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网络知识竞赛”对思政文化教育传播效果研究

2021-09-03 21:47魏晨晨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1年10期

魏晨晨

摘 要:现如今网络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各种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方式,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学习习惯也很大程度上受到网络的影响。高校“网络知识竞赛”也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逐渐成为高校热门活动之一。高校思政文化教育工作向来是工作重点之一,而现如今若是一直延续传统的思政教育环境,教育实效将难以评估。我们需要与时俱进,保证当下的思政教育与当前的时代要求相符合。二者皆是为高校学子服务,在网络环境下将高校“网络知识竞赛”与思政文化教育相结合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通过研究高校“网络知识竞赛”对思政文化教育的传播效果,寻找一些高校“网络知识竞赛”与思政文化教育工作的结合路径。

关键词:网络知识竞赛; 思政文化教育; 结合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10-198-002

一、现阶段高校思政文化教育工作的形势与趋势

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各类人才的重要园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办好高等教育,事关国家发展,事关民族未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新常态下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确保青年学子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健康成长,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亦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1]。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是培养政治立场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级建设人才的最重要的阵地,承担着培养国家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肩负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保驾护航的重要使命。因此,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文化教育工作是培养一代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

当代的高等院校大学生在了解各种信息和获取知识的途径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有些同学会通过报纸、期刊、新闻等方式来获取并了解一些知识,然而通过此传统媒介来了解信息的同学相比于通过新媒体来了解认识世界的同学要少很多,有些同学会通过微博、微信、QQ、网站等方式第一时间获取各种信息,也有些同学会通过互联网、短视频、音频等来了解并学习一些知识。这就意味着传统的授课模式来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文化教育的方式很难满足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方面的需求,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文化素养。很多同学了解信息和获取知识的途径是相对碎片化、不成体系的。在这种碎片化的知识获取途径之下,大多数的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需求,以及对于思想政治理论的认识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由于获取知识途径的影响,如果仅仅是采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很难将学生与思想政治相关的理论知识水平进行提升,这也意味着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能够仅仅停留在传统的理论课程教学中,而是应该面向当前的知识获取途径多元化,帮助学生建立起对于思想政治理论的认同与运用技巧[2]。在网络信息时代,网络文化已经深入人心,新媒体的使用已渐渐成为塑造人的意识形态的重要力量。网络的发展,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向网络文化阵地转移,“网络知识竞赛”以其便捷的优势,成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途径之一。

二、高校“网络知识竞赛”与开展网络思政文化教育工作相结合的意义及效果

知识竞赛是一种文化的传播,它的覆盖面可以非常广,可涉及政治、文学、科学、宗教、地理、金融等各个领域,可开展传统文化、党史教育、安全知识、节约用水、素质拓展等一系列学习教育。网络知识竞赛的开展,能够激发人们学习知识的热情,加强对人们的人文精神教育,使其在丰富而有趣味的竞赛氛围中增强文化意识,使人们从“电脑手机化”的愚昧生活中脱离出来,扩大同学们的知识面,挖掘学生爱知识用知识的激情。在网络知识竞赛过程中,我们可加入视频题、音频题等,使其多元化,举办形式亦可跳脱传统问卷等形式,采取线上抢答、线上答题等形式。因此对竞赛网络化即网络知识竞赛的研究成了当务之急。在网络环境下,广大师生群体能够更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源,与此同时互联网也为实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机结合奠定了基础[3]。

1.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现如今,是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网络具有“超时空”“双向互动”“多人参与”的传播特性,这使得社会话语有了由“权威环境”向“博弈环境”转变的可能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话语表达过程[4]。现如今,大数据智能化是社会发展的一大趋势,主要是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建模等相关信息技术基础下,实现大数据的智能化应用。凭着大数据的支撑点,我们的学习、生活、交通等方便就会更加便捷、多元化。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保障,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若是将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那便能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网络的发展,促使思政教育向网络文化阵地转移,“网络知识竞赛”应势而生,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是实践发展的必然产物。网络改变着人们原有的生存现状、交往空间和发展条件,对现实社会环境和人们的认知方式等产生了重大影响,这就使得网络时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愈加重要[5]。在网络创设的话语环境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输出理念和话语表达方式受到挑战,而竞赛能够激发社群成员的好奇心、对胜利和荣誉的渴望,以及对社群存在感的谋求,在最大限度上调动社群成员的参与积极性。因此,高校“网络知识竞赛”的开展与网络思想政治文化教育工作相结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

2.加强学生个性化发展,加强高校思政文化教育工作,促进高校网络知识竞赛等相关活动的开展。网络知识竞赛的开展,打破了传统的知识竞赛的举办形式,在指定时间范围内利用网络随时随地参与知识竞赛,例如一项网络知识竞赛的举办时间为当月5日至20日,那同学们便可在这举办时间内挑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时间来参与竞赛。同学们亦可根据举办网络知识竞赛的内容,自由选择自己喜欢、感兴趣的领域的知识竞赛,这样同学们参与网络知识竞赛的方式就变得灵活起来,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指定时间范围内可在自己喜欢的地点完成网络知识竞赛,这样有利于大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和时间,让学生感到自在以及避免了“强制性”学习(在指定时间地点的强制性学习)所引起的疲惫及不满。高校“网络知识竞赛”与思政文化教育相结合这种方式,与线下思想政治教育相比,线上思想政治教育使得学习不再受到时空、资源水平、表现形式等客观因素的限制。除此之外,网络还可以把社会所接受、认可的道德行为规范、人生价值标准、先进思想观念等信息传播和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大學生的社会化程度以及所得信息量大大提高,这对于大学生来说是一个极好的学习平台。由此可见,这种方式能极大程度上调动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以及积极参与性,能够更高效地开展高校思政文化教育工作。

