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政策研究现状知识图谱分析

2021-09-03 02:26张明川
绿色科技 2021年15期
关键词:聚类旅游业政策

罗 娜,张明川

(西华师范大学 管理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2)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推出了大量旅游政策相关文件,目的在于从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参与者、旅游业法律规范以及技术、资金等方面推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1]。旅游政策对于旅游业的作用不言而喻,但在我国学术界目前并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概念,国外学者主要是从旅游政策具体目标、实施者来探讨的,De Arrillage认为旅游政策是为了促进和保护国家旅游方面的利益所采取的国家行动[2];同时,Glücksmann将其界定为组织体为促进旅游事业发展所采取的各种措施的总体[3];Sessa指出,旅游政策是各种决策机构为实现具体目标而采取的行动[4];许多国外学者一致认定通过旅游政策的制定可以促进旅游业跨越式的发展,从而作用于国家整体经济[5]。基于此,我国学者得出了综合界定的办法,旅游政策的定义为:政策制定者是政府,通过发布一系列促进旅游发展的法律法规、通知办法、意见决定等来实现特定时空旅游业的发展[1]。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可视化旅游政策研究现状,将我国学者对于旅游政策这一知识领域研究的演变进行全面展示,利于未来对旅游政策研究并开拓新的思路。

2 数据与研究方法

2.1 数据来源

为展现研究数据的全面性,以1980~2020年在CNKI发表有关于旅游政策研究的论文为基础数据来源。通过中国知网(www.cnki.com.cn)数据库平台,在高级检索页面以主题为“旅游政策”为主题词,检索到1172条记录,检索时间为2020年12月16日。同时,“旅游政策”与“旅游法”作为现在的热点,经常在人们进行旅游的上层研究时出现,本文依照相同的方法,在高级检索页面以主题词为“旅游法”,检索到文献记录共1910条,但与前一种检索结果差距较大,且论文类型不尽相同,说明旅游法与旅游政策在各自的研究中有着不同的领域范围,不可作为一种类型进行研究,因此本文只以“旅游政策”作为唯一主题词条进行分析。通过剔除掉会议论文、书评、报道性和说明性、无完整信息等与旅游政策研究领域无关的记录,共筛选出941条符合要求的文章。每一条文献数据条目都包含“题目、中文关键词、作者、作者单位、第一作者、刊名、年、期、中文摘要”等题录信息。

2.2 数据处理

本文采用Citespace软件处理源自CNKI的文献,首先建立文件夹“旅游政策”,在此目录下建立子文件夹“input”,并将导出的CNKI数据放在里面,其中导出文件命名采用“download_X.txt”格式,同时建立“output”和“project”文件夹,进入Citespace后将原CNKI文件数据选择“date”按钮进行格式转化,随后将转换格式后的数据放在“output”文件夹,最后将“output”内数据复制至“project”文件夹方便后续选择处理。

2.3 工具与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陈超美博士及相关技术人员开发的Citespace软件进行文献可视化分析,具有统计性数据采用Excel进行辅助分析。Citespace V5.7.R4版本具有关键词分析、聚类分析、突变分析等多维分析方法,可以通过选择不同阶段数据以及不同分析角度呈现某一话题科学知识的研究现状分析结果,最终得到由该软件绘制而成具有时空性、规律性、统计性的知识图形和序列化的知识图谱。通过使用Citespace软件对1980年以来有关“旅游政策”文献分析,绘制作者、机构共现分布情况;绘制关键词共现和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绘制20年以来具有代表性近“旅游政策”研究突现词视图,展示了近代以来我国关于“旅游政策”研究现状以及对未来研究的相关思考。

3 旅游政策研究特征的描述性分析

3.1 旅游政策研究概况

3.1.1 旅游政策发文时间分布特征

近40年来我国有关旅游政策的发文数量呈现稳步上升的态势(关于2020年的发文量,采用预估数值),虽相邻年份发文量略有起伏,但总体来看发文量趋于稳定。其中除去2020年的预估值,2019年发文量最多,达到83篇,已经处于80~100区间;1980~2005年发文量处于0~20区间,此时对于旅游政策的研究者少且发文量低下;2006~2018年发文量平均分布于20~40、40~60、60~80区间(图1)。

图1 旅游政策发文量折线图

表1显示,在旅游政策排名前十的文献中,研究者关注最多的热点为政策经验、政策建议、政策思考以及政策选择与取向,其中关于旅游研究范围多是旅游产业融合、出境旅游、旅游资源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关于旅游在实践演绎中的模型探究也是相关学者的研究热点,基于政策层面的思考是旅游相关的热门话题,随着时间的推移,政策具有时效性,关于旅游政策的研究层出不穷,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形势下不可或缺的一门研究。

