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燕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表达交流”作为科学探究目标八大要素之一,是得出结论后与他人达成共识的过程,是对整个探究过程的延伸和拓展。提升学生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是帮助他们在科学探究中认真做好觀察和实验结果的记录和分析,并鼓励他们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互相交流。在课堂上进行实验活动时,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分工合作兴趣很浓,但是汇报实验现象或结果时,语言表达常常不严谨、不规范,甚至是答非所问。那么,什么样的表达才算是规范性表达呢?
一、严谨的科学概念让描述更准确
描述是观察的要素之一,没有描述的观察只是感官的刺激而无思维的加工。在描述的过程中应该力求真实、准确,严谨的科学概念,可以让描述更准确、直接。
比如,水是大家再熟悉不过的物质,但是在学习《水的特征》时,一年级的学生对水的概念还是比较模糊,对水的形态、颜色、气味等特征还没有明确的认识。教师找了5个没有标签的瓶子分别装上不同的液体,让学生挑选,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观察方法,记录实验现象,最后依据研究结果,交流归纳出水的特征——水是一种无色、透明、无气味、无味道的液体。
在交流水的特征时,有的同学说用鼻子闻,发现水是没有味道的;还有的同学说用嘴巴尝,也发现水是没有味道的。那么问题来了,既然都是没有味道,那么只用鼻子闻或只用嘴巴尝,一种方法不就行了,反正都是没有味道。其实这就体现了科学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和严谨性。“气味”和“味道”是两个概念,通过观察比较嘴巴和鼻子的作用,知道“气味”是指鼻子的嗅觉感受,“味道”一般是指舌头的味觉感受。因此,用鼻子闻,水是没有气味的;用嘴巴尝,水是没有味道的。这样表述科学概念才是最准确的。
再如有的小组同学说,用眼睛看,他们发现水是白色的。有的小组同学认为水不是白色的,而是无色的,他说可以拿一根白色的粉笔和水对比,就能清楚地看出水是无色的,粉笔是白色的。他不仅说出了结果是什么,而且解释了为什么是这个结果,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思维过程。通过观察比较水和粉笔的颜色,从而让大家意识到“没有颜色”和“白色”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科学概念能更准确地反映科学事实,它比日常用语更具科学性、专业性、逻辑性,让学生感受到科学独有的魅力。
二、符合逻辑的语言让推理更严密
语言要符合逻辑,必须使其内容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根据思维的逻辑准确运用概念,恰当地作出判断。
如在学习《磁铁有两极》一课时,通过运用条形磁铁争夺曲别针的游戏导入,学生在游戏中初步体验到条形磁铁的两端更好用,由此引入本课要研究的问题:条形磁铁的哪个位置吸引的曲别针多。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研究条形磁铁各个部分的吸铁能力情况,观察各个部分吸起的曲别针的数量。在实验后师生交流中,有的同学说,磁铁的两端吸的大头针多,中间的地方吸不住。因此大家认为磁铁的两端吸铁能力强,中间部分没有吸铁能力。然而有些细心的同学发现,当把大头针放在磁铁中间的时候,感觉也有一点吸力,只不过这个力太小了,没有把一个大头针给吸起来,所以他们认为应该用“中间部分吸铁能力较弱”来表述比较科学。
是的,磁铁的两端吸铁能力较强,中间部分吸铁能力较弱。这个结论的得出,基于证据和推理,实事求是,这样严密的推理,更符合语言的逻辑性。
在实验过程中,虽然磁铁的中间部分的确没有吸起大头针,但是并不能说明中间部分没有吸引力。学生可能会思考,假设换成一个很轻、很小的铁丝一类的物质,也许就可以吸起来。教师在师生互动交流中,要抓住课堂中闪现的带有共性的、关键性的、能揭示科学概念的问题“层层剥笋”,在重点处做文章,让实验现象与科学概念之间的推理过程更严谨、更符合逻辑。
那么,在科学课堂上如何提高语言的规范性表达能力呢?
1.创设趣味问题情境,让学生愿说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起说的欲望。在科学探究中,要让学生尽快地进入角色和探究主题,莫过于通过教师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根据教学目标,创设一个又一个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去思考。这样,不用教师过多的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就能提出许多非常有价值的问题了。因此,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有疑、有思、有想、有惑,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让他们迫切想动手探究去解决问题,想说愿说。
2.善用启发性语言,让学生会说
在科学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所思所想能表达出来,就必须让学生懂得说的方法。教师的语言富于启发性,就能促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整理语言表达思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比如在表达交流环节,教师提供几个表达句式,对学生来说就像是一个很好的“脚手架”,有了句式的指引,学生很快掌握了表达的要领,从而能够把探究过程和结果清晰、完整、正确地表达出来。
3.引导小组合作,让学生敢说
要想养成学生说的习惯,提高学生说的能力,教师一定要给学生充分的说的机会。既要让能力强的学生说,也要让能力一般和能力较弱的学生说,通过个人说、小组说、全班说等多种形式来锻炼学生说的能力,在共同的研究碰撞中解决问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思维水平。对于说得好的,要予以肯定和表扬,说得不理想的,也要进行鼓励和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变课堂上的一言堂为群言堂,变少数人说为多数人说。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参与度提高了,由过去的“要我学”的被动局面转变为今天的“我要学”“我乐学”的自主学习局面。
总之,科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天长日久的积累,也需要多措并举。相信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会越来越强,越来越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