三、高校“网络知识竞赛”与开展网络思政文化教育工作的结合路径

第一,增强思政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道德教育、中华传统文化等在高校“网络知识竞赛”的占比率和覆盖率。网络环境下高校大学生思政文化教育需要和校园文化建设相互依托,网络知识竞赛作为校园文化建设方式之一,是高校大学生思政文化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需要充分汇聚高校线上线下的思政教育教学资源,通过增加参赛人数及参赛次数来提升其传播力和影响力。在组织和开展网络知识竞赛的过程中,负责该活动的工作人员具有主观能动性,必将贯彻本次活动的宗旨与目的,将所想传播的思政文化以最大的力量进行宣传,吸引更多学生参与进来。同学们在参与过程中,则被动接受了相关的思想政治文化教育。思政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道德教育等在高校“网络知识竞赛”的占比率和覆盖率越高,同学们所了解、掌握的相关知识就越多,哪怕不能完全掌握,也必将有所了解。从效果上来说,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对促进思政教育教学的开展有着重要的烘托作用。不仅如此,在网络环境下,网络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传播渠道和平台,加快了思政教育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传播与共享,深化了思政教育对高校师生的濡染影响,让线上线下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文化环境进一步净化大学生的心灵,振奋大学生的精神,促进思政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展开[6]。

第二,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建立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在开展校园网络知识竞赛过程中,亦存在一些实际性问题。例如,一些需要依靠小程序或APP软件来支持网络知识竞赛开展的活动形式,一旦参与人数过多,就会出现卡顿甚至连网连不进去无法参赛答题的现象,抑或者会出现答题答到一半卡顿甚至退出的情况,这些就需要技术人员随时随地帮助解决问题,但此项工作的进行较为困难。困难有二,一是技术人员难得,若是拥有技术的学生来担此重任,学生的时间可能不会那么充裕,不能做到随时随地解决问题。二是经济问题,若是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学生组织所承办的网络知识竞赛就会受到经济困难的阻挡。再如,我们为方便随时下发活动的相关通知,通常会建立一个知识竞赛QQ群,让参赛同学们都加入群中,当参赛人数一多,往往会混入一些打广告的微商或一些网络骗子,这时我们就必须要做好线上防御工作以及群内安全保障工作,这项工作还有待挖掘探索以及提高。我们在开展高校网络知识竞赛的过程中,不仅要做好线上防御工作,与此同时,我们还需要抓住时机,充分利用营造的良好宣传氛围,积极宣传富含正能量的信息,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及普及范围。在发挥主流网络的示范导向作用的同时,加强对其它网站的引导、关注和支持,改变过去那种只注重发挥有形载体的组织形态、改变那种由宣传系统自上而下的灌输模式,积极发挥网络功能[7]。

第三,积极开展相关网络知识竞赛活动,适当增加举办的次数。相比于线下知识竞赛,开展网络知识竞赛所需的人力、物力会相对减少许多,我们可适当增加网络知识竞赛举办次数。高校可通过前期的问卷调查了解该校学生的需求与兴趣积极开展相关的网络知识竞赛活动,让学生能不断汲取新的知识。开展此类活动不仅能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学习了解相关知识,激发学习兴趣,而且还能让同学们以赛促学,提升其学以致用的能力。在网络知识竞赛中,增强思政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道德教育在高校“网络知识竞赛”的占比率和覆盖率,加强思政文化教育工作,培养政治立场坚定、思想道德高尚的社会主义高级建设人才,为社会主义建设保驾护航。

三、结论

总而言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文化教育是目前高校思政文化工作的一项重点工作,“网络知识竞赛”与开展网络思政文化教育工作相结合的意义及效果有二:一是为了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二是为了加强学生个性化发展,加强高校思政文化教育工作,促进高校网络知识竞赛等相关活动的开展。通过研究高校“网络知识竞赛”对思政文化教育的传播效果,寻找到一些高校“网络知识竞赛”与思政文化教育工作的结合路径。第一,增强思政文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道德教育、中华传统文化等在高校“网络知识竞赛”的占比率和覆盖率。第二,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建立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第三,积极开展相关网络知识竞赛活动,适当增加举办的次数。高校思想政治文化教育是一项重点工作,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需求,将高校“网络知识竞赛”与开展网络思政文化教育工作的相结合是一项正确的选择。

参考文献:

[1]郝琳琳,付泽利.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与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0,(4):115

[2]江俊程.新媒体对高校大学生思政文化教育的影响[J]消费导刊,2020,(51):79-80

[3]任立.网络环境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结合路径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27):46-47

[4]熊建生,李小红.新媒体境遇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转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1):9-11

[5]李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与生成路径[J]江苏高教,2021,(2):108-111

[6]王玉婷.网络环境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策略研究——评《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高教探索,2019,(5):134

[7]梅元媛,馬可,姜剑.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J]职业时空,2010,(10):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