表1 旅游政策排名前十的高被引文献

3.1.2 旅游政策作者及机构分布特征

在Citespace软件中,通过选择“Author”分析作者之间合作关系,并得到相应的知识图谱,可以通过计量化分析清晰展现各节点之间的连线情况(图2)。下图显示我国近40年来旅游政策研究主要研究者之间合作连线的关系图谱,统计中共出现节点50个,16条作者合作连线,其中研究者之间的合作密度为0.0131。在近40年来旅游政策领域发文量最多的学者为凌强,其他发文量较多的学者有苏振、张伟、车裕斌、姚晓玲、舒柏阳等。大多数学者之间合作次数少且交叉度不高,两两合作的学者较多,多学者合作发文少,学者之间合作紧密度不高并且大多处于分散状态。

图2 主要研究者合作图谱

由旅游政策主要机构合作网络图谱可知(图3),共有200个节点,机构之间合作关系较少,连线数量为28,因此机构之间合作密度为0.0014,从发文量上来看,中国海洋大学、华侨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发文量较多,且在国内旅游政策领域产生了较长的学术影响力。但通过主要作者与机构合作共现可知(图4),华侨大学旅游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伴有合作且发文量较多,形成了共现连线,不同机构之间合作太少,同一机构学者之间相互引用的合作联系较多,有关于旅游政策领域的研究各学者、各机构之间的合作有待进一步提升。

图3 主要研究机构合作图谱

图4 主要研究者、研究机构合作共现图谱

3.2 我国旅游政策研究内容分析

3.2.1 关键词共现分析

在关键词共现图谱中(图5),节点大小决定着关键词词频的高低,节点越大说明关键词出现的次数越多,而不同节点之间的连线也象征着关键词之间的共现。图中有关于旅游政策节点数为950,2186条关键词共现的连线,其出现频次最多的关键词有乡村旅游、旅游政策、旅游业、政策和旅游政策与法规,为了更加清晰直观地了解到关键词频次高低的排序,本文特地筛选出频率在10以上的关键词,得到以下关键词频次排序表(表2)。

表2 高频关键词列表

图5 关键词共线图谱

通过对关键词频次排序表的分析,从时间上来看,人们对于旅游政策的研究多数还是沿袭改革开放初期对于旅游政策认识,初期一些学者将旅游政策与旅游法规并组为旅游政策与法规并且开拓新的研究方向,随后又出现将政策与法律并行研究的趋势。21世纪初学者们开始重视环境保护的问题,结合旅游政策的思考,逐渐转变为对于生态旅游的研究。乡村旅游、体育旅游、旅游扶贫、入境旅游到如今的全域旅游,对于旅游政策的研究离不开中国不同发展阶段对于旅游政策的变革。其次,从内容上来看,关于旅游政策的研究初期集中在对于客体的理解与研究,包括但不限于对旅游业、旅游者、旅游企业、地方政府的研究,旅游政策研究还注重方法的结合,如双重差分法、传统教学法、偏离份额法、sandwitch教学法,不同的方法对应着不同时期旅游政策关注点的变化。最后,关于中国旅游政策的研究,换言之就是我国在政府层面制定旅游相关的公共政策,是政府针对旅游业面临的境况所进行的旅游设计、政策支持以及政策建议,包括旅游安全管理的政策、离境退税政策、旅游产业政策等政策的研究思考[6]。

3.2.2 关键词聚类分析

为了清晰简洁地分析旅游政策关键词的类别,对关键词进行聚类网络分析(图6),其不同的聚类对应着不同的颜色色块,而浅色色块代表聚类出现的时间早,颜色越深代表聚类出现的时间越晚。图中色块内部包含的白色小点代表着关键词聚类中出现的关键词,而根据调整小字出现的代表着频次出现较高的关键词,而带有#的聚类名字则是根据不同的关键词联系的紧密程度形成的小团体,这些小团体形成的聚类进行一定的归纳总结就形成了一个个主题[7]。本文将排名前七的聚类进行了归纳总结,总共出现了“#0旅游业”“#1旅游”“#2乡村旅游”“#3旅游产业”“#4旅游政策”“#5新加坡”“#6公共政策”七个聚类。

