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吕志勇
作为能源的消耗者和创新的主体,企业必然是我国迈向碳中和目标的核心推动者之一。关于企业如何化挑战为机遇,如何平衡高效与可持续发展,施耐德电气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考。
随着中国正式向全球作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和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以及2021年“碳中和”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成为国家战略后,各级政府、各个行业、各大企业陆续推出减排目标和路线图,全社会加快了碳减排步伐。于2021年5月成立的施耐德电气商业价值研究院近期出版了针对21 个行业100 余家企业的《碳中和及可持续发展高管洞察》,数据显示,100%的企业认为中国“3060”目标将为企业发展带来中长期利好,46%的企业力争成为减碳先锋,38.7%的企业明确了碳中和实现时间。这些头部企业的动向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可以为其他企业提供借鉴。
2021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1)施耐德电气展台
在过去几十年中,人们常常认为可持续发展对企业而言是单纯的成本,只能收获社会效益而非经济效益。随着碳达峰、碳中和话题的持续热议,以及市场接受度的不断提升,对中国企业来说,一场马拉松式的“大考”如约而至。“双碳”目标的提出意味着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发生了变化,且低碳转型时间有限,企业必须找到边降碳边发展的道路,可持续发展不再是企业自身“高标准、严要求”的加分项,而是生存和发展的“及格线”。好消息是,现有技术为企业迈向碳中和奠定了基础,可以将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统一起来。例如,把数字化技术应用于智慧建筑、智能制造等领域,可将效率提高30% 以上。因此,在政策导向和技术的推动下,碳中和任务虽然艰巨,但有望实现。
在创新的技术中,数字化技术是低碳发展的关键。首先,数字化可以实现业务的可视化和远程运维,有望衡量和分析能源消费。其次,数字化可以覆盖从设计建造到运营维护的各个环节,从全生命周期层面不断提升效率。再次,利用数字化可以实现整合管理以及系统效率的提升。目前,各个企业、产业的能源消耗都是独立进行的。未来,通过数字化进行整合,有望将单个资产整合起来,实现能源的互联互通,从而实现整合效率。此外,数字化对新能源发展的促进效应也十分明显。无论是助力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和消纳要求,还是支撑分布式能源的广泛接入,都需要数字技术为电网赋能,促进“源网荷储”协调互动。
因此,在碳中和引发的可持续发展加速的过程中,数字化转型也在加速。中国政府提出碳中和的关键支柱是数字经济、新能源和创新,不难看出,数字化在实现碳中和进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施耐德电气的实践也印证了这一点。例如,在建筑领域,全球范围内的楼宇有82% 的能效潜力亟待开发,施耐德电气的数字化能源管理整体解决方案已部署在全球超过100 万座建筑内,帮助楼宇实现降低能耗、减少碳足迹。所有经施耐德电气改造和翻新后的楼宇,其效率可提升30%~50%。
碳排放打破了原有的系统界限,大到国家,小到企业,都要加强各个层面的相互协作,在低碳城市、低碳经济区、低碳供应链等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共同提高效率。与此同时,低碳转型是长期趋势,不仅涉及企业理念的变化,业务模式和流程的改变,还涉及与合作伙伴的共同进步等。此外,低碳转型在企业内部同样也是个系统工程,企业需要以更全面、更长期的思维寻求效率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平衡。
施耐德电气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长期践行者,一直把可持续发展当作战略核心,从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早在2005年,施耐德电气就推出了可持续发展评估体系“施耐德电气可持续发展影响指数(SSI)”,并将目标融入业务的方方面面。基于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一贯优秀表现,施耐德电气在企业爵士(Corporate Knights)评选出的2021年度“全球最佳可持续发展企业100 强”中位列榜首。基于过往可持续发展的成功实践,施耐德电气总结出4 条经验。
第一,设定目标。制定目标后,施耐德电气还设立了相应的考核指标,与员工和高管奖金挂钩,以保证目标的实现。为了进一步践行可持续发展,施耐德电气作出了如下承诺:到2025年,在公司运营层面实现碳中和;到2030年,在公司运营层面实现净零碳排放;到2040年,供应链运营层面实现碳中和;到2050年,供应链运营层面实现净零碳排放。
第二,融入业务。可持续发展不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必须融入业务的方方面面才能产生经济价值。施耐德电气在生产、运营、销售等各个环节都采取了措施,构建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系统。在中国23 家工厂中,有13 家已获得国家级“绿色工厂”认证。
