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2021-09-02 23:45刘银景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可视化分析

摘  要:加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是新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运用文献计量工具CiteSpace对我国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研究进展、热点及趋势进行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结果显示:在2019年之前,成果较少,发文量不多,关注度不高。2019年后进入增长期,发文量增加,但是研究力量呈现离散状态,分布不平衡。研究主题集中于劳动价值观、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教育、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育研究、相关理论研究、新时代职校的劳动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劳动教育思想对职业教育启示等几个方面。该领域的未来研究要注重跨界合作,构建研究共同体;紧随时代,拓宽研究新视野;创新突破,构建研究新范式。

关键词:职业院校劳动教育;CiteSpace;可视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21)06-088-08

一、问题的提出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要求“根据各学段特点,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系统加强劳动教育”,专门提出“职业院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职业教育作为重要的教育类型,把劳动教育纳入职业教育全过程是新时代加强劳动教育、推进现代化职业教育改革的应有之意。实践证明,劳动教育与职业教育具有一致性和互补性,二者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二者关系密切,相依相存。职业教育源于劳动实践,以传承职业劳动技能与劳动精神为使命。作为实施职业教育的主力军,职业院校所拥有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践平台,实训基地等实践场所、校内外的双师型师资等是开展职业教育的丰厚资源,使职业院校天然地成为开展劳动教育、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主阵地。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职业院校重点结合专业特点,增强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职业劳动技能水平,培育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职业院校要将劳动教育全面融入公共基础课,要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劳动安全、劳动法规教育。专业课在进行职业劳动知识技能教学的同时,注重培养‘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吃苦耐劳、团结合作、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成为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实质是“实现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劳动技能水平并举,是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并举”。[1]这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和价值追求,在全面培养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和劳动技能的同时,亦要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劳动精神面貌和劳动价值取向,最终成为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但是,当前的劳动教育研究主要集中于普通教育的劳动教育,特别是中小学的劳动教育研究,而对职业院校的劳动教育关注度不够,形成了学术洼地。当前职业院校的劳动教育研究现状如何?有何问题?未来发展趋势如何?由此,笔者以“职业院校的劳动教育”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CiteSpace软件(5.7.R5W)以及相关计算机数据挖掘技术,依据研究结果,绘制发文量、引用频次、关键词共现等多维可视化知识图谱,以期直观地呈现我国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研究概貌,以资借鉴。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一)研究方法与工具

CiteSpace(引文空间)是由美国雷德赛尔大学信息科学专家陈超美教授研发的可视化分析软件,其得到的可视化图形被称为科学知识图谱。CiteSpace是“在科学计量学数据与信息可視化时代背景中,快速发展起来的多元、分时与动态的引文可视化分析”,[2]通过对相关研究领域的文献数据挖掘、信息分析、科学计量与图形绘制,实现该研究领域知识的可视化、图谱化。“以客观、定量、直接、形象的方式揭示该领域的研究演进特征,能够有效避免传统文献研究方法偏于归纳推理而过于主观的问题”[3]。CiteSpace的四种节点可满足四种分析目的:一是作者、机构或国家间的合作网络分析;二是主题、关键词或者Wos分类的共现分析;三是文献、作者以及期刊的共被引分析;四是文献耦合分析。本研究主要运用和分析前两种节点类型。此外,为弥补不足,获得更为客观准确的研究结果,本文也会参照借鉴知网分析工具和Excel软件工具研究数据。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

文献样本均来自中国知网(CNKI)数字图书馆,以“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字段为主题词,精确匹配检索,经过数据清洗,对结果去重,删除会议综述、期刊征稿、活动资讯等无关条目后,共得到222条有效文献,时间跨度约为1992年到2021年4月份,检索结果以RefWorks格式导出,然后导入CiteSpace软件进行数据转换,存储备用。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发文量变化趋势分析

文献发文量的历史性统计可以分析发文所处阶段、变化的趋势。用Excel软件统计历年数据,并绘出图1发文年份曲线图,再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将我国职业教育劳动教育的研究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研究初始期(1992~2018年)。这一时期相关研究文献数量变化不大,年均1篇,1988年、1999年、2011年各有3篇,1995年、1997年、2002年、2006年、2018年则为0篇。总体来看,学界对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关注度不够,研究成果相对较少。

