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质差异对油茶果实主要性状的影响研究

2021-09-02 09:23:46陈永忠李志钢陈隆升刘彩霞
中国粮油学报 2021年7期
关键词:仁率种仁含油率

马 力 陈永忠 李志钢 高 晶 陈隆升 张 震 刘彩霞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国家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长沙 410004)

油茶(CamelliaoleiferaAbel.)是我国特有的油料树种[1],也是世界四大木本油料树种之一[2]。油茶分布于我国南方15省(区)的优质木本油料,具有一次种植,长期受益的特点,经济收益期长达50年以上,是名副其实的“铁杆庄稼”;其主要产品—茶油是一种优质保健食用植物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0%以上,高于橄榄油、大豆油和花生油等其他植物油,还富含维生素E、茶多酚、山茶皂苷、角鲨烯等功能活性成分,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重点推广的健康型高级食用植物油[3]。

高产优质的良种选育是油茶产业化发展的关键,已成为科研人员关注的焦点。迄今为止,对高品质食用油类植物良种筛选没有统一的标准。果实经济性状是油茶良种选育的主要考评内容,有研究根据油茶果实经济性状等相关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果实品质进行优劣排序[4,5],采用模糊概率法对油茶各性状指标进行定量综合评价分析[6,7],采用通径分析和聚类分析法,探讨油茶经济性状的相互关系和类型划分[8]。油茶栽培历史悠久,在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下,形成了许多的类型。本实验以61份包括湘林系列、赣系列、岑软系列、农家品种、油茶物种等不同种质油茶果实为实验材料,全面、系统比较分析其性状指标的多样性及相关性,其目的是为油茶的榨油选果、选籽及高效育种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与仪器

普通油茶果实采自湖南省林科院长沙县路口镇基地内,地处北纬27°55′~28°40′,东经112°56′~113°36′。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集中。年平均气温16~18 ℃,年平均日照数1 300~1 800 h,无霜期345 d,年平均降雨量1 200~1 500 mm。土壤为红壤,土层深厚,适宜油茶生长。供试材料为50份不同品种的普通油茶及11份油茶物种。具体见表1。

表1 供试材料和来源

EX224/AD分析天平,GZX-9240MBE数显鼓风干燥箱,SZF-06GI粗脂肪测定仪,FW100万能粉碎机。

1.2 方法

1.2.1 果实采集

在10—11月份油茶果实成熟期,分不同油茶种质各采收10株树的果实,采集后装于封口袋密封,带回实验室测定果实的经济性状指标。

1.2.2 果实主要经济性状指标

不同油茶种质随机取30个样果,测定分析单果质量、果高、果径、果皮厚、果形指数、每500 g鲜籽数、鲜果出鲜籽率和鲜果出干籽率。果实风干后,测定干态千粒质量、种仁含油率、干籽出仁率和干籽含油率。

果形指数=果高/果径

鲜果出鲜籽率=(鲜籽总质量/鲜果总质量)×100%

鲜果出干籽率=(干籽质量/鲜果总质量)×100%

每500 g鲜籽数:以单位质量的鲜籽数换算为每500 g鲜籽数。

千粒质量的测定:去除试样中油茶果壳等杂质,随机数出3组试样,每组大概500粒,准确称质量(W,精确至0.1 g),然后计数,得粒数m。根据实际情况,按干态千粒质量计。

千粒质量=W/m×1 000

干态千粒质量=G×(100-M)/100

式中:W为实测实验质量/g;m为实测实验粒数/粒;G为自然水分千粒质量/g;M为实际含水量/%。

种仁含油率的测定:参照GB/T 5512—2008执行。将油茶籽烘干、去壳后,使用万能粉碎机将油茶籽仁粉碎。准确称取2 g左右的试样,用滤纸包包扎好后,放入粗脂肪测定仪中,加入30~60 ℃沸程的石油醚,60 ℃恒温水浴,连续回流抽提6 h,回收石油醚,将浸提瓶烘干至恒重,计算含油率。

P=W0/W×100%

式中:P为含油率/%;W0为油质量/g;W为籽仁质量/g。

干籽含油率=种仁含油率×干籽出仁率×100%

干籽出仁率=种仁质量/干籽质量×100%

1.3 数据分析

采用SPSS 22.0数据处理系统进行相关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油茶果实主要性状测定及结果分析

61份种质油茶果实各相关性状指标的测定和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油茶果实的主要经济性状

单果质量:所测试的61份油茶种质单果质量的变异系数为99.85%,是相关经济性状指标中最大的,说明不同油茶种质单果质量差异较大。

果实形状:果实形状指标包括果径、果高、果形指数。所测试的61份油茶种质果径变化范围为16~86.69 mm,平均值为35.47 mm,果径最小的种质是短柱茶。果高平均值为36.76 mm。根据彭邵锋等[10]研究结果,果形指数大于或等于1.25,属橄榄形;在1.07~1.25之间的,属卵形;在0.89~1.07之间的,属球形;小于0.89的,属桔形。所测试的61份油茶种质中,果形主要以球形为主,属球形的种质共39份,占所测试种质总数63.93%。

果皮厚度:果皮厚度是油茶选种上重要的经济性状指标,在油茶果实主要性状的相关性分析中,果皮厚度与鲜果出鲜籽率和鲜果出干籽率呈显著负相关。所测试的61份油茶种质果皮厚度的平均值为4.02 mm。

干籽出仁率:所测试的61份油茶种质中干籽出仁率的变异系数为9.94%,变化范围为45.66%~73.47%,平均值为62.10%。干籽出仁率的变异系数是相关经济性状指标中最小的。

