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鹏 郑雅文 冯浩 陈宣霖
摘 要:大数据时代,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发展,网络舆情的势头发展猛烈。如今极具鲜明个人特色的90后、00后青少年是网络信息传播的主力军,网络舆情对于青少年的思想与价值观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社交平台使用者低龄化现象愈发严重,网络不当言论层出不穷,肆意谩骂、不负责任的言语攻击、网络暴力等行为几乎每天都在上演,这对于青少年的思想价值观产生了非常不当的影响。如何引领青年们走向正确的网络道路,如何获取正确的价值观,已成为重要问题。本次调研活动就该论题进行研究,并在本社区内以宣传教育为主,呼吁青少年理智发言,抵制不明真相的网络暴力,引导青年正确的使用网络,获取正确的网络价值观。
关键词:网络舆情; 青少年; 思想
中图分类号:G7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1)10-131-002
一、网络舆情的基本概念
网络舆情是指网民在互联网上对于一些热点事件、焦点问题进行剖析与解读,因个人所处角度、文化差异、政治态度与价值观的不同,对于现有社会问题的看法亦不相同,由此会出现“百家争鸣”的状况,网络舆情应运而生。据研究表明,随着因特网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体已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1]。“舆情”二字古早有之。根据现有的文字记载,“舆情”二字最早出现在唐朝,出自《全唐诗》中唐诗人李中所作《献乔侍郎》一诗:“格论思名士,舆情渴直臣。”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王来华等人研究指出:“‘輿‘情两字的连用,最初应是指百姓的情感、情绪。在现在的《新华字典》中,也采用了这个解释。在《辞源》中,则把‘舆情解释为‘民众的意愿。[2]”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当前人们加于“舆情”二字的含义也更为丰富。除了表示民众的意愿,现在更多的表示为人们的情绪表达、态度及意见。综上所述,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以网络为媒介的反映。相较于获取效率低下、较为传统的社会舆情,网络舆情传播效率更高,范围更全面,讨论平台更广。
二、网络舆情的特征
1.网络舆情具有开放性
不同于每一道题只有一个标准答案的应试教育,在网络平台上,热点事件、社会问题没有标准答案。网络世界是一个无国界的虚拟自由王国,信息流动自由,用户言论自由,用户使用也自由,人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人人都可以掌握媒体的资源和一定的话语权。这是从没有过的自由与开放,青少年们从网络世界里可以获得前所未有的自由感,他们在这一个虚拟空间去自由的表达自身的观点和与众不同的个性。
2.网络舆情具有隐匿性
网络媒体的出现和迅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信息资源,扩大了人们传播新闻的速度和发表意见观点的自由度。青少年们与一般群体相比而言,视野更加开阔,参与意识强烈,在网络空间中的自由度不论从客观方面还是主观方面都大大增强。在网络空间中,人们真实的个人信息以及身份识别物等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隐藏,这些交往信息的隐藏使得网络使用主体的匿名程度更高,网络舆情的传播也具有了相应的隐形性。
3.网络舆情具有盲目性
由于网络舆情于自由度的开放,以及用户隐藏和信息隐匿,再加上青少年们的思想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网络言论极易出现盲目跟从现象。在未知全貌的情况下,网络平台上就会出现编排者随意散布的假消息,各大营销号专扣字眼,疯狂带节奏,甚至有些官方号也在不明事理的情况下先发制人,无论是好是坏,不明真相的网民一边倒,倾斜了路人的判断,盲目跟从大部队,将他人的思想强加于自己。伴随着网络舆情的发酵,如果没有官方的澄清,网民们便会更加盲目跟从,只会相信自己看到的,对于事情真相不会过多讨论。
三、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与意义
