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均辰
(淮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安徽淮南 232000)
二胡作为一种外来乐器在中国经历百余年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富有中华传统韵味的民族乐器,具有音质抒情优美、艺术呈现丰富的特质,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我国地域辽阔,在地域文化上南北各具特色,这在二胡作品风格上也体现得较为明显。在二胡演奏的地域风格演化进程中,南方主要侧重江南曲风,旋律以柔和、悠扬为主,曲调迂回曲折;而北方二胡主要集中于陕西、河南等地,旋律以跳跃舒展为主,曲调浑厚、奔放、高亢。此外,二胡作为戏曲伴奏的主要乐器在其发展进程中,一直有大量戏曲元素融入而戏曲音乐本身也为二胡作曲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和灵感。
二胡演奏从地域流派划分上可以分为北派、南派、秦派、豫派四类,受地域与民俗戏曲文化的影响,各派二胡音乐、演奏皆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具体说来,江南二胡乐曲深受江浙丝竹音乐的影响,在演奏风格上追求旋律的细腻流畅、婉转动人,节奏柔和、韵律优雅、力度起伏呈橄榄式,常以内外弦交替的润色手法让江南丝竹奏乐变得灵动流畅、恬静素雅。东北二胡倾向于用多样的滑音来呈现乐曲,非常重视不同弓法为乐曲呈现带来的重大意义,在激情动荡的旋律展示中强调一音一拍一弓,而且在力度和弓速的要求上较为严格,让人感受东北音乐中那种特有的活泼、灵动、爽直的音乐风格。陕西二胡以秦腔、陕北民歌为底蕴,其总体调式主音以上下四、五度音符为旋律主干,通过灵活运用秦腔调式贴切地展示出陕北黄土地中粗犷高亢、洒脱自如的音乐风格[1]。另外,陕西地域音乐中大力度的使用花音与苦音也被融入二胡演奏中,这些富有地域方言声调的装饰音是陕西二胡演奏的音乐灵魂。河南二胡乐曲格调热烈红火,整体风格呈现独特的板式结构,旋律奔放热情、诙谐幽默,表达河南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之情,并在浓郁的生活气息中呈现地域性乡土风味。此外,在河南二胡乐曲的演奏中还使用连续的滑音、压揉、颤弓等技法配合河南戏曲的唱腔特点,较好地体现河南地方的音乐特色[2]。
对于二胡演奏者来说,准确把握二胡作品的地域风格和技法特点,对于舞台演奏实践的艺术效果呈现同样非常重要。[3]二胡指法、弓法技巧是演奏技法中的核心构成部分,其中包含滑音、揉弦、运弓等方面。二胡音乐作为合奏、伴奏与独奏的乐器会在不同地域中展示出不同的音乐风格,所以对能体现乐曲地域风格的滑音、揉弦、运弓等演奏技巧作必要的比较研究意义重大。
二胡滑音基本以大小滑音和同滑音为基础,以滑音的上下行和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划分。此外,很多特殊的滑音如垫指、压弦、颤音等在具体演奏运用中可谓千变万化,如果能娴熟而恰如其分地运用,可以在乐曲的美化上起到点睛之笔。
南派二胡乐曲在滑音变化上整体速度较为缓慢,力度柔和,这和江南秀美柔和的音乐风格及人文环境较为吻合;反观北方地区滑音以干脆利落为主,充分体现北方居民豪爽直率的性格。以下将对富有共性和特性的滑音手法进行比对分析。
二胡是江南民间戏曲的伴奏乐器,随着上滑音和下滑音的灵活运用会产生大量二度、三度滑音,在江南风格中滑腔作为点缀方式被广泛借用,鲜明凸显出浓郁的江南情韵,如《苏南小曲》等。
图1 《苏南小曲》曲谱
在演奏类似于江南风格的滑音时仅仅依靠滑音记号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更多地留意速度和力度。要依据江南旋律优美抒情的特性掌握柔和的力度,不讲究音符爆发力,而是更注重舒缓、连贯、灵巧的音乐风格呈现。尽管二度上的大滑音在江南二胡曲目曲谱中远远不及小滑音出现地频繁,但在力度和速度节奏的把握上仍以小滑音手法为主。而在北方地区由于音程跨度很大,旋律起伏波动较大,它的滑音主要体现在二度以上的滑音技法上,更多呈现出慷慨激昂之情。二胡在河南、陕西等传统戏曲中作为主要伴奏乐器,除了对戏曲声腔的模仿外,还借鉴很多板胡等戏曲音乐的润腔手法,大滑音也成为二胡演奏地方乐曲不可多得的演奏技法。在河南二胡曲目的滑音演奏中,六度上下滑音也是较为常见的,如《河南小曲》等。
图2 《河南小曲》的曲谱
类似于《河南小曲》旋律的上下滑音基本是对坠胡等演奏手法的仿制,即手指在弦琴上快速滑过,更加重视速度和力度的把握。相对于江南地区柔、慢的音乐风格特色,快捷、干净的滑音手法更适合表达中原地区河南人的热情与风趣[10]。当然,河南地区也有很多小滑音出现在二胡乐曲的快板中,这些小滑音更多地呈现出一种诙谐、活泼的旋律氛围。因此豫派二胡演奏中基本以滑音的短小、精炼为佳。
