡村留守老人精神空间建设匮乏的原因分析[J]河南农业,2020(29):47-48

[8]贺雪峰.农村留守老人的三种类型与养老问题[J]决策,2020(11):9

[9]许惠娇,贺聪志.“孝而难养”:重思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困境[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7(04):101-111

[10]闫宇,于洋.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留守老人生活现状分析——以保定市N村和Z村为例[J]农业与技术,2020,40(18):151-153

[11]孙一帆,张梦娟,崔文香.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农村留守老人生命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08):2002-2004

[12]孙子文,林芝.孝文化视角下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研究[J]时代报告,2019(04):142-143

[13]程祖英.农民外出务工对家庭关系的影响[D]华中科技大学,2009

[14]王婷.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老年人养老的变迁、困境和对策[J]科教文汇(中旬刊),2020(03):191-192

[15]徐忠,唐亚林.基于马斯洛理论的农村留守老人需求问题研究[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7,11(06):59-65

[16]胡鹏辉.生活機会视域下的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困境[J]宜宾学院学报,2017,17(08):74-80+94

[17]段振鹏,张本效.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新探索[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8(09):224-226+230

[18]夏海鹰,向慧,谭平.“三农三化”:从源头消除“三留守”的治本之路[J]西部论坛,2019,29(04):76-87

猜你喜欢
养老问题
浅析我国失独家庭的养老问题
失独老人社区居家养老问题研究
对禄丰县农村养老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现代社会养老问题的全新演绎
社会支持理论下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研究
关于老龄社会中养老问题的几点思考
浅议偏远小岛推行社会化养老模式
获得感语境下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研究
吕梁地区农村养老问题研究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