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儿童出发,促进有效教学

2021-09-05 03:56冯成单
阅读(教学研究) 2021年8期
关键词:整理新课标中学

冯成单

儿童不仅是教学的起点,还是教学的中心和目的。儿童的发展、生长,就是教师的教学理想所在。在教学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让我自己来整理》一课时,笔者围绕“从儿童出发”这一中心点,围绕一年级学生的特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教学:

设计生活场景,在“动”中学。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从做中学。”诺贝尔获奖者杨振宁教授指出:“中国的小孩在动手兴趣和能力方面不如欧洲和美国的小孩,主要是没有动手的机会。”因此,笔者以“整理”为抓手,培养学生有序归类、智慧整理等动手能力。首先,在教学《让我自己来整理》这一课之前,把教室分为四个生活区域,分别是客厅、厨房、卧室、书房。此外还把以下生活用品带来,提前布置了场景:水杯、牙膏、牙刷、毛巾、枕头、鞋子、碗、书籍、铅笔、尺子等。在活动中,引导小组先进行交流讨论,怎么整理自己的区域。最后,学生进入场景实际操作,整理自己所负责区域。通过此过程的教学,學生在真实的活动中体验了整理的乐趣,掌握了整理的技巧。

设计对话沙龙,在“聊”中学。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尊重儿童的个性特征,尊重儿童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与此同时,教师在教育活动中重视“对话”的活动方式。对话,可以是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因此,笔者在教学本课时,通过话题:“在刚才的整理过程中,你有什么小妙招?” 让学生在组内进行对话,学生谈到:“牙刷、毛巾、牙膏属于清洁用品,应该放在卫生间。整理书籍也有小妙招,可以按照书的大小、种类摆放,摆放的时候书脊统一朝外。”在学生对话的基础上,笔者帮忙总结出:“物品摆放要分类、有序。”接着,在生生对话基础上,提醒学生:“要养成整理的好习惯,平时一定要定时整理。”这一环节,充分考虑学生立场,在生生对话、师生对话的过程中使得学生在课堂上乐于表达、乐于分享,掌握整理的技巧,从而达到有条理地生活,热爱生活的目标。

加强家校合作,在“家”中学。新课标对学生整理能力的培养有明确的要求。 在“健康安全地生活”中明确提出要“爱护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在“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中还指出要“爱父母长辈,体贴家人,主动分担力所能及的家务”。

因此,笔者课后布置的作业是让孩子回家整理自己房间。然后,家长拍照对比“整理前的房间VS整理后的房间”。最后,家长和孩子共同制定整理计划,并通过21天打卡记录的方式加强习惯培养。在打卡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叠被子、摆拖鞋、整理书桌、整理书橱等。在每一天的锻炼中,真正养成整理的习惯,掌握整理的技能。俗话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通过这一系列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启蒙了自主整理意识,他们的整理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银城小学)

猜你喜欢
整理新课标中学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
整理“房间”
整理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