在陕西地区,大滑音的音距也有其秦派二胡曲调的特点,多以四度滑音为主,如《秦风》等。同豫派二胡曲目类似,二胡虽非秦腔,但通过润腔技法对地方戏曲唱腔和板胡等仿制也可以产生出较多美妙奇幻的特色音效。
图3 《秦风》曲谱
在垫指滑音上,南北差异历来有之,北方在演奏中呈现地较为厚重,尤其在秦派二胡曲目中,往往会在垫指滑音中适当融入压弦的成分。这一点从江南名曲《好一朵茉莉花》和陕西《秦风》的对比中就可明显看出。
图4 《好一朵茉莉花》曲谱
图5 《秦风》曲谱
揉弦作为二胡演奏中的重要技法有滚揉和压揉两种。滚揉原为西洋演奏技法,刘天华在借鉴小提琴揉弦手法的基础上将其灵活运用于二胡上。在演奏中主要通过演奏者手腕的上下运动让指肚在琴弦上翻滚,此种揉弦方式能够让乐曲感受较多的柔美。滚揉最初被刘天华运用于二胡独奏《月夜》中,其轻柔、舒缓、优美的旋律给人更多的是恬静安详的感受。在江南二胡演奏中能够清楚看到滚揉作为一种基本的演奏技法被广泛运用于《姑苏春晓》《好一朵茉莉花》等名曲中。
相对于江南地区更多通过揉速快、幅度小的滚揉来展示灵动,北方二胡演奏中的滚揉技法更多地给人以厚重、朴实的感觉。北方二胡演奏技法主要体现在指法的分寸把握上,不但要求揉速缓慢,而且要求揉弦幅度要变大。这需要演奏者根据乐曲取材于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和现实内容来作出不同的演艺。
滑揉技法是二胡演奏中借鉴坠胡演奏的悬腕揉弦手法,能够产生类似于声乐唱腔的波音效果。在很多北方风格的乐曲中,小滑揉的应用会让曲调风格显得富有北方乡土气息,如《河南小曲》等。
图6 《河南小曲》曲谱
滑揉在乐曲演奏中虽然没有滚揉出现的频率多,且更多出现在北方风格的曲目演奏中,但偶尔的出现意味着鲜明音乐地域风格的呈现。相比而言,搂揉则更为明显地出现在陕西二胡曲目中,它是在手不离弦的基础上依靠保持自身手型展开大幅度的压揉,由此产生震撼人心的音乐效果。搂揉不但要求按弦的指法准确,而且在力度要求上更为强调音准和音色的到位。
对压揉较为直观的理解就是在揉弦的同时融入更多压弦的成分。基于其产生的硬朗音响效果,这一揉弦手法通常用于表现北方部分音乐情感的集中宣泄上,如《燕赵春潮》等,集中呈现气势上的开阔雄伟。
图7 《燕赵春潮》曲谱
在使用压揉来表现乐曲风格的二胡演奏中,很多是演奏者情绪高点的集中体现,因为压揉需要加大揉弦的力度和幅度,但应将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力求呈现较为完美的音响效果,重点还是要防止出现音准上的偏差。
二胡作为典型的弓弦乐器不但在指法技巧上变化多端,在弓法技巧中同样存在轻、重、缓、急、顿、扬的多样变化,运弓长期以来也被视为二胡演奏技法的重要构成部分。江南二胡运弓技法多受江南丝竹音乐的影响,通过演奏《花街》等作品能够明确的是,在长连弓的使用中演奏者会尽量避免出现换弓出现的痕迹,柔化音符的力度,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持乐曲线条的流畅性。而在快板乐段的二胡独奏中,演奏者大量采用快速分弓演奏,集中展示音符颗粒性的存在,让整个乐曲变得轻快活泼,在丰富音乐表现力的同时展示出江南音乐风格灵动的一面。如在二胡名曲《姑苏春晓》的曲谱中存在较为密集的16分音符的分弓连奏,在实际舞台艺术表演中,演奏者要控制好运弓的长短,注意右手手腕对弓的力度把握尤为重要。
图8 《姑苏春晓》曲谱
在江南音乐中还有一种“错弓的妙用”,如在《二泉映月》中就时常出现违反运弓常态弓序的“错弓”,它能将前一节奏的弱音同后一节奏的强音巧妙连接为一体,形成韵律节奏上的切分音效果,从而为本身较为平缓的音乐增添律动感。在运弓的推拉上,南派二胡还是较为侧重以拉弓起音,乐曲的结尾之处则更多地以慢收方式营造氛围。总之,南派二胡演奏重视对运弓节奏长短和连贯性的把握,既要求保证旋律的舒缓美妙,又让人感受到江南的灵动秀气。
南北二胡在乐曲演奏上的差异往往集中表现在音色和音量上,这就和运弓的力度存在很大关系。南方柔美婉约的曲风决定其运弓以柔性、沉稳为主,北派二胡则喜欢通过运弓的爆发力来营造出豪迈的气势。如部分北派二胡作品演奏在快弓的使用上粗犷豪放,在弓法上多选择喷弓技法,而此种弓法也被称为音头弓。通常被用在乐曲段首需要强调的音符上,如二胡名曲《秦腔》的起头。
图9 《秦腔》
在北派二胡的运弓中,垫弓和顿弓也是较为常见的修饰手法,垫弓技巧的运用主要是在附点音符结束后用手腕甩奏出同音反复的音符,让人感受到一种锦上添花的技巧。而顿弓将每个顿音清楚断开,给人一种积极乐观的感受,如曲谱《豫乡行》。
图10 《豫乡行》
此外,北方地区二胡演奏在运弓的弓序上基本以拉弓起音为主,但有时也存在部分推弓起音,只是在推弓后面跟随着带有重音的音头,此种反弓序加强了二胡旋律的律动感,让观众有耳目一新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