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残疾人就业服务精准供给的路径

2021-09-03 15:48解冠茵
现代企业 2021年8期
关键词:残疾人精准岗位

解冠茵

残疾人作为一类特殊群体,其劳动就业内容一直为社会各界所关注。残疾人的劳动就业也能够帮助其更好地融入社会、发挥自身的价值,一同享受幸福、平和的生活。党与政府一直以来就十分关注残疾人的就业工作,不过因为各种原因,导致残疾人当下的整体就业率、收入水平均是偏低的。目前,国家提出了残疾人就业服务精准供给理念,即以现有残疾人的就业服务体系为基础,借助服务“供给侧”,在进行“需求侧”精准回应的基础上服务于残疾人的就业,为其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

一、残疾人就业服务精准供给的内容

1.需求识别精准。需求识别精准属于基础性内容,一般共涉及三点内容:就业需求、岗位需求以及服务需求方面的识别。对此,先需要把控残疾人的就业需求内容。当下,中国正处在就业年龄段的全部残疾人数量有3000余万,针对残疾人的就业意向、就业能力、就业偏好、薪资待遇等也是需进行具体分析的,不过当下并无准确化的资料能直接回答此类问题。第二,需整体掌控岗位的需求,比如工作简单、符合残疾人身体状况、能够适当展现残疾人优势的岗位等。第三,需把残疾人就业需求、需求岗位进行精准化对接,这样才能够确保信息的对称,进而更好地开展培训、服务工作。

2.主体介入精准。就业问题一直以来就是社会的关注重点,但同时也和国家的经济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由此,残疾人就业服务主体不仅包含政府,同时也与社会组织、市场、家庭等多个主体。一般来讲,政府介入大多是借助法律、财政、税收、舆论等方式,通过制度来规范就业服务的内容及规范性;市场介入一般是提供就业岗位、进行职业培训、开设就业服务机构等,在综合分配市场资源的基础上把残疾人放置进就业体系当中;社会组织介入,大多是通过专业服务、匹配市场需求等方式,让残疾人在就业过程中拥有更佳的氛围,推动就业资源、社会资源二者的融合。

3.原因分析精准。残疾人最终未顺利就业的原因是很多的,此处所涉及到的精准供给即是需根据具体化的状况,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推动就业率的提升。第一,残疾人就业意愿属于基础性内容,提供就业服务的时候,需首先明确残疾人的就业意愿,若不存在此种意愿,则也需了解不愿意的因素。第二,就业政策属于保障性的内容,关于残疾人就业失败的分析,也应考虑具体的政策状况,如关于政策的全面性、滞后性等内容,这樣才能够更好的了解真实的就业需求,让残疾人的就业无后顾之忧。

4.效果评估精准。关于效果评估的结果,其准确性情况与政策的关联性很大。针对残疾人群体的就业服务效果评估,必须关注服务成果内容。第一,应同时关注就业数量和质量,多关注就业率、平均薪酬水平、就业增长率等指标;第二,要最大程度上来平衡主观、客观两类指标,提升残疾人在就业方面的满足感与获得感;最后,需重视就业服务方面的产出投入比,特别是要关注资金、管理、产出与效益方面的情况。

二、现阶段残疾人就业服务面临的难题

1.现行残疾人就业政策的不足。新中国从成立之后,党与国家便高度关注残疾人的就业政策,这在推动残疾人就业方面发挥了很大的效用,也切实的解决了残疾人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很多问题。不过,当下中国残疾人的就业状况仍旧是就业率偏低、稳定性偏差的状况,由此便代表当下实行的残疾人就业政策是存有部分问题的。

2.就业人岗匹配度不高。就实际来看,残疾人在就业方面有很多的忧愁,企业方面也表示自身的工作岗位确实没有匹配残疾人群体的。这样的状况多与下述几类原因相关:首先,有合适岗位且残疾人的能力正好匹配,关于薪酬待遇方面也具有共识,不过在信息的对称方面出现了问题;其次,岗位、待遇较佳,不过残疾人的条件不匹配岗位;再其次,岗位存在且残疾人可直接胜任,不过整体待遇很低;最后,残疾人可以胜任岗位,相关待遇也是较佳的,不过岗位对残疾人有限制。针对第一类状况,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方式可以进行解决;针对第二类状况,可以提升残疾人就业群体的整体专业水平,如开展相关培训活动等;至于第三、第四类状况,因为矛盾较深,也是当下残疾人在就业方面的主要心病。

3.政府主导与多元协同存在矛盾。通常情况下来看,残疾人就业服务主体合同当中,基本的形式多是和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和企业之间进行合作。关于这些类别的合作,多以残联为主要指导与组织,展现出的部门联动效用是较小的。而残联和社会组织、企业间的合作同样因为各类因素导致最终的效果无法良好展现。

