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文化视角创新河北省防灾减灾科普服务方式研究

2021-09-04 07:53石野飞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防灾减灾河北

石野飞

利用多文化视角创新河北省防灾减灾科普服务方式研究

石野飞

(唐山师范学院 美术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针对目前河北防灾减灾科普服务宣传内容过于陈旧,形式单一,与民众的互动性不强,防灾减灾的演练与训练欠缺的现状,应从物质、艺术、行为、制度和精神五个方面构建防灾减灾文化体系,打造多元化的防灾减灾科普服务方式。

多文化视角;河北;防灾减灾;科普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出,科普服务创新是防灾减灾工作的重要途径[1]。河北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因受复杂地质、多变气象、不良地貌等的影响,频发暴雨、地震、冰雹、洪涝等自然灾害。为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破坏与损失,加强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是重要的途径之一,能够帮助民众了解灾害知识,提升应对能力,减少灾害损失。在此背景下,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河北防灾减灾科普服务现状进行了调查,为创新河北省防灾减灾科普服务方式提供基础。

一、调查内容及方法

问卷调查的内容主要是根据河北防灾减灾工作的实际情况,将防灾减灾科普服务方式分为“图文宣传方式”“电视、网络宣传方式”“课堂教学宣传”“社会及社区防灾活动宣传”4类,根据调查数据分析科普宣传方式的效果。

向河北有关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和灾害管理专家发放了问卷,收回有效调查问卷20份;对河北普通民众进行了网上问卷调查,收回网上有效调查问卷100份。

二、河北省防灾减灾科普服务现状

在针对河北省政府相关部门人员及专家的调查问卷中得出:100%的政府人员及专家认同防灾减灾科普服务的重要性,并且,认同防灾减灾四种形式的划分。对于“我省主要采用的防灾减灾科普方式”这一问题,有50%的专家选择“图文宣传方式”,有30%的专家选择“电视、网络宣传方式”,有15%的专家选择“课堂教学宣传”,有5%的专家选择“社会及社区防灾活动宣传”。

面向河北公众的网上调查问卷得出:90%的人表示防灾减灾宣传非常重要,但是60%的人认为河北省的防灾减灾科普宣传不到位,说明河北省的防灾减灾科普效率还有待提升。对于接受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的方式,有40人选择“图文宣传方式”,有40人选择“电视、网络宣传方式”,有17人选择“课堂教学宣传”,有3人选择“社会及社区防灾活动宣传”。

综合上述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河北省主要的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方式及公众接受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方式,居于前列的是“图文宣传方式”“电视、网络宣传方式”,这两种宣传方式对增强民众的防灾意识效果不错,但是对提升民众防灾减灾技能方面效果有待提高。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国家虽然加大了新媒体对防灾减灾的宣传力度,但是宣传内容过于陈旧单一[2],没有创新,与民众的互动性不强,对于不同受众的人群,图片内容、电视节目没有太大的差别,而且,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没有结合河北的特点及文化进行宣传,体现不出特色。

而“课堂教学宣传”及“社会及社区防灾活动宣传”两种方式不够普及。民众接受的都是一些防灾减灾的理论知识,防灾减灾的演练与训练不能够有效落实,民众的理论知识不能转化为实践,不懂得各种防灾设备如何使用等,导致防灾减灾的宣传效果低下。

表1 河北防灾减灾科普文化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国的防灾减灾文化早在远古时期就已形成,比如大禹治水等传说,人民群众在无情的灾害面前探索出的防灾知识及表现出的大无畏精神都是当今防灾减灾的宝贵财富。河北防灾减灾文化丰富多样(详见表1),为防灾减灾科普服务提供了多元化的途径。

由表1可以看出,河北省拥有的防灾减灾文化丰富多彩,最具代表性的如河北省应急救援训练基地、唐山抗震纪念馆等,都已经成为河北防灾减灾文化的特色。河北省应急训练基地2016年正式运行,占地面积大,各种防灾减灾设施齐全,是河北省防灾减灾科普工作的重要平台。另外,为纪念唐山大地震的抗震经历与精神而建立的唐山抗震纪念馆,已成为河北省有特色的防灾减灾文化中心。

三、利用多文化视角创新河北防灾减灾科普服务方式

河北省防灾减灾文化体系应该包括物质、艺术、行为、制度和精神5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代表防灾减灾文化体系的基础层、途径层、能力层、支撑层和灵魂层,这些文化塑造了完整的防灾减灾文化体系,如图1所示,为创新防灾减灾科普服务提供了多元化的方式。

图1 河北防灾减灾文化体系

1. 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是防灾减灾文化的物质基础,是指在社会中与各种灾难相关的实体总和。河北省具有众多的防灾减灾物质文化,如河北省应急救援训练基地、唐山抗震纪念馆等,这些都在一定的基础上凝聚了河北省防灾减灾工作的成效,对完善河北省防灾减灾科普服务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3]。