第二阶段;快速发展期(2019年至今)。这一时期文献发文量进入爆发期,2019年达32篇,2020年连续攀升,达108篇,在2021年4月份47篇,知网上预计2021年全年文献数量将达到150余篇。这个现象与一系列推进职业教育、劳动教育的大事件有关。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举措有力地推动了职业教育和劳动教育发展。如党的十九大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以及“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劳动教育被纳入党的教育方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教育部2019年工作要点》首次将“大力加强劳动教育”作为工作要点,2020年3月国家出台《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这些重要政策文件,体现了国家对劳动教育的重视,注重对其顶层设计,提出了全面构建实施劳动教育的保障体系、评估督导体系等一系列政策构想和要求,使职业院校的劳动教育引起关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二)研究者与研究机构分析

从发文量上看,1992~2021年发文2篇以上的作者共18人,3篇及以上的5人。该领域较早开展研究的学者是成有信。他在1992年《高等师范教育》上发表《劳动教育、综合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上)》,重点分析和厘清了劳动教育、综合技术教育、职业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再对作者共现网络进行分析,发现该领域研究者网络密度较低,合作程度不高,独立研究是其主要形态,研究力量较为分散,尚未形成合作性作者网络和合作性研究团队,这种离散状态对该领域研究的深入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

研究显示,该领域主要研究机构共106家,以职业院校为主,其次是师范类院校。发文2篇及以上的研究机构有27家,职业院校占70%。3篇及以上的是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等6家院校。研究机构间合作网络密度低,彼此之间较为分散,连结关系不明显,呈现为离散状态。对有合作关系的研究机构进一步分析显示,大多是同院校二级学院之间的合作或者同一地域学校间的合作。从研究时间上看,很多研究机构是近三年才涉足该研究领域。从区域分布来看,研究机构覆盖25个省份,主要分布于华北、华东、华南等经济较为发达区域,由于这些地区经济发展较快,职业教育的需求度高,有利于职业教育的发展,为研究提供了较为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来源。中西部等内陆地区受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较大,研究主题较为单一,研究成果偏少。这表明该领域的研究活动受经济、地理位置等外部环境影响较大,存在着区域差异大、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近几年研究机构和论文数量增多也预示着该研究领域已经开始受到关注,将持续升温。

(三)发文期刊分析

发文期刊的可视化分析较为清晰地反映了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研究水平和成果分布状况。期刊发文量超过2篇的有14家,发文量前三位依次是:《教育与职业》15篇,占总量的7%;《中国职业技术教育》12篇,占总量的6%;《职教论坛》10篇,占发文总量的2%。刊文主要分布在职业教育类期刊上,而综合类教育期刊、高等教育类期刊及大学综合性学报接受率较低,发文量很少。教育类权威期刊及其他类权威期刊或核心期刊对该研究领域的论文接受度较低,刊载的文献很少,几乎没有,如图2所示。

(四)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分析

统计特定时间段内的关键词频次能较好地反映其相关研究主题的热度,揭示学术研究发展的脉络与方向。选择时间切片1年,节点类型为关键词,Top N值为30,导入数据,得到节点数为264,连线为302条,网络密度0.0087,聚类后所生成图谱的聚类模块值(Modularity Q)=0.7724>0.3,平均轮廓值(Mean Silhouette S)=0.9177>0.5,表明聚类结果具有较高的信效度。对文献关键词分析,可得到关键词频次、中介中心性统计表以及关键词共现图。表1为中心频次和中心度前20位的关键词,劳动教育、高职院校、职业教育处于前三位,其热度较高,是关注的重点。进一步挖掘分析,把“职业院校”“职业教育”“中职学校”“高职院校”“高职”“高职学生”等关键词整合为“职业教育”,其频次为126,其中“高职院校”“高职”“高职学生”整合为“高职教育”,总频次达到了59。

关键词共现图谱中的圆圈和字体越大,表明关键词出现的频率越高,相关研究热度也越高。图3关键词共现图谱显示,劳动教育关键节点的年轮最大,处于中心位置,是最大的关键词节点。其后是职业教育、高职院校、职业院校、新时代、路径、工匠精神等关键词的年轮也较为突出,说明这些词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