价值观是指人们对于一个事件的认知、判断与选择。是一种辨别是非的价值取向,能够规范人们的行为,对于人生具有导向作用。叶澜教授曾言:“任何一种思想在没有被绝对的否认之前,都会有着一定程度上的客观价值所在,而这种思想的价值则在于它所被认可的程度和意义,就是人对于这种思想的理解感知,这是人性思维里最简单、也是最真实的评定所在,这也就评定出一种思想是否伟大,而这种思想又是否可以成为价值观的由来。”青少年的价值观由很多因素构成。教育水平的参差,眼界的高低,家庭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的不同,以及自身对于这个世界本身的看法不同,便会形成不同的价值观,对于美丑与是非曲直的判定也极为不同。除此之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青少年们和网络的接触时间也日益增长,甚至多于和家人与朋友们的陪伴。因此,网络社交平台逐渐成为影响青少年价值观的主要因素。青少年们划动手机屏幕在网络平台上获取信息,通过浏览言语评论获取对一个事件的看法,言语评论的好坏和与事实真相的远近极大的引导着青少年们的思考。而青少年们想要成长和进步,实现远大理想,就必须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网络舆情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
青年是网络的使用主体,在网络中他们接受了巨大的数据冲击,极易对其价值观造成影响。而青年时期是一个人价值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青年的价值观基本形成并稳定发展,青年智力发育成熟,情感发展日益完善。在日常生活中的接触面越来越大,学到的东西越来越多,阅历日益丰富,青年们便会开始思考人生、三观以及价值观问题。良好的网络环境会给青少年们搭建良好的平台,供他们物尽其用,施展才华,实现远大目标。而不好的网络舆情会极大的影响着青少年们价值观的引导。民间流传这样一句话:“学坏容易学好难。”青少年们由于发展还未成熟,对于不好的事物容易产生好奇,再加上网络舆情的诱导,最容易走上歧途。由此看来,网络舆情对于青少年们的价值观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1.网络舆情对青少年价值观的积极影响
(1)使青少年的价值观更具开放性
在网络舆情下,青少年们的思想日益活跃,价值取向逐渐不受事物的限制,展现出开放性的特质。他们可以在微信上、微博上交流情感,可以建立自己的网站发表见解、交流思想;可以通过贴吧表达自己在现实中的不满和建议;也可以借助微博、论坛等获取外界信息,掌握最新国内外动态。青少年们在平台上进行互动,跟帖回复,表达自己的观点,自己的价值观与其他价值观进行思想上的碰撞,透过现象认识到事实的本质。
(2)使青少年的价值观更具独立性
在以互联网为中心的科技革命的发展途中,人们不在拘泥于古老刻板的既定,而是探索创新。不再重复前人的陈词滥调,取其精华,融会贯通,更具有独立性。新时代青少年们注重于自我意识的表达,展现出鲜明强烈的个性色彩强调自我的价值。同时也因为大多数90后00后是独生子女的缘故,他们非常看中自我的价值,更加愿意通过网络独立思考这个世界,更加关注自己的价值判断,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
2.网络舆情对青少年价值观的消极影响
(1)在还未形成自身价值观的基础上,导致青少年的价值观扭曲
青少年由于阅历短浅,评判事物的标准还处于瓶颈阶段,站在好与坏的风口处,进一步光明,退一步深渊。此时,消极激进反动的网络舆请便会趁虚而入,使得青少年们产生消极情绪,被丑恶现象蒙蔽双眼,只相信“人之初,性本恶”,而忽略了国家带给我们的无限美好。这不利于自身健康的发展,严重干预青少年们养成良好的价值观。网络平台上大多是对公众人物、社会焦点和国家实事的一些看法讨论,这正是青少年们评判对否标准的一个基点。“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网络上不乏带有批判偏激色彩的言论,甚至会出现故意挑动事端的有心人故意发表煽动人心的言论,欺骗的正是思想还未发展成型的青少年,致使自己的思想被完全引入到错误的道路上一去不复返。
(2)在已形成自身价值观的基础上,致使青少年价值判断失误