第三,借力技术。随着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利用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应对碳中和挑战无疑成为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首选方案。施耐德电气每年将5%的营业收入用于研发,并加大在中国的研发力量,强化数字化开发,将最新的技术运用到实践中。在中国,施耐德电气基于EcoStruxure架构与平台,在工厂部署了多样的数字化运营系统,不断优化能效。中国工厂在过去3年间能耗整体降低了12.4%,同时生产效率提升了5%~10%。
第四,赋能伙伴。施耐德电气通过不断创新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帮助用户减少碳排放,同时积极赋能合作伙伴进行绿色转型。以打造端到端的绿色供应链为例,施耐德电气从各个层面为供应商提供各种绿色培训,帮助他们实现绿色转型。例如,在施耐德电气的帮助下,厦门麦克奥迪电气集团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单一绝缘件制造商,并于2009年加入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积极投身可持续发展。
降碳乃至去碳已成为业界共识,但如何走好碳中和之路,企业还存在诸多疑问:什么才是最适合的减碳路径?减碳目标该如何制定?怎样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减碳机会在哪里?优先级怎么确定?如何评估技术引入与经济可行性?在施耐德电气看来,面对这些挑战,不能把碳减排看作是某个部门的事情,应该将其视为一项能够稳步推进、可量化且充满机遇的系统性工程,要厘清思路,落实行动,并带来真正的成果,让碳中和与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企业管理和生产运营的全价值链。
对如何开启碳中和之旅,施耐德电气在2021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 2021)上也分享了实现碳中和的“四步法”经验。其一是战略规划。制定可持续发展整体战略规划,建立可持续发展愿景和战略,通过分析市场及行业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通盘考虑利益相关者,构建碳中和发展的路线图。其二是体系设计。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分析,确定目标和行动的优先级,设计程序结构,参考重大议题识别标准与方法,明确汇报与审核机制。其三是执行优化。运用数字化手段落实减排项目和举措,建立责任矩阵,通过提供标准化的管理流程、组织保障和操作规范支持多种可持续发展工作。其四是绩效展现。持续追踪碳减排结果,建立长效创新机制,形成能被多种可持续发展工作复用的数据库及指标体系,提高绩效可视化程度和管理效率。
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佛吉亚集团在推进碳中和的过程中,以施耐德电气作为首选合作伙伴,约定通过能效咨询服务及能源管理整体解决方案等方式支持集团实现2025—2050年逐步达成碳中和的承诺。其中,佛吉亚盐城工厂作为双方的全球11 个试点项目之一在中国率先落地。施耐德电气通过提供能源管理解决方案,对工厂现有配电系统和重点能耗设备加装各类智能表计、传感器和通信模块,并搭建数字化能源管理系统平台(EMS+),帮助工厂实现了配电系统安全监测、电能质量管理、能源效率可视化分析和运维效率优化。在此基础上,施耐德电气以ESS 能效咨询服务提出了包括配电系统、公用动力、暖通以及生产工艺等方面共计18 项旨在节能减排的优化改进措施,其中有2 项已落地并实现数十万元的直接效益。
随着用户在碳减排方面投入的进一步增加,如何保证碳减排效果成为检验赋能者的“试金石”。在近两年各地热度攀升的“零碳园区”中,施耐德电气携手欧芮府(EUREF)以及德国能源署为全球作出表率。由德国柏林舍内贝格区的废弃煤气站改造而成的EUREF 园区,如今已成为欧洲第一、世界领先的零碳园区。园区占地5.5 公顷,有150 家创新型企业,近3 500人入驻。园区自2014年建成以来,稳达德国与欧盟的2050 气候目标,并且验证了其经济可行性。
2021年年初,施耐德电气推出了2021 至2025年新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把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ESG)进一步融入公司运营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施耐德电气在全球市场推出了业界首个气候变化咨询服务,旨在以完整的解决方案帮助企业采取气候变化相关行动,应对可持续发展挑战。
目前,全球约40%的碳排放量来自工业,20%来自交通,40%来自楼宇,这些领域是全球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所在,也是施耐德电气长期深耕的行业。作为数字化转型的专家和可持续发展的践行者,我们期待用数字化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经验,赋能更多的客户探索可持续发展道路,共同迈向碳中和,从而成为地球真正的守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