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女性老年人寂寞情绪及其影响因素

2021-09-01 09:42:10张馨月郑芳陈长香华北理工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河北唐山063000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21年15期
关键词:高龄子女情绪

张馨月 郑芳 陈长香 (华北理工大学护理与康复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老龄人口女性化”的性别特征逐渐显现,高龄女性老年人无论在经济层面还是躯体健康上都处于弱势地位〔1〕。根据发展心理学的观点,向老年期转化的妇女卵巢功能逐渐减退,脑部单氨氧化受体有调节作用的雌性激素缺乏,可引发神经内分泌方面的临床症状,从而影响其情绪,同时躯体功能的衰退加上社会因素的刺激,进一步作用于情绪,形成反复恶性循环。寂寞是一种负性情绪,女性老年人对孤独、抑郁、寂寞等负性情绪的感知高于男性〔2〕,寂寞情绪的长期存在可以增加疾病的易感性,影响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和生存质量〔3〕。本文旨在了解高龄女性老年人寂寞情绪存在的现状,并试从家庭支持角度探讨其对寂寞情绪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河北省唐山市市区内全部二级及以上医院(其中三级8所,二级8所)中随机抽取两所医院(三级二级各1所),选取这2所医院所有直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10家)所管辖的高龄女性老年人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75周岁的女性;②有正式户口且在所在地居住1年以上;③无严重听力、智力、意识及精神障碍;④知情同意且自愿填写该问卷。排除标准:①病情危重、精神异常、严重认知功能障碍者;②调查期间外出者。共发放问卷1 900份,回收有效问卷1 864份(98.1%)。

1.2方法 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进行入户面对面调查。调查工具包括:(1)自行设计的一般人口学调查表:包括年龄,婚姻,文化程度以及家庭支持相关评估内容等;(2)孤独量表(UCLA)〔4〕中的“你常感到寂寞吗”条目主要评价由社会交往的渴望与实际水平的差距而产生的孤独感。“你常感到寂寞吗”条目有4级频度,分别为一直有此感(重度寂寞)、有时有此感(中度寂寞)、很少有此感(轻度寂寞)、从未有此感(无寂寞情绪)〔4〕。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进行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

2 结 果

2.1高龄女性老年人寂寞情绪存在情况 72.2%的女性高龄老年人存在寂寞情绪。其中轻度寂寞者692例,中度寂寞者541例,重度寂寞者114例。

2.2影响高龄女性老年人寂寞情绪的单因素分析 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子女数、与子女关系、子女看望频率、子女是否轮流看望、是否有不管自己的子女、与子女交流情况、与子女通话频率、与子女通话情况、子女能否及时提供帮助、子女是否采取老人意见、是否为家中主事人、家人是否认为老人重要、家族有事是否和老人商量、有心事时是否愿意倾诉与高龄女性老年人寂寞情绪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影响高龄女性老年人寂寞情绪的单因素分析〔n(%)〕

2.3影响高龄女性老年人寂寞情绪的多分类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 以3个有序寂寞情绪等级变量为因变量,以单因素分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为自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子女关系一般、子女不轮流看望、无不管自己的子女、子女主动与老人通话、家人认为老人不重要、选择倾诉心事是高龄女性老年人寂寞情绪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2。

表2 影响高龄失能老人寂寞情绪的多分类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 论

本研究显示高龄女性老年人寂寞情绪普遍存在,可能与高龄老年女性身体状况不佳,存在不同程度的衰弱,甚至多病共存,致使其外出活动受限有关〔5〕,亦可能与女性普遍承担着较多家庭照料的责任,社会关系较少;市场劳动参与率低,退休早,使其基于就业和收入的养老金较低,处于弱势的经济地位导致高龄女性逃避社交,造成社会交往障碍有关〔6〕。

从家庭支持的角度分析,家庭支持好(与子女关系好,子女轮流看望,没有不管自己的子女,子女主动与老人通话,家人认为老人重要)的高龄女性老年人寂寞情绪更低。我国文化中的社会生活主要以家庭为导向,母亲与子女的情感链接在女性生命中的每个阶段都很重要,尤其随着年龄增长,躯体功能的减退,女性老年人的社会功能和社会角色逐渐弱化,加之亲人、挚友相继离世,使家庭支持对女性老年人的作用愈发凸显〔7〕。多项研究显示,从亲密的家庭成员中获得更多的情感支持的老年人抑郁症状更少,生活满意度更高〔8〕。子女与老人关系好、子女轮流看望老人、子女与老人亲密无间地沟通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并帮助老人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另一方面温暖融洽的家庭氛围可缓解老人心中的孤独和空虚〔9〕,从而减缓高龄女性老年人的寂寞情绪。若子女与老人关系不好,可能导致家庭关系不理想,容易发生家庭冲突〔10〕,子女看望频率低,高龄老年女性或因思念子女而产生被抛弃的感觉,从而加重寂寞情绪。由于中国传统文化规范推崇对家庭价值的遵从,子女不孝对老年人来说可能是一种痛苦的经历〔11〕,致使老年人产生羞耻、失望、尴尬等情绪,以至于逃避社会交往,产生寂寞感。子女认为老年人重要是对老年人家庭地位的一种肯定,老年人自我价值的实现会使其满足感增强,心情愉快。

高龄女性老年人选择主动倾诉心事可以排泄心中的不良情绪,更积极地表达自己的需求,从而寻求到帮助,增加其主观幸福感并减缓寂寞情绪。这也提示家庭成员或者医护人员应主动关心老人,鼓励她们倾诉自己的心声,表达自己的需求,从而减轻她们的寂寞情绪。

综上,提高家庭支持,鼓励高龄老年女性积极倾诉,可以降低其寂寞情绪,促进积极老龄化。

猜你喜欢
高龄子女情绪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中老年保健(2021年2期)2021-08-22 07:29:54
高龄女性助孕难在哪里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今日农业(2020年24期)2020-03-17 08:57:46
高龄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血运重建术的长期预后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超高龄瘙痒症1例
西南军医(2016年2期)2016-01-23 02:14:10
情绪认同
商业评论(2014年6期)2015-02-28 04:44:25