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勇 ,侯江淇 ,梁文静 ,洪珍兰 ,文倩倩 ,魏雅琪 ,贾晓洁
1.山西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山西 030619;2.山西中医药大学附属针灸医院
中医护理学是在中医学的基本理论指导下,研究中医各科疾病护理技术的一门独立学科。中医护理学是中医院校护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运用中医护理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进行临床护理、预防保健和康复护理。我国自2015年起在19所中医药院校正式招收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专门人才为目标。目前,我国有23所中医院校招收护理学硕士,其中7所院校设置中医护理和中西医结合护理两个方向,3所院校仅设置中医护理方向,5所院校仅设置中西医结合护理方向,8所院校未明确设置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护理方向。如何在满足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的同时,凸显中医护理特色,探索一条适合中医院校的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教育模式,是中医院校护理教育者重点关注的问题[1]。学情,即学生的情况,现代教学设计理论主张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优化教学过程,为学习者设计教学。本研究以山西中医药大学在读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借助问卷调查,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3个维度了解学生对中医护理学的认知情况,进而为优化彰显中医特色的护理研究生培养方案奠定基础。
1.1 对象 选择山西中医药大学在读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52人为调研对象。
1.2 调查工具 对护理专业研究生导师、相关课程教师、管理人员及研究生进行小范围的访谈,整理、归纳访谈内容,采用半开放式的形式,借助问卷星平台编制中医护理理论与实践认知情况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包括3部分内容:①一般资料,重在了解研究生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工作经历等基本信息;②基础知识和技能,重在了解研究生对中医护理学基础知识和常用中医护理操作技术的掌握情况;③情感态度,重在了解研究生对中医护理的态度和前景期望,共25道题目。中医护理学具体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采用0~5分评分法,得分越高表示掌握程度越好。
1.3 资料收集方法 此次调查以班级为单位集中进行,通过班级微信群实现问卷的发放与回收。为确保个人资料的私密性和填写的真实性,调查采取无记名方式进行。
1.4 质量控制 为严格把控调查质量,在问卷设计环节进行了如下操作:①限制问卷填写时长,一般以5 min左右为宜,以免对问卷调查者施加过多压力,进而降低问卷反馈率和应答质量;②采用滚动设计,可以避免网络延迟、页面跳转等问题,减少被调查者填答中止率[2];③限制问卷填答设备的IP地址,避免同一对象多次填答,将不符合研究要求的样本阻挡在样本数据库之外[3]。
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借助问卷星的“分析和下载”功能,查看每个问题的调查结果,并转成Excel格式进行频数分析。
2.1 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一般资料 52名护理专业研究生中,女47名,男5名;年龄21~30岁占90.39%,>30岁占9.61%;就读研究生前曾经有工作经历者16人,其中三级医疗机构11人,二级医疗机构5人,且15人为西医院工作经历;被调查者均在研究生入学前获得本科学历,其中20人具有专升本经历,占38.46%。
2.2 对中医护理基础知识和技能学习和掌握情况 有76.92%的在读研究生未系统学习过中医护理学的理论课程;63.46%的研究生表示难以独立正确完成中医常规护理技能操作。我校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对中医护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相关问题回答情况见表1,对中医护理基础知识和常用操作技术的掌握情况见表2和表3。
表1 中医护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相关问题结果(n=52)
表2 中医护理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n=52) 单位:人
表3 中医护理常用技术的了解和操作情况(n=52)
2.3 对中医护理的情感态度及前景展望 88.46%的研究生认为有必要在研究生阶段开设中医护理学作为专业基础课程,82.69%的研究生表示如有机会愿意系统学习中医护理学课程,并希望从中学习一些实用性强、可以应用到临床和实际生活中的中医护理知识、技能。具体问题调查结果见表4。