(五)关键词的聚类分析

聚类分析是共词分析常用的方法,主要基于对共词出现频率的分析,把关联密切的主题聚集在一起形成类团。如图4关键词的聚类图谱所示,不同的色块代表不同的聚类,聚类轮廓分明,类群间重叠较少,形成了较为清晰的聚类群。

根据图4聚类结果的相近程度进行聚类编码,对重复意义指代的关键词,如高职院校、高等职业院校、高职等进行合并处理,归纳出以下主题:

1.有关劳动价值观及劳动精神的研究

关键词为职业教育、立德树人、工匠精神、劳动精神、核心素养等。劳动教育的核心目标是价值观教育。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技工类教育里,劳动价值观依然是核心的教育目标。[4]有学者以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为指导审视高职院校劳动教育问题。[5]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和劳动教育的精神标识。有学者提出弘扬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是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时代要义,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价值参照。新时代职业教育履行立德树人的使命,要将劳动精神融入职业院校办学理念,价值引导功能;融入职业教育教学体系,强化精神生成功能。[6]

2.有关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育研究

关键词为劳动技能、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职业启蒙教育等。劳动职业启蒙教育是职业教育深化的先导,是培育学生劳动与职业意识、提升劳动力整体素质的重要路径。有学者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对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育的认知程度,从认知层面、制度层面、活动课程、环境建设、师资队伍以及中等职业学校与中小学联合开展职业启蒙教育提出相应措施。[7]有学者指出中职学校与中小学合作进行劳动教育与职业启蒙教育的问题在于政策配套不完善、合作质量低、教育过程缺乏科学的教育设计等问题。[8]有学者把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育的演进轨迹划分为分离阶段、并重阶段、结合阶段、融通阶段,认为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育在目的上由外在行为转向内在素质,在形式上由单一转向多样化,在内容上由知识技能学习转向职业情意培育;要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完善中国特色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育支持体系。[9]

3.相关理论研究

关键词为内涵、劳动技术教育、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深化教育理论研究对改进教育实践和优化学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有学者通过梳理历史进程和概念演变,认为劳动教育与德育密切相关,发现“劳动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存在“并列、重合、交叉、包含”四种关联,也存在教育实施的主体与对象、目的、内容、方法、条件、评价等六方面差异。[10]关于劳动价值的教育研究,有学者指出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寄托了国家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双重期望,并体现政治教育属性遵从、全面育人属性遵从、院校治理属性遵从的价值表征。[11]有学者提出技艺劳育理论,认为技艺劳育是“技艺育人”与“劳动育人”融合而来,其理论逻辑包括技艺育人观(技艺就是劳动)、劳动育人观(劳动涵盖技艺)和技艺劳育观(技劳必须合一);技艺劳育的政策逻辑涵蓋初步萌芽期(以生产劳动为核心)、深化转型期(以技术教育为核心)与全面提质期(以技劳融合为核心);技艺劳育的实践逻辑囊括技育关系(重成器,轻成人)、技劳关系(重专技,轻通技)与劳育关系(重劳力,轻劳育)。[12]有学者基于自由和美的视角,指出当前的技术劳动应从以往的功利主义技术观和理想主义技术观中脱离出来,实现“内在尺度”与“外在尺度”的有机统一。职业院校劳动观的培育要遵循劳动“自由与美”的规律,培育学生技术化生存的能力和感受劳动之“美”的意识,使学生在技术劳动教育中获得“全面自由”的发展机会。[13]

4.新时代职业院校的劳动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关键词主要有高职教育新时代、体系建设、人才培养、自立能力、综合育人模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训、学科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等。

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问题研究。梳理现有文献,发现大多是关于职校劳动教育的问题、困境及对策研究,其中以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居多。有学者运用实证分析,通过对754所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实施情况进行调研,发现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总体效果一般,主要是课程缺少顶层设计、管理缺乏统筹、保障不力等。要把培养学生崇尚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作为劳动教育的首要任务,加强研究与指导,系统设计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做好长周期、综合化的劳动主题式教育,完善保障制度。[14]有学者认为当前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在价值目标、价值功能、价值手段、价值评价等方面有异化的偏向。职业院校有必要重塑劳动价值导向,强化个体劳动情感认同;摆脱路径固化,探索多样化劳动教育实践路径;补齐评价短板,构建常态化劳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聚焦劳模人物,塑造和谐化社会劳动环境等,彰显与强化劳动教育价值。[15]

