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 芸
社区治理的低碳转型需要开发有效的工具和方法,通过数字化赋能,帮助社区开展碳达峰及低碳发展行动计划,科学谋划低碳发展路线图,助力“双碳”目标达成。
众所周知,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随着世界各国二氧化碳排放量、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急剧上升,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和生命系统受到严重威胁。因此,世界各国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我国由此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我国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3060”目标。这是我国向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
碳达峰是指我国承诺到2030年,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不再增长,达到峰值之后逐步降低。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然后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碳捕集、碳封存等形式,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到2060年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近年来,我国绿色社区创建工作正在统筹推进,各地建立部门协作机制,制订实施方案,统筹相关政策,强化技术支撑,积极选用经济适用、绿色环保的技术、工艺、材料、产品。各地区动员志愿者、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多元化力量广泛参与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形成各具特色的绿色社区创建模式。
绿色社区创建行动以广大城市社区为创建对象,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社区设计、建设、管理和服务等活动的全过程,以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方式推进社区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的向往。预计到2022年,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将会取得显著成效,全国60% 以上的城市社区参与创建行动并达到创建要求,基本实现社区人居环境整洁、舒适、安全、美丽的目标。
绿色社区创建行动包括5 个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健全社区人居环境建设和整治机制:坚持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理念,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领导作用和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体作用,统筹协调业主委员会、社区内的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等,共同参与绿色社区创建;推动城市管理进社区,推动设计师、工程师进社区。二是推进社区基础设施绿色化:积极改造提升社区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采用节能照明、节水器具等绿色产品、材料;综合治理社区道路,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推进海绵化改造和建设。三是营造社区宜居环境:因地制宜推动适老化改造和无障碍设施建设,合理布局和建设各类社区绿地,配建停车及充电设施,加强噪声治理,提升社区宜居水平;结合绿色社区创建,探索建设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完整居住社区。四是提高社区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推进社区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和安防系统智能化建设;整合社区安保、车辆、公共设施管理、生活垃圾排放登记等数据信息;鼓励物业服务企业大力发展线上线下社区服务。五是培育社区绿色文化:建立健全社区宣传教育制度,加强培训,完善宣传场所及设施设置,定期发布创建活动信息;编制发布社区绿色生活行为公约,倡导居民选择绿色生活方式。
在“双碳”“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绿色社区进入低碳发展阶段。我国社会高质量发展必将带动绿色低碳社区高质量发展,绿色低碳社区高质量发展也必将进一步促进社会高质量发展。未来,低碳将重塑我国城市与社区发展新格局。我国绿色社区新发展格局将主要体现在5 个方面:一是形成新的社区低碳治理结构;二是推动新的低碳技术进步和应用;三是打造新的低碳消费习惯;四是建成安全的绿色供需关系和供应链;五是构建繁荣的绿色社区生态圈。
我国提出的“3060”目标是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的重要战略决策,是对生产、消费、技术、经济、能源体系的历史性革命。国家层面高度重视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的推进落实,多次召开会议强调做好低碳发展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各部委相继出台有关政策,低碳发展政策也将逐步从相对约束转向绝对约束。
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社区治理者与社区居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承担着做绿色低碳城市的践行者、推动者、探索者、引领者,发挥社区优化和共享资源配置、服务社区经济功能,助推“双碳”目标尽快实现的责任。
“双碳”目标的确定使绿色社区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吹响了构建绿色低碳社区体系的冲锋号。各个社区治理主体应积极落实国家绿色发展政策,在绿色社区领域及早布局、探索前行,将“双碳”目标和理念下沉到社区各业态,鼓励各社区加大绿色低碳支持力度,鼓励绿色低碳产品创新,规范绿色社区服务流程,提升节能减排执行效率,建立多业态多层次绿色社区产品供给体系,为绿色社区的低碳转型发展和“双碳”目标达成提供更便利、更绿色的综合社区服务,绘就社区高质量发展蓝图。
作为落实碳减排目标的重要领域,我国城市和社区低碳转型势在必行,将迎来重要的发展机遇。低碳发展将助推我国社区治理构建更高水平的供需动态平衡,优化用能习惯和结构,推动低碳服务和产品进社区,促进智能化升级,加快推动多产业协同,协同促进环保治理,深化绿色社区全生命周期理念,并将助力绿色社区低碳标准化工作开展。
然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硬仗。我国绿色社区低碳转型还需要应对时间紧、任务重、技术和人才等基础能力薄弱、居民消费习惯和低碳认知水平参差不齐、社区建筑节能优化仍面临障碍、绿色设计产品覆盖不足等严峻挑战。