4.服务整合难、服务效果评价难。因为所涉主体众多,且牵涉的环节也很多,所以在诸多内容的叠加下,残疾人的就业难度也就进一步增加。各地对残疾人就业服务效果的评价往往是残疾人就业总体数量、新增就业数量、各类型就业比例、专场招聘会数量、残保金缴纳状况等指标。这样设置相应标准确实有利于工作的开展,不过也确实存有一些问题。首先,可能造成目标的直接偏离,比如招聘会为了完成相应指标直接组织不存在就业意愿的残疾人前来参加,抑或是出现“挂靠”等情况;其次,可能会出现过多的关注就业数量、少关注就业质量的状况出现,这样一来仅仅是完成各类主要指标,真正的效果是没有办法实现的;再其次,简单设置相应标准是没有办法展现出就业服务之间的差别性、具体性情况的。以上问题导致最后的效果也会和目标有一定的差距。

三、新时代残疾人就业服务精准供给路径

1.创新对接手段,提高就业人岗匹配度。之所以会发生残疾人就业需求与现实不符的状况,从根本方面分析是由于当代就业理念的落后。从企业方面来看,其对于设置专门的残疾人就业岗位来讲是十分抵触的,对应的高额薪酬待遇更无法实现。由此,若想优化就业人、岗之间的匹配程度,便需多关注残疾人的就业服务制度。首先,职业培训方面的创新,需让残疾人拥有更多专门性的岗位,这样残疾人的工作潜力也能够被更好地开发出来。举例来讲,盲人在听力方面是十分敏锐的,而聋哑人的美术能力则更高等,这均是残疾人的优势,这样在充分发挥其潜能的基础上能够提升残疾人的就业自信度,同时也能够为残疾人赢取更高的薪酬待遇;其次,可适当创新服务对象,提升岗位与残疾人之间的匹配程度,把残疾人的就业服务场所进一步的从雇主延伸至工作场所,这样一来,便能够通过工位设计、社交环境适应等各类方式的改进提升企业对于残疾人的接纳程度;再其次,可适当创新规制手段,推动企业主动去寻找与岗位匹配的残疾人。针对残疾人的就业岗位,可适当进行政策奖励,构建起用人单位依据比例来开设残疾人岗位的制度,同时将其纳入至征信体系,这样一来便能够更好地构建起残疾人就业排位制度等合适的制度,提升残疾人的就业服务水平。

2.协同合作模式,形成多元化供给格局。协同视角是残疾人就业服务方面的重要理念支撑,由此便可依此创新更多的服务模式,让残疾人整体的就业水平得到提升。从协同性模式方面来看,必须首先变更残联的定位,让其从之前的主导改变至引导,以此展现社会组织在其中的效用,让社会机制、行政机制和市场机制几者间实现互补。首先,应提升残联与社会组织两者的协同程度,展现社会组织于资源拓展、模式创新、专业康复方面的效用,让社会组织更多的去承接残疾人,为其提供更佳的就业服务;其次,提升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协同程度,在提升比例就业的基础上,借助政策引导方式让企业开创针对残疾人群体的岗位,在通过相关培训、专业能力提升机构等的帮助下,让残疾人更好的进行就业;再其次,提升社会组织与企业二者的协同程度,企业发挥自身优化,提升社会组织的商业经营效率,社会组织同时通过自身的资源让企业更好发挥自身的影响力,以此在获取各方投资的基础上,加大残疾人的职业培训、创新残疾人的就业创业水平。

3.整合服务内容,探索一站式服务模式。关于整体性服务,即将处于不同主体、环节部门的服务进行综合,在机制的作用下提升残疾人的就业服务水平。关于整体性服务方面,可参考国家开设的“一站式服务中心”模式,即通过残疾人之家、康复机构、就业机构、职业中介等多个场所的支持下搭建起“一站式残疾人就业服务平台”。关于所设立的平台,前期工作多是残疾人岗位开发、需求对接、就业岗位咨询、工作推荐等内容;关于中期服务方面,多有信息匹配、用工指导、具体的职业培训等等;至于后期服务,即完成录用手续后进行的在岗培训、工作环节改造等相关工作。整体性服务还可以探索发挥残疾人就业指导员的核心整合作用,由就业指导员介入残疾人就业全过程,及时反馈残疾人就业过程中产生的各类问题,发挥沟通协调功能,维护残疾人就业权益。

3.完善评估方式,建立系统评估指标体系。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是衡量服务效果的专业性手段,以系统性指标体系取代零散化的簡单指标能够提高评估的准确性,倒逼服务供给更加精准。指标体系应具有独立性,可以由高校研究残疾人就业问题的专家学者牵头,残联相关负责人、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负责人、残疾人代表等共同参与指标体系的建立,并引入第三方机构实施具体实施评估,避免出现“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不公现象。指标体系也应具有包容性,评估对象覆盖政策制定者、服务机构和具体项目,以保证评估的全面性;评估数据来源覆盖所有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机构、服务供给方和服务需求方,以保证评估的客观性。指标体系还应具有动态性,便于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分析,也便于长期跟踪观察诸如创业服务、辅助性就业等新兴服务的发展变化,加强服务过程中的动态监管和及时调整。

(作者单位:抚顺市残疾人就业服务中心)

猜你喜欢
残疾人精准岗位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我骄傲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