图6 关键词聚类视图

运用Citespace软件得到关键词聚类图谱如图6所示,其中聚类所得到的结果既有聚类主题中包含较多出现频次较高的关键词,也有未出现高频词关键词的聚类,根据筛选的文献来看,可将其七大聚类总结为3大研究方向,包括旅游公共政策、乡村旅游和旅游产业。

3.2.2.1 旅游公共政策

有关于旅游公共政策方向可从#1旅游、#4旅游政策、#6公共政策提炼出来,有国内学者总结为旅游公共政策的公共性是政府在一定时间内为解决旅游相关的宏观问题,以相应的公共资源为基础,以公共权力为手段,为了对公共利益进行重新选择、分配和落实而制定的一系列行为准则[8]。关于旅游公共政策的研究主要从两个方面切入:一是旅游公共政策研究的领域,如2009年起学者集中研究的低碳旅游[9~11]、生态旅游[12~14]以及对于环境问题的重视产生的旅游政策法规的研究[15,16]。近10年来,国家大力振兴乡村经济,缩减贫富差距,许多研究者针对乡村旅游、旅游扶贫以及旅游地的开发展开了不同的讨论;二是旅游公共政策制定的研究,包括政策工具视角下旅游制度的演化[17],政策评估模型的构建[18,19]以及不同环境背景下政策选择[20~22]的结论。

3.2.2.2 乡村旅游

这一划分大类包含#2乡村旅游,乡村旅游在政策方面的研究经历了全国大范围的试点试验到全面实施与现新时代背景下的集约提升,乡村旅游政策的研究也随着时间呈现波动显著增加的态势,自从2006年国家旅游局颁布《关于促进农村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开始,学者们对于乡村旅游关注的热度逐渐提升,而后于2016年发布的《全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和2018年发布的《关于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意见》都展示着国家层面对于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业发展的重视[23]。乡村旅游在旅游政策方面的研究可形成两个研究概括,一是从时间来看,初期国内学者研究主要是分析总结国外乡村旅游经验并为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借鉴,随后我国开始以上海[24]、三亚[25]为开端,研究具体案例中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路线,最后大范围推广并分别研究全国各省、市、县乡村旅游的模式类别;二是从内容来看,初期乡村旅游的研究与“三农政策”结合,但旅游业发展导致的土地流转问题又展现出了新的研究领域,“新农村政策”和“精准扶贫”的指示使得乡村旅游政策研究有了更为具体的方向。

3.2.2.3 旅游产业

这一研究划分主要源于#3旅游产业,从聚类出现的高频词组可以看出旅游产业的政策研究涵盖范围较广,涵盖旅游者、旅游企业、地方政府以及旅游的安全管理和政策设计的内容,旅游产业政策也是政府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对国家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许多国家在产业政策上深入研究促进国家经济的进步。1993年我国出台了《关于积极发展国内旅游业意见的通知》,将国内旅游业放在了重要的位置,因旅游业长期以高于全球经济增速的速度进行增长,所以旅游业在成为世界新兴产业的同时,也深受我国学术界的重视,我国在《“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要将旅游业建设成为经济转型的重大推动力,随后在旅游产业政策研究方面,我国学者倾向于旅游风景名胜区建设的研究,覆盖了我国大多数典型地区[26]。各时期我国学者采用常见的测量方法有文本发掘法、政策文本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以及德尔菲法等(表3)。

表3 聚类主题

3.2.3 突现词分析

突现词分析可以展现某一时间突然变化增多的关键词,因此对突现词的分析也可以对不同时段研究热点进行解读(图7)。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末,我国有关于旅游的发展主要集中于外交工作的延伸与拓展,对于旅游业的发展定位是宏观层面的且不具备国民性,因此本文对于突现词的分析主要集中于近20年间,使用Citespace软件进行突变检测,得到关于近20年旅游政策研究21个关键词突现,下图显示了关键词强度以及每个突现词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突现词强度排名前三的分别是旅游业、旅游和乡村旅游,其突现强度分别是5.18、5.12、4.95。其中突现强度最高的是“旅游业”,出现的时间段为2012~2014年,说明旅游业的相关政策成为了旅游政策研究学者们关注的重要主题,“旅游者”属于旅游政策研究的主要客体,历年来,学者主要从旅游者消费行为、旅游者安全保障、旅游者旅游行为等思考旅游者在旅游政策研究中的主导作用。相比于国外,我国乡村旅游相关政策的研究较晚,其研究的根源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从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到2009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以及此后2012、2013、2014、2015年,中共中央都以一号文件形式将工作重心放在“三农问题”上,为的是增添农村内在活力,促进农村进行深层次改革,旅游政策的相关学者也根据时代发展的需求开始对乡村旅游产业、投资、收入分配等展开细致研究[27]。