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体系建设研究。新时代职业院校开展劳动教育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德智体美劳人才培养体系、为国家培养时代所需新人的必然选择。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劳动教育模式,如以生存、生活和生长为基本内涵和目标的“三生”劳动教育,促进职业学校学生生命生长,建立“三生”劳动教育保障机制。[16]如“志愿服务端正劳动价值观、劳动体验养成劳动习惯、勤工助学加强劳动实践锻炼、工学结合培育劳动技能、毕业实习取得工作岗位”为内容的“五位一体”劳动教育实践体系。[17]有学者比较俄罗斯、德国、美国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模式及课程体系,提出以培育个体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为主线,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家庭、社区多方协同,构建“四位一体”的立体化劳动教育模式。[18]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是职业院校践行劳动教育理念、达成劳动教育目标、实施劳动教育的主要载体。构建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是回应新时代劳动教育再发展的战略导向。要系统设计中高职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衔接,建立相配套的考核评价体系,多元化建设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加强劳动教育课程文化建设等措施构建完整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19]

职业院校实施劳动教育途径研究。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强化学生技术技能的提高。有学者提出高职院校应通过采取丰富劳动教育理论、建立劳动教育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健全劳动教育的多渠道载体等途径实施劳动教育。[20]有学者依据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内涵特质,提出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实习实训、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校园文化等五个方面。[21]有学者提出职业学校劳动教育协同育人路径,即把劳动教育与职业学校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结合,实现协同育人。如高职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融合研究,实现劳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22]有学者指出劳动教育融入高职实训教学中存在思维阻碍、理论制约、资源限制等问题,提出了具体路径[23]。

5.劳动教育思想对职业教育的启示研究

关键词为苏霍姆林斯基、黄炎培、陶行知、劳动教育、职业教育、启示、劳动教育思想,知行合一。我国有着丰富的劳动教育思想,对劳动教育有着系统论述和独到见解,其关于劳动教育的目的、内容、途径等思想依然具有价值,新时代职业院校应该予以吸取借鉴。如陶行知提出的劳动教育的目的应是“在谋手脑相长,以增进自立之能力,获得事物之真知,及了解劳动者之甘苦。”[24]有学者指出黄炎培教育思想体系中劳动教育是职业教育实施的重点内容。[25]还有学者认为黄炎培倡导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教育各环节中充分融入劳动内容,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深入挖掘劳动教育的育人价值,推进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这些对高职教育有很多借鉴意义。[26]有学者指出,苏霍姆林斯基关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必须以劳动教育为基础的劳动教育思想对今天的职业教育有很大的启示。[27]还有学者比较杨贤江与经亨颐的劳动教育思想得出其对职业教育的启示。这些劳动教育思想与当今职业教育具有高度契合性,有利于培养新时代职校学生的审美人格,养成良好劳动习惯,培育谋生的劳动能力和劳动素养,应予以大力借鉴。[28]

四、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通过以上对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等进行的回顾与梳理,显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研究已引起学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取得一定的成果,发文量在近几年增长迅速,研究主题日益丰富,研究视角日趋多元,推动了该领域的发展,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基础与便利。但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主要问题为:(1)就研究主體而言,其研究力量较为单薄,松散。研究者主要以职业院校的学者为主,研究人员之间联系不够紧密,缺乏核心人物,研究机构之间联系较少;发文期刊以普通期刊为主,除了职业教育核心类期刊有所关注外,其他类型的权威期刊和核心期刊对此关注较少。整体呈现为松散型,尚未形成学术共同体和研究体系。(2)就研究理论而言,研究视野不断拓展,批判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形成了一批研究成果。但是目前职业院校的劳动教育研究在理论层面还较为薄弱,局限于教育学视角,缺乏其他学科视角的融入,理论性与系统性不足,无法客观全面地揭示职业院校劳动教育问题的本质。(3)就研究方法而言,该领域现有研究大多采用文献分析、思辨研究等传统研究方法,这对于阐明概念内涵和价值追求具有重要作用。但过多依赖于逻辑推演和经验再现,而实证研究等定量研究方法不足,会对丰富的教育实践视而不见,容易导致理论脱离实践。