表4 中医护理情感与态度的相关问题调查结果(n=52)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的健康观不断改变,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护理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护理工作的范畴也从单纯疾病护理向全面的预防保健护理拓展[4]。中医学强调“三分治,七分养”,其中“七分养”的实践就是护理,中医护理学的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中医院校高层次护理人才培养教育的关键所在。本次调查以山西中医药大学为例,结果显示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中医护理学基础知识普遍薄弱,常用的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能力不强,但研究生对中医护理的学习热情高;96.16%的研究生热爱中医护理;84.62%的研究生看好中医护理发展前景;84.61%的研究生愿意进行中医护理知识的拓展;82.69%的研究生有机会愿意进行中医护理的学习。积极探索符合高层次、实用型中医护理人才的培养途径和模式是现阶段工作的重心,其中研究生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能够直观反映培养模式的基本状况[5],因此,优化调整培养方案是关键。
3.1 抓住自身优势,明确特色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往往以培养方案为依据,培养目标作为人才培养的总体原则和根本导向,首先必须符合学校的自身特点[6]。我国自2010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增设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目前有23所中医药院校正式招生护理学研究生,总体培养目标趋同,多定位为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专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培养目标不明确、内容西化等现象[7],中医院校与其他医科院校区别不显著,未能彰显中医在护理方面的独特优势。中医学蕴含着浓厚中国传统文化理念,尤其在护理学中人文精神的理念更为突出。因此,中医高等院校在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面,更应清楚认识自身的优势,抓住学生实际的真正需求,突出中医文化特色。对于不同研究方向的研究生,如内科护理、外科护理、老年护理等,虽然研究方向、课题上有所差异,但基本培养目标一定要明确,均要突出中医护理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的核心思想。
3.2 结合学情实际,调整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否合理是护理专业研究生培养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由于我国护理专业研究生教育起步相对较晚,中医院校直至2015年才开始独立进行招生,虽然在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中对中医护理知识、技能的要求有所体现,但在课程设置方面,专业特色课程偏少,不足以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针对本次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学情现状,学科在专业课程建设方面需要着重从以下方面着手:①在研究生入学之初进行中医护理学本科阶段基础测试,对于之前未系统完成中医护理学学习、测试结果不合格者,建议补修本科阶段中医护理学课程。②重点建设1门或2门有关中医护理或中西医结合护理的研究生阶段课程,以科学研究、前沿知识为课程重点,旨在提升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科学研究能力。③充分利用慕课、一流课程等建设成果,对学生选修相关课程进行认定,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3.3 注重能力提升,加强临床考核 护理研究生的培养应紧密围绕护理实践[8]。目前,我校的临床实践从研究生第二学期开始,时间为18个月,包括集中轮转(12个月)和专科轮转(6个月)两个阶段,重点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实践能力。但在临床实践科室安排和时间要求上尚未突出中医护理的特色,本次调查结果中仅有21.15%的学生可以相对熟练地完成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因此,在临床护理实践阶段,应注重强化学生中医常用护理技能操作训练,培养学生中医、中西医结合护理的思维能力,并设置详细的出科考核指标,贯穿于研究生培养阶段全过程的课程考核、临床实践考核和中期考核等各级各类考核方案。
3.4 拓展科研思路,丰富学术活动 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是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的核心能力之一,也是高等护理教育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9]。定期参加所学专业相关学术交流活动是拓宽学生视野、帮助构建科研思路的一个重要途径。为保障参与学术交流活动不留于表面,可以学分的形式进行规定,并在学生完成学术交流活动后组织小范围的讨论与汇报,确保学生有所收获。
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10]。近年来,国家制订了一系列大力扶植中医护理发展的政策,对中医护理学科的全面发展是一种难得的机遇[11]。中医护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在适应整体发展趋势的前提下,重点解决培养过程中存在的目标不明确、课程设置不合理等客观问题,结合学情现状逐步修订完善能够彰显中医护理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目前,我国整体中医护理教育相对滞后[12],但突破“瓶颈期”后,中医护理势必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13],中医护理学的人才培养也将会更加健全,更能凸显中医的优势与特色,更能符合研究生整体和个人发展的实际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