含油率:所测试的61份油茶种质中,种仁含油率的变异系数为14.00%,平均值为52.07%,变化范围为36.30%~66.59%。干籽含油率的平均值为32.32%,变化范围为20.25%~43.73%。油茶种质间,种仁含油率和干籽含油率均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选种时应注重对其种子含油率进行测定。

续表2

2.2 油茶果实主要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2.2.1 相关分析

对油茶果实性状之间的相关规律性进行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油茶果实主要性状的相关系数

2.2.1.1 与干籽含油率、种仁含油率相关的性状

干籽含油率与果实主要经济性状的相关性由大到小依次为:种仁含油率、干籽出仁率、果径、果高、果皮厚度、单果质量、果形指数、鲜果出干籽率、鲜果出鲜籽率、每500 g鲜籽数和干态千粒质量。其中,与种仁含油率和干籽出仁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802和0.567。

2.2.1.2 与干籽出仁率、鲜果出干籽率和鲜果出鲜籽率相关的性状

干籽出仁率与果径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343;与单果质量和果皮厚度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96和-0.298。鲜果出干籽率与单果质量、果径、果高和果皮厚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05、-0.451、-0.498和-0.557,与鲜果出鲜籽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783),与干态千粒质量呈显著正相关(r=0.263)。鲜果出鲜籽率与果高、每500 g鲜籽数和果皮厚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67、-0.372和-0.458,与果径呈显著负相关(r=-0.310),与干态千粒质量呈显著正相关(r=0.296)。说明果大、皮厚的油茶果,鲜果出鲜籽率和鲜果出干籽率低,同时种仁含油率和干籽含油率也会低。

2.2.1.3 与单果质量、果径、果高和果皮厚度相关的性状

单果质量与果径、果高、果皮厚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16、0.882和0.903;果径与果高、果皮厚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13和0.845;果高与果皮厚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854)。因此,影响干籽含油率主要因素是种仁含油率和干籽出仁率,而影响干籽出仁率的主要指标为单果质量、果径、果皮厚度。

2.2.2 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弄清干籽含油率与各性状指标的相关性,选择对经相关分析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的种仁含油率、干籽出仁率与干籽含油率;干籽出仁率与鲜果质量;果径、果皮厚度与单果质量进行回归分析,方程式见表4。

表4 油茶果实各不同性状间的回归方程式

根据表4可知,当种仁含油率增加1%,干籽含油率增加0.61%;当干籽出仁率增加1%,干籽含油率则增加0.52%。当鲜果质量增加时,干籽出仁率相应降低。当果径增加1 mm,单果质量增加1.19 g;当果皮厚度增加1 mm,单果质量增加4.63 g。

3 讨论

种质资源是林木遗传育种的物质基础[11]。本研究对61份油茶种质的果实性状进行分析表明,不同油茶种质果实性状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多样性,可为油茶分类以及资源开发提供数据支撑。所测的性状指标中果形指数、种仁含油率、干籽出仁率及干籽含油率等指标中,只有单果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为99.85%。而单果质量容易受栽培条件、管理水平等因素影响的一个指标,因此在生产中要注意加强水肥的管理,对油茶增产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干籽含油率是选育新品种的主要指标之一,也是评价油茶籽品质的关键指标,根据已有的文献可知[12-14],不同种质油茶籽的干籽含油率差异较大,其种质间的地理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油茶干籽含油率与种仁含油率、干籽出仁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该研究结果与章承林[15]研究结果一致。而干籽出仁率与单果重存在显著负相关,单果质量又与果径、果高及果皮厚度呈正相关。

油茶果实性状的研究也可以作为油茶优良无性系选育的依据[16]。在本研究中,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了油茶果实性状之间的相关性,这为油茶新品种的选育提供了参考。油茶新品种的选育在突出单个性状指标优势的同时,还要结合各性状指标的相关性,因此,在生产中应选择果实大小适宜、果皮较薄和种仁较饱满的种质来提高干籽含油率。该研究可为油茶选育高含油新品种提供借鉴。

4 结论

61份不同油茶种质资源,在单果质量、果径、果高、鲜果出鲜籽率、鲜果出干籽率、每500 g鲜籽数、果形指数、干态千粒质量、种仁含油率、干籽出仁率和干籽含油率等方面均存在遗传多样性。

油茶干籽含油率与主要经济性状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相关性大小依次为种仁含油率、干籽出仁率、果径、果高、果皮厚度、单果质量、果形指数、鲜果出干籽率、鲜果出鲜籽率、每500 g鲜籽数和干态千粒质量。建立了干籽含油率与种仁含油率及干籽出仁率之间的回归方程为y=-31.47+0.61x1+0.52x2。

猜你喜欢
仁率种仁含油率
11个野生酸枣资源在河北平原地区引种评价研究
甘蓝型油菜的产油量分析
作物研究(2021年4期)2021-09-05 08:48:52
页岩气开发水基钻屑中含油率的测定方法研究
榛子种仁吸水、抑制及GA3 促进发芽试验
河北果树(2021年2期)2021-04-24 07:16:36
西伯利亚杏种仁油脂积累及脂肪酸组分变化规律
经济林研究(2021年1期)2021-04-10 06:13:20
栽培种花生出仁率QTL定位分析
花生学报(2020年4期)2020-04-19 02:47:14
花生出仁率和株高的QTL定位分析
作物学报(2018年8期)2018-08-10 00:55:24
含油率高达26%的玉米“华健1号”产业商机巨大
不同产地元宝枫种仁油脂含量及脂肪酸成分研究
不同含油率核桃品种种仁主要营养物质含量和糖代谢相关酶活性时节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