(二)未来展望

“进入新时代,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社会机构转型,社会整体也发生着结构转换、机制转换、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等重大变化,人们的行为、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都在发生变化,社会发展速度加快,社会文化日益多元、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思想、教育体制和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都要进行根本性的变革。”[29]由此,在强调立德树人,弘扬工匠精神、劳动精神的新时代语境中,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要从研究主题、理论范式、思路方法上不断拓展创新,体现时代要求,构筑具有自身特色的研究范式和研究体系。

1.跨界合作,构建研究共同体

当前,科学发展日新月异,各学科之间相互交叉渗透,边界日趋模糊,研究者要树立跨界意识,从不同学科理论和视角进行研究。在此语境下,各研究主体要加强合作,通过不同领域、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取长补短,构建该研究领域的学术共同体,形成完整的研究体系。“共同体是指由某种共同的特质维持或形成的,其成员间因某种共识而达成协议的特定群体,其根本特征就是其同质性,这种同质性以共同的价值追求、伦理规范、生活方式等社会因素为表征。”[30]当前,学界已经出现了一些劳动教育研究的联盟和研究院等学术共同体。如2018年12月全国职业院校勞动教育研究院成立,是我国教育系统第一家劳动教育研究院。2020年11月中国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联盟成立,有百余所学校和研究机构加盟。2020年11月6日山东省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研究联盟成立,共有62所职业院校、15家企事业单位机构加盟。这些研究共同体致力于劳动教育研究,对提高劳动教育及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研究水平,提升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将发挥推动作用。

2.紧随时代,拓展研究新视野

进入新时代,全球化、信息化、数字化、人工智能化给教育带来巨大挑战,职业教育和劳动教育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和时代使命,此场域中新问题也不断涌现。因此,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研究,一要关注时代变化与教育实践发展,增强研究的时代意义与实践价值,不断拓展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内容,将数字技术、人工智能、职业实践等新兴热点纳入教育内容之中。二要实现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研究重心转向“发展实践”和“现实问题”。研究选题上要有鲜活性和生动性,如构建全面科学的职业院校劳动育人体系,多元参与的长效育人机制,衔接有度、贯穿全程的职业院校劳动课程体系;相关师资培养与教学资源整合配置,职校劳动教育与生涯教育、学科教育之间的联系,人工智能背景下职业院校劳动教育问题,等等。

3.创新突破,构建研究新范式

教育实践具有复杂性,劳动教育和职业教育尤其如此。对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理解要立足本土,进行持续、深入研究,不断突破,形成新范式,构建自己的话语体系。在方法上除了用好思辨研究、实证研究等方法外,还可采用田野调查等质性研究方式,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不断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可信度。在理论上,职业院校的劳动教育研究不应只满足于简单引介别国理论,要立足本土,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借鉴吸收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伦理学、美学等多学科理论营养,对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进行全面、立体的学理阐释,以破解其中难题,寻求解决之道,从而构建具有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特色的理论范式和话语体系。在实践中要实现本土转向,以更加微观、具体的本土实践作为新的研究生长点。要能够深刻解读如劳动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劳动价值、工匠精神、高素质人才、核心素养、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等核心概念和关键词汇,不断推动劳动教育与产教融合相结合,劳动教育与生产实习相结合,做到以劳育人、以技育人,最终实现产教协同育人,才能深刻影响教育实践,产生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刘向兵,赵明霏.构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体系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基于知识整体理论的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 2020(8):5.

[2]李杰,陈超美.CiteSpace:科技文本挖掘及可视化(第二版)[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7:2.

[3]倪好,蔡娟.近二十年国际创业教育研究的进展、热点与走向——基于 WOS 期刊论文的可视化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8,40(2):26-35.

[4]檀传宝,班建武.李敏.对话与解读: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与走向[J].少年儿童研究,2021(3):4-19.

[5]吴军.高职劳动教育再审视:现实需要,逻辑机理及实践路向——基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阐述[J].职业技术教育,2020, (10):18-23.