对应国家“双碳”工作节点,我国绿色社区建设需要经历碳排放达峰、稳步下降、较大幅度下降、深度脱碳等4个阶段。现阶段,我国应着重研究编制全社区治理的碳达峰及降碳脱碳行动方案。
聚焦社区现有用能及消费习惯、提高建筑与设备能效、绿色新服务和新产品替代、推进社区循环经济这四大重点方向,针对重点任务,我国社区治理的碳达峰、碳减排路径可以重点考虑、积极实践以下6 个方面:一是推动绿色建筑;二是社区基础设施节能及提升能效;三是优化社区及居民用能习惯及低碳消费习惯;四是构建社区循环经济产业链;五是应用突破性低碳技术,提供社区低碳产品;六是做好社区碳足迹记录和分析,提供制度建设和政策体系支撑。此外,我国还应充分发挥创新及多元化参与主体在城市和社区治理中推动碳达峰、碳减排实现的重要作用。
低碳消费是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如何助推低碳消费,为“双碳”目标作贡献,需要全社区全居民的共同努力。据统计,70% 以上的温室气体排放与家庭消费呈现正相关。1992—2007年,社区居民碳排放总量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31%~46%,其中,间接排放的比重占到63% ~72%。随着城市化与现代化进程的发展,这个占比目前应该更高。因此,家庭消费行为的变化能促使温室气体和碳排放减少。居民即消费者,由传统的高碳消费逐渐调整为低碳消费十分必要。社区应加快低碳消费认证试点,推广低碳消费,设计碳足迹标签和积分制度,引导低碳消费。此外,社区还应制定低碳消费的评估指标,鼓励居民购买低碳产品。
目前,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策略大多基于政府补贴、监管和企业供应链减排的视角,重视政府和企业两大主体的作用,但居民作为消费者,其低碳消费行为对碳达峰、碳中和的拉动作用也不容忽视。在低碳经济发展中,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方主体缺一不可,碳达峰、碳中和策略的实施需要我们充分考虑社区居民作为消费者的策略变化与配合。
社区应加大宣传,引导居民增强低碳消费的环保意识。碳中和目标的实现与每个居民都息息相关。社区号召居民学会做减法,即减排、减污、减负、减欲、减速。居民随手做到及时关电脑、打开一扇窗、自备购物袋……这样就能为碳达峰、碳中和贡献自己的力量。社区还应引导居民关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同时让居民认识到低碳消费的环保效益,增强共同创建低碳社区的荣誉感和动力。
社区应同样高度重视和支持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绿色低碳经济,推进绿色低碳服务和绿色低碳产品进社区。绿色低碳经济不仅为社区带来好的环境效益,还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降低碳排放的重要途径之一。低碳经济和低碳消费具有相辅相成的紧密关联性,对绿色低碳社区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国家对企业降低碳排放的压力主要集中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如电力、冶金、交通等行业。尽管如此,社区企业同样应当增强低碳经济责任感,加大社区绿色服务和产品有效供给。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应当立足于低碳消费的长期利益,勇于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在销售过程中应当引导社区居民和消费者的低碳偏好,并提供足够的低碳服务与产品,满足社区和居民的市场需求,提高低碳消费产品性价比。这样一方面加大绿色产品生产规模、降低成本,另一方面鼓励企业缩小低碳与非低碳产品价格差距,让社区居民获得实惠。
同样,社区应当加大扶持社区企业和商家的低碳减排投入力度,提高社区企业绿色创新能力。社区还应对绿色企业进行认证和扶持,运用经济、行政等措施减少企业低碳技术、资源成本,助推绿色低碳消费产品进入社区和市场。
社区的降碳与脱碳离不开社区建筑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家庭和居民能源消费习惯与结构的改变与优化,低碳交通工具的使用,城市和社区交通能源需求的减少。绿色建筑的定义目前已经比较成熟,有详细规范和标准。新建社区和楼房能满足绿色建筑标准。目前,很多社区在对老旧社区进行美丽家园建设时,可以同步考虑对已建小区和建筑的节能改造和绿化改造。植树造林是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社区限于面积与规划,没有大面积植树造林之地,但可以利用有限空间进行绿化覆盖和扩展,这不失为社区碳中和的方法之一。
2021年7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和委员会印发了《“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对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规划》围绕工业、社会生活、农业三大领域,提出了“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部署了“十四五”时期循环经济领域的五大重点工程和六大重点行动,包括城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园区循环化发展、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示范、循环经济关键技术与装备创新等五大重点工程,以及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汽车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快递包装绿色转型、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等六大重点行动。
因此,社区寻找合适的循环经济模式、推进循环经济的发展时不我待。社区应遵循“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着力建设社区循环经济体系,加快构建社区能源循环利用模式,如废水和雨水的回收与循环利用等。社区应探索家庭用能自循环模式,全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升再生资源利用水平,建立健全社区特色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作为数字化社区行业较早从事节能与低碳研究的专业机构,上海擎云物联网以做好社区节能减排的参谋、社区绿色发展的探索者、低碳社区规划的智囊团为使命。自2011年起,上海擎云物联网持续针对社区绿色低碳发展、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建设问题开展了专项研究。近年来,上海擎云物联网还进行了一系列低碳领域前沿技术研究及政策跟踪工作,提供了高效的数字化专业服务和有力的技术支持(见图1)。
图1 上海擎云物联网赋能社区低碳发展
社区治理的低碳转型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开发有效工具和方法,通过数字化赋能,帮助社区开展碳达峰及低碳发展行动计划,科学谋划低碳发展路线图,助力“双碳”目标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