网络舆情传播几乎呈现出几何倍数的“爆炸性”增长,小规模、小范围的网络舆情事件若不及时干预可能会在极短时间内发酵成较大规模的群体性事件。任何人都可以肆意评论,散布谣言,传播虚假信息。例如2021年五月最后一天发生的“南京事件”,广大网友传播了几十个版本的“真相”,散布谣言,致使广大群众陷入恐慌情绪,还是由公安出面制止才停歇。几乎没人在意事实的真相,只看到事情的一角便妄想还原整个事件的过程,根据底下网友的评论来判断事情的对错,只想着凑热闹,而忽略了事情的本质。面对这些潮水般且难辨对错的信息,如若不能进行完全的消化,不能进行甄别与筛选,盲目相信错误的言论,就会作出错误的价值判断,对个人甚至对社会都会有消极的影响。
五、青少年如何形成正确的网络价值观
1.作为一名新时代新青年,我们的首要任务便是提升自身科学文化素质,提高科学文化素养。当代大学生,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大会上曾言:“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珍惜这个时代、担负时代使命,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让青春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广阔天地中绽放,让人生在实现中国梦的奋进追逐中展现出勇敢奔跑的英姿,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勤奋学习是重中之重,网络只是辅助学习的一种便携工具,不过多关注娱乐新闻,不把娱乐性当作生活中的主要部分,只可作为饭后谈资。在闲暇时光浏览娱乐性新闻时,不要过多发表过激或抬杠言论,多发表积极向上的评论。提高自身文化素质,牢记身上担着的责任,不在网络上肆意评论,断下豪言,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2.网络舆情舆论已经基本普及到每个人的生活之中,作为新时代大学生,要自发培养网络净化人才。净化网络,控楼控评,学会数据反黑冲刷,还给网络一个安宁的环境。虽然在网络上可以集思广益,百家争鸣,但是不当言论、黑热搜帖子与明显带节奏营销号层出不穷,导致不明真相的路人发生不必要的争吵嚴重侵犯了他人利益,污染网络环境。控楼控评可以将不当者言论石沉大海,将积极向上的评论顶到前排,最大限度的避免争吵与开战;如果看到与事实严重不符或者反动过激言论,不必与他人唇枪舌战,留下热度,可能会导致更多的人开启混战,直接反手一波举报,交给网管处理,轻则限制发言,重则永久封杀。有能力且对网络管理有兴趣的大学生还可编写数据反黑程序,更有效更全面的净化当前页面,也可手动冲刷数据,积极热转热评,达到净化网络的目的。
3.我们大学生作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新青年,要做到知法懂法,自觉提高守法意识,面对网络上的言论,要从法律的角度看待,分析问题。而不是盲目跟随网络舆论动向。其次,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这些“观”决定了我们如何看待这个的世界。同时,我们要对自己进行网络舆情引导,对自己进行思想教育,让我们能够清楚地认识到作为新时代新青年在当前年龄阶段应有的人生价值追求,同时也要了解网络的危害,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随意相信网络上的错误极端舆论会造成多么无法设想的严重后果。
4.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牢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加进行党史学习。学习党史,有助于了解到中国共产党对我国作出的巨大贡献,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的引领就没有如今中国强大的发展。身而为人,不能满足于茶思饭想,不能生活漫无目的,在现实中唯唯诺诺,在网络上重拳出击,我们要立志确立自身伟大理想,劈波斩棘,乘风破浪,让奋斗成为青春最靓丽的底色,为中华复兴而奋斗。学习党史,从身心上获取心灵净化,从根本上净化网络舆情舆论,对将自身的关注从网络上转移到实际中来,进一步发扬革命精神,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昂扬精神,不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
参考文献:
[1]依法监督和管理网络舆情,防范社会危机「M」民主,2012
[2]王来华.舆情研究概论:理论、方法和现实热点「M」天津社会科学院研究社,2003
[3]叶澜.重建课堂教学价值观「M」CNKI,2002
[4]习近平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