[6]孙羽,陈鹏.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价值旨归:工匠精神——基于核心素养的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21(2):55-61.

[7]王坤, 张敏, 董毅. 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育认知度的实证研究[J].职教论坛.2019(11):41-50.

[8]韦晓华,赵从奎,史庭宇.中职学校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育的实施途径探究[J].教育观察,2020(30):122-125.

[9]王路路,李祥.劳动与职业启蒙教育的演进轨迹与优化路径[J].当代职业教育,2021(2):81-88.

[10]蒋士会,申婷玉.“劳动教育”与“职业教育”:概念辨析与路径探索[J].当代职业教育,2021(2):45-54.

[11]杨秋月.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价值逻辑:应然、异化及回归[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20(1):8-14.

[12]周明星,王子成.论技艺劳育的三重逻辑[J].职教论坛,2020,36(8):27-37.

[13]马蕾.新时代职业教育的“自由”与“美”——技术劳动视域下对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反思[J].职业技术教育,2020(15):12-18.

[14]佛朝晖,张宇泉.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实施成效、问题与建议——来自754所职业院校的调研报告[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06):20-25+49.

[15]杨秋月.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价值逻辑:应然,异化及回归[J].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20(1):8-14.

[16]姜汉荣.“三生”劳动教育:促进职业学校学生生命生长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20):75-80.

[17]刘效壮,朱岱霖.高职院校“五位一体”劳动教育实践体系构建.[J].职教通讯,2020(5):20-24.

[18]牛志宁.比较视域下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模式及课程体系探究[J].职教论坛,2021(4):169-176.

[19]杨秋月.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设计探讨[J]. 职教通讯,2020(6):24-30.

[20]盛亚东.新时代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路径研究[J].教育观察,2020(47):50-52.

[21]毛平,黄金敏.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特征及实效性路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34):48-51.

[22]丁志健. 高職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融合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20(11):38-42.

[23]付达杰,何先应,唐琳.劳动教育融入高职实训教学的基础、障碍与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0(29):69-72.

[24]施维瑞,李宜江.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池州学院学报,2019(6):72-75.

[25]槐福乐,任梦,吕清.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教育与职业,2020(24):13-19.

[26]张琛,李珂.论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的丰富内涵与当代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9(2):93-97.

[27]赵健秀.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及对职业教育的启示[J].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2):20-23.

[28]陈聪诚.杨贤江与经亨颐劳动教育思想比较及其对职业教育的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0(18):43-48.

[29]范国睿.从规制到赋能——教育制度变迁创新理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77.

[30] 张荣伟. 教育共同体及其生活世界改造[D].苏州大学.

A Review and Prospect on Labor Education in Chinese Vocational Colleges

——An Analysis based on Citespace

LIU Yin-jing1,2

(1. Education Department,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Jiangsu 225002, China; 2.Kunshan Dengyun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nshan Jiangsu 215300, China)

Abstract: Promoting labor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s an important task in education reform of the new era. From visual analysis on the research progress, hot topics and trends of labor education in Chinese vocational colleges through the tool of Citespace, we can conclude that before 2019 people are less concern about this topic with relatively less achievements and fewer published thesis. Since 2019, although the number of research papers has increased, the focus of the study is quite separated with the main theme of labor values, spirit and craftsmanship, labor and vocation enlightenment,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problems and measures in labor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as well as the inspiration from labor education to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prospects of the research will be inter-disciplined, times honored, broad and innovative for a new norm.

Key words: Labor Education of Vocational Colleges; Citespace; Visual Analysis

收稿日期:2021-07-23

作者简介:刘银景(1978),男,山东枣庄人,副教授,在读博士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和教育政策。

此文为2019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新时代产教融合语境下高职院校劳育协同推进机制研究”(2019SJB562,主持人:刘银景)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可视化分析
基于大数据的港口煤炭物流可视化分析平台
近十五年国外大学生就业研究的进展与趋势
基于Citespace的商业生态系统研究可视化分析
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研究: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我国职业教育师资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声波吹灰技术在SCR中的应用研究
可视化分析技术在网络舆情研究中的应用
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研究的脉络、流派与趋势
我国教育技术领域眼动研究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可视化分析在医院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