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菊
【关键词】基础护理;综合护理;心力衰竭;房颤;生活质量评分;每搏输出量;左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
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而言,其呈现出并发症多、反复发作、病死率高以及治疗困难特点,对于此类患者往往合并呈现出心律失常现象,尤其以房颤出现极为常见,其能够使患者心脏泵血功能降低,使心力衰竭呈现出严重现象,并且心力衰竭会导致心房压力增加,从而导致心房间质纤维化现象出现,使房颤严重。
对此确定有效方法對心力衰竭伴有房颤患者展开护理干预,意义显著[1-4]。本次研究将我院2017 年7 月至2020 年10月期间收治的72 例心力衰竭伴有房颤患者数字奇偶法分组;分别探析采用综合护理方式以及采用基础护理方式完成疾病护理可行性,以实现心力衰竭伴有房颤患者有效预后。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7 年7 月至2020 年10 月期间收治的72 例心力衰竭伴有房颤患者数字奇偶法分组;综合护理组(36 例):女15 例、男21 例;年龄46~80 岁,平均(66.25±2.53) 岁;病程1.5 年~12.9 年,平均(5.89±1.19) 年;基础护理组(36 例):女16 例、男20 例;年龄47~81 岁,平均(66.27±2.55) 岁;病程1.6~13.1 年,平均(5.91±1.21) 年;纳入标准:心力衰竭伴有房颤疾病获得确诊;患者沟通能力以及认知能力均正常;排除标准:呈现出神经疾病史现象;呈现出严重肢体功能障碍现象;就两组心力衰竭伴有房颤患者性别、年龄以及病程比较,均衡性显著(P>0.05)。
1.2 方法 基础护理组采用基础护理方式完成疾病护理,主要体现为病情监测、入院宣教、注意事项叮嘱、遵医给药以及各项检查协助等。综合护理组采用综合护理方式完成疾病护理,具体方法如下:①积极展开健康宣教工作,要求护理人员同心力衰竭伴有房颤患者之间展开积极耐心沟通,就心力衰竭以及房颤疾病知识、治疗方法等予以讲解,以对患者治疗自信心树立给予充分帮助;②积极展开心理辅导干预,就心力衰竭伴有房颤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密切观察,就不良情绪原因给予针对性分析,并合理展开心理辅导干预;③同病友交流进行有效促进,对于病友交流会定期开展。通过要求心力衰竭伴有房颤患者同其他患者之间展开沟通交流,能够做到经验借鉴以及互相学习,从而对自身压力缓解有效促进,并且通过以往成功案例讲解,使患者配合度提升。
1.3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心力衰竭伴有房颤患者不同时间段生活质量评分、每搏输出量、左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
1.4 判断标准 对于两组心力衰竭伴有房颤患者采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调查表完成生活质量评定,越高分值,对应心力衰竭伴有房颤患者越高生活质量[5]。
1.5 统计学方法 对于两组心力衰竭伴有房颤患者护理结果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2.0 展开处理,计量资料( 不同时间段生活质量评分、每搏输出量、左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行t 检验,以x±s表示,P<0.05 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时间段生活质量评分对比 护理前,综合护理组心力衰竭伴有房颤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同基础护理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综合护理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基础护理组明显(P<0.05). 详见表1。
2.2 每搏输出量、左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对比 护理前,综合护理组心力衰竭伴有房颤患者每搏输出量、左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同基础护理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后,综合护理组每搏输出量、左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分别低于、低于以及高于基础护理组明显(P<0.05)。详见表2。
3 讨论
临床针对心力衰竭伴有房颤患者在护理期间,基础护理方式运用呈现出护理常规化特点,无法对患者心理充分注重,并且患者消极心理会对治疗效果造成直接影响,从而难以获得理想护理效果[6-8]。在此情形下综合护理干预方式有效运用,能够就患者不同心理活动展开针对性心理干预,使其认知以及行为等方面获得有效改善,并且将其负性情绪显著消除,此外综合护理干预方式科学运用,能够有效将患者心功能指标进行改善,使其生活质量获得明显提升,充分体现出计划性、预见性以及系统性特点[9-11]。
本次研究发现,护理前,综合护理组心力衰竭伴有房颤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同基础护理组比较差异不明显;护理后,综合护理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基础护理组明显,护理前,综合护理组心力衰竭伴有房颤患者每搏输出量、左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同基础护理组比较差异不明显;护理后,综合护理组每搏输出量、左室射血分数、心输出量分别低于、低于以及高于基础护理组明显,充分证明综合护理方式运用于心力衰竭伴有房颤护理中可行性。
综上所述,综合护理方式有效运用,同基础护理方式比较,可使心力衰竭伴有房颤患者生活质量获得明显提升,并且将其每搏输出量、左室射血分数有效降低,将其心输出量显著增强,最终可实现心力衰竭伴有房颤患者有效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