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雯清
每一个人,都像在大雾弥漫的森林中寻寻觅觅、左右徘徊,如果不能坚定地迈出第一步,就永远无法冲破禁锢。
——题记
(题记起到呼应题目,开门见山的作用。)
“恭喜你,书法比赛进决赛啦!”如雷的掌声和热情的道贺声把我包围。我内心激动、自豪又纠结:是否继续参赛?如果就此退出,可以拿优胜奖;如果参加决赛,高手如林,获奖概率并不是那么大,万一决赛突围不成功,全盘皆输。我的心思如同墙头的小草,被风吹得左右摇晃。(“激动”“自豪”“纠结”三个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对于是否参加比赛的矛盾心理。同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自己的内心活动刻画得淋漓尽致。)
班主任喊我去办公室,她说:“要不,后面的决赛咱就别参加了,拿个优胜奖回来已经很好了!”
我心里一惊,原以为老师会给我鼓劲儿,让我继续参加比赛,真没料到她会这么说。老师又补充道:“咱们学校从未有人拿过书法大奖,优胜奖已经创纪录了。”我心有不甘,脑子更是一团乱麻,便草草回了一句:“老师,我想再考虑一下。”便匆忙退了出来。(老师的建议让“我”更加犹豫不决。究竟是见好就收,还是放手一搏?)
回家路上,我问了自己很多遍,是安于现状,还是破釜沉舟?
暮色四合,夜很安静,我骑着自行车,行驶在回家的路上。一阵秋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我停下车子,仰面、闭眼,心跳随着自然的感召律动不息。我仿佛看到:鸢飞戾天、鱼跃于渊的壮阔,百舸争流、江河入海的澎湃。(“我”此时内心已经隐隐有了继续走下去的决心,同时也暗示了文章的结局。)这景象令我着迷。可如果这只是幻想,并不能实现,会不会留下遗憾?到底是满足眼前的小成就,还是听从自己的内心?(接连两个反问句,表明了“我”心中仍有矛盾,但不再纠结于参不参加比赛,而是关于理想的选择。)
第二天,我起了个大早,骑车来到壮观的“时空隧道”。熹微的晨光与我一路同行在青春的大道上。银杏树的枝叶将阳光剪得稀碎,统统变成我车轮轧过的痕迹。青青的扇形树叶蜕变成一地灿烂的金黄,它们是否也经历过痛苦的挣扎和艰难的抉择?(通过描写晨光下银杏树叶的颜色与形态,渲染了温暖、和谐、充满朝气的氛围,烘托“我”此时释然与轻松的心情。借景抒情,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风儿吹起我的长发,两旁的银杏树金黄耀眼,青春的激流是勇气,亦是坚定的成长。冲出围栏,是希望;安于现状,只能停滯不前!
“你确定要继续参加比赛?”
“我确定!”我向前迈了一步,挺了挺身子,深吸一口气,继续微笑着说道,“我肯定且万分确定。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一定要笑到最后!”
英国哲学家斯宾塞说:人生就是石材。要把它雕刻成神的姿态,或是雕刻成魔鬼的样子,悉听个人的自由。我想成为更好的自己,于是我鼓足勇气,终于迈出了那一步,为我的成功印下了第一个坚毅、勇敢、自强不息的脚印。(末段在内容上着重突出了文章的主旨,即我们在面对人生抉择时,要有自己的主见。前进,我们才能变得更加坚强。)
【总 评】 文章着重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把“我”的矛盾心理刻画得十分生动,达到了一种扣人心弦的效果。文章提及的“终于”并不多,可处处都透露着“终于”的抉择之感。在环境描写上下了不少功夫,让环境的变化与心情的变化交织在一起。
在细节完备的基础上,文章内容也十分丰富,有详有略。比如侧重描写“我”是如何克服内心的矛盾,迈出成功的一步;“我”的心理由纠结到坚定的过程描写得非常细致,令人信服。结构上,本文层次分明,情感变化明了。
习作的成功还在于引用名人名言、古诗名句。如“鸢飞戾天,鱼跃于渊”,不仅增加了文章的文采,也巧妙地与本文主题相结合。最后的总结富有哲理,告诉大家:只有前进,才是一个自强者应对困难的方式。
(讲评教师 王洪参)
责任编辑 刘 涛
电子信箱 1401094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