图7 突现词可视化图谱

根据突现词出现的时间段进行划分,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2000~2010年,是旅游政策研究的发展阶段。立足于1999年国家制定关于“建设世界旅游强国,培育新兴支柱产业”的战略目标,20世纪初,国务院颁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提出坚持改革开放的基础上将资源、环境、文化建设摆在首位,延续了旅游作为国际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产业,对于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建设方针。为响应国家政策的要求,各个省份城市围绕国家政策颁布了一系列文件,因此,这一时期研究多关注于政策、政策设计、公共政策、政策选择等内容,其中“出境旅游”仍然是比较热门的话题。在2008年,国家将旅游政策调整为“大力发展国内旅游、积极发展入境旅游,有序发展出境旅游”,将旅游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并实现最后扩大就业的目标[28]。

第二个阶段2010~2015年,是旅游政策研究的转变阶段。随着旅游业与国民经济的融合带来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国民对于休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2013年国家颁布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标志着我国即将步入国民休闲时代,也意味着公民自由旅行权得到了充分尊重[29]。紧接着《旅游法》的颁布实施,其面向的实施对象不仅有旅游者,还有旅游经营者、旅游监管者等受众群体,且对旅游行业的管理有了更为明确的法律规范,此时,对于旅游政策、旅游政策与法规、财政政策以及政策支持都有了较大的关注[30],2014年1号文件出台,旅游业被定义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对于旅游的研究重新转变了思路,休闲、服务性成为了旅游含义的主流旋律。

第三个阶段2015~2020年,是旅游政策研究改革阶段。这一阶段是我国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成现代化国家的关键节点,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其中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的驱动作用,研究者在近几年多热衷于探讨乡村旅游、旅游扶贫对于乡村发展的重要意义。2017年颁布的《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指出单一的旅游景区向综合性目的地管理的转变,关于“全域旅游”的研究层出不穷[31]。而突现词“入境旅游”的出现,也意味着伴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国外越来越多人来华旅游,旅游已经从发展初期的精英化转变为大众化,旅游政策的研究同时也是处于改革创新的阶段,所以这一时期突现词大多基于国家层面的战略,突现词“乡村旅游”、“全域旅游”、“入境旅游”等层出不穷。

4 结论

本文通过Citespace软件对旅游政策领域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以及通过对关键词和作者机构内在联系的分析对旅游政策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由此可得出的结论如下。

(1)我国旅游政策从上世纪萌芽阶段起到形成以及不断进行修正完善的过程中,旅游业在国内经济占比越来越重,因此旅游政策受到学术界高度关注,发文量呈稳步上升态势,其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旅游公共政策、乡村旅游以及旅游产业的研究。说明我国旅游政策研究范围较大且紧跟国家发展方向,研究点多借鉴于国外旅游政策研究,也是与国际旅游政策达成一致的体现。

(2)我国关于旅游政策研究的论文最早出现在1981年,自此发展速度缓慢直至21世纪,21世纪起学术界对于旅游政策的关注增加,按照本文对21世纪以来关键词突现的分析,我国本世纪以来的发展可划分为三大阶段:旅游政策研究的发展阶段(2000~2010年);旅游政策的转变阶段(2010~2015年);旅游政策的改革阶段(2015~2020年)。

(3)我国在旅游政策研究具有代表性的学者有凌强、苏振、张伟、车裕斌、姚晓玲、舒柏阳等,代表机构有中国海洋大学、华侨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等,代表人物和代表机构之间连线较少、合作较少、分布较散,大多以个人研究为主,部分团体和个人形成了合作关联,建议在未来进一步加强合作。2020年我国已实现全面脱贫的政治目标,有关于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的方向必将伴随着新的政策明确新的发展方向,未来对于旅游政策的研究不光要在现有的基础上提供新的思考建议,还需要构建综合性的旅游政策分析模型,适用范围需要进一步加大,积极探索我国旅游政策研究的实施路径,促进这一领域在学术界的发展。

猜你喜欢
聚类旅游业政策
政策
一种傅里叶域海量数据高速谱聚类方法
政策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基于知识图谱的k-modes文本聚类研究
一种改进K-means聚类的近邻传播最大最小距离算法
助企政策
政策
基于模糊聚类和支持向量回归的成绩预测
我国旅游信息化与旅游业增长关系的动态计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