河北省在防灾减灾物质文化建设过程中,首先要保证这些物质与人、环境的协调,完善事故灾害预防、救援、建设等教育功能,保障人们在有限的物质空间内具有足够的安全感、获得感。其次,物质文化建设要与城区文化、农村文化、地区经济、环境等融合发展,满足河北省防灾减灾科普服务的需求,提升科普服务的实效。比如,唐山抗震纪念馆的建设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馆内不仅具有丰富的抗震历史与知识,还突出了唐山的特色文化,成为弘扬唐山抗震精神的标志性建筑。

2. 艺术文化建设

防灾减灾艺术文化指的是在丰富的防灾减灾知识基础上,进行的图片、影视、歌曲等各种艺术形态的创作与塑造。河北省防灾减灾艺术文化非常丰富,如《唐山大地震》影片、防灾减灾宣传报、防灾减灾电视节目等。

在河北省防灾减灾艺术文化的建设中,要根据不同受众人群的需求,创作多种类型的科普作品。如根据不同层次人群的阅读需求对防灾减灾图书进行修订再版,满足不同人群对防灾减灾知识的要求,设立微信公众号并及时推送文章。此外,还要注重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等创作老少皆宜的防灾减灾科幻作品及视频、游戏、玩具等产品,有效提升科普服务深度[4]。

3. 行为文化建设

防灾减灾行为指的是人们预防灾难的具体行为,包括各种防灾训练、演练活动。在防灾减灾文化中,行为文化能够有效提升人们的防灾减灾能力[5]。

河北省防灾减灾行为文化的建设中,可以组织防灾减灾专业人员到社区、农村、公共场所等开展防灾减灾演习活动;在学校构建防灾减灾教育长效机制,积极提升学生的灾害应对能力;建设网络防灾减灾平台,切实提高基层民众的灾害事故救援能力。

4. 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就是人们制定相应的制度来调整和处理各种关系、行为等,对人们的行为、观念、态度进行规范。防灾减灾科普服务需要制度文化的支撑,才能够平稳、有序进行。河北省防灾减灾科普服务过程中也相继推出了各种制度,如《河北省防灾减灾救灾整改令实施办法(试行)》《河北省防震减灾条例》等,对防灾减灾科普服务工作进行了有效的规范。

在河北省防灾减灾制度文化建设中,应结合防灾减灾科普实施情况,优化气象灾害、洪涝灾害、地震灾害、疫情灾害等各类防灾减灾制度体系,完善防灾减灾组织、政策、监测、教育、保障体系,使之互相补充、互相促进,提升科普服务的深度。同时在管理过程中,还要采用激励、引导方式来提升民众防灾减灾的积极性、自觉性。

5. 精神文化建设

精神文化体现的是人的理念和价值观,是防灾减灾科普服务中的核心层,也是防灾减灾科普服务的灵魂所在。在自然灾害面前,我们应保持积极应对、勇于战胜的精神,并学会与自然和平相处,最大限度地减少次生灾害的发生。在经历过许多的灾难后,人们还要总结在灾害面前勇往直前、顽强拼搏的斗争精神。

在河北省防灾减灾精神文化的建设中,可以通过社区宣传、讲座等方式提升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培养其正确的灾难应对态度,运用各种防灾减灾理念、制度等规范居民的行为[6],用防灾减灾的先进人物事迹培育人们百折不挠的精神,从而扩大防灾减灾科普的影响。

[1] 四川省成都市应急管理局党委.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砥砺前行争创首批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N].中国应急管理报,2020-12-03(7).

[2] 万金红.强化文化遗产防洪减灾迫在眉睫[J].民主,2020, 32(9):26-26.

[3] 佚名.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的人民防线普及家庭减灾知识传播社区减灾文化[J].中国减灾,2020, 30(15):66-66.

[4] 张良玉,魏丽欣,李芝.保定市农业气象灾害及防灾减灾服务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8,47(16):195-197.

[5] 楚问.减灾文化建设的唐山经验[J].中国减灾,2016,26(15): 48-51.

[6] 王慧蓉.明清时期汾河下游水灾时空分布特征[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6,38(6):88-90.

Study on Innovation of Popular Science Service Mode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in Hebei Provi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ulti-culture

SHI Ye-fei

(Department of Arts,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Tangshan 063000, China)

In view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at the propaganda content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science popularization service in Hebei is too old, the form is single, the interaction with the public is not strong, and the drill and training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are lack, a cultural system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should be built from five aspects, namely, material, art, behavior, system and spirit to create a diversified way of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science popularization service.

multicultural perspective; Hebei province;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itigation; science popularization service

G641

A

1009-9115(2021)04-0158-03

10.3969/j.issn.1009-9115.2021.04.031

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20200402054)

2020-11-21

2021-04-01

石野飞(1982-),男,河北唐山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艺术设计。

(责任编辑、校对:任海生)

猜你喜欢
防灾减灾河北
南通市三举措扎实做好当前综合防灾工作
山东玉米主要逆境及抗逆减灾技术
河北顶呱呱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中日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对比研究
家庭防灾应该囤点啥?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桥梁工程防灾减灾山西省重点实验室
河北:西洋乐